关于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调研报告

根据全总部署,今年9—10月,省总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广州、梅州、中山、肇庆、韶关、宝安等六市(区),就“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课题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个案访谈几种方式进行。共向148个单位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8份;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29个,参加座谈265人;个案访谈30人,其中困难职工5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同群众关系的现状

(一)这次调查以及调查有关数据的几个主要特点:

1、广大职工对党群关系的关注程度较高。问卷调查表明,“很关注”和“比较关注”党群关系的职工达80.7%。而表示“不关注”的仅2.3%,表示“不太关注”的仅为10.8%。

2、广大职工对党群关系的评价,肯定与否定的落差很大。在几个涉及如何评价党群关系的具体问题上,职工的肯定与否定态度相差很大。如在问卷中“你对本单位的党政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评价”问题上,认为好和较好的占58.1%;认为差和较差的只占6%;在“你对目前本单位干群关系的评价”问题上,认为好和较好的占57.5%;认为差和较差的只占5.5%;在“你对本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满意程度”,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2.3%,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6.7%。

3、广大职工对党群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又喜又忧。一方面,广大职工对党群关系的满意程度较高。在若干问题的评价指标中,肯定率都超过57%。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职工对党群关系的现状表示满意的同时,又表现了较多的不满甚至忧虑。由于问卷调查的局限,这方面的情况反映得不是很充分,但在个案访谈、座谈会上,不少职工反映了他们对党群关系现状的不满以及发展趋势的忧虑,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   

4、广大职工对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提高自身生活水平,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各种问题同样关注程度很高。调查数据表明,职工对本人且前经济收入的评价并不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本人目前经济收入的分别仅为2.4%和19.o%,而认为“一般”和“不太满意”目前收入的却高达50.6%和21.0%。在个案访谈及座谈会上,职工对解决困难职工的一系列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关注程度,并把这个问题的解决视为党群关系是否良好的重要内容。

(二)党群关系的现状及评价  

在调查中,广大职工群众认为,党同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密切的。主要表现在:

1、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践,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拥护。党要代表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最根本的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东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省各级党的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到2000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9662.23亿元,为1979年209.34亿元的46.16倍,平均年增长13.6%;2000年全省财政收入达910.56亿元,按1979年至2000年计,平均增长15.3%,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均为全国前例,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工商税收占全国的1/8。全省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

2、职工收入增长幅度较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省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2799元,是1978年615元的20.8l倍;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57元,是1978年412.3元的23.69倍,人均消费性支出8016.91元,是1978年299.96元的20.04倍;200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大件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列较高,如:摩托车58.84辆,彩色电视机13 5.59台,影碟机65。19台,家用电脑25.78台,组合音响48.55台,空调器98.04台,移动电话57.94台。

3、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职工群众安居乐业。据省统计局调查1600户居民家庭居住面积统计:以1985年与2000年对比,无房户由7户减少到0户,4平方米以下的由285户减少到5户,4-6方米的由285户减少到59户,而8平方米以上的却由747户增加到1507户。同时,各级党政还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三年来,广州市本级财政对城市建设投资达627亿元,先后完成了100多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职工群众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活变化,职工群众普遍感到最满意。有职工十分感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调查显示,对“你认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上,认为能代表的占43.4%,认为基本能代表的占35.0%。说明绝大部分的职工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是拥护的。   

4、群众对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效果拍手称赞。调查显示,对你认为最近几年在加大力度惩治腐败方面所取得成效如何的问题上,认为成效很大和成效较大的占63.0%;认为没有成效的只占3.4%。仅今年上9月份,全省立案侦察一批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具行业特点等利用职务贪污贿赂的大案要案共1016件,占立案总额的72.1%,查处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76人,厅局级干部12人。同时,纠风正纪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全省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以来,据不完全统汁,共清理取消乱收费项目2122个,已退还学生家长近亿元。1999年以来,绝大多数卫生医疗收支和药费收支分开后,全省一年内就减轻社会不合理医药费用9819万元。对此,职工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5、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职工群众积极向组织靠拢。调查显示,在你周围党员的表现如何问题上,认为好和较好的占56%,认为差和较差的只占4.6%。梅州市蕉岭县电力发展总公司党组织重视党的建设,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如该公司建立了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实行党员挂党徽牌上班,并在办公室公开自己的格言,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党员时时处处事事起模范作用。1999年以来,有43人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省各级党政在落实好广大人们根本利益的同时,积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调查显示,对“你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否关心群众疾苦”问题上,认为关心和比较关心的占65.9%,认为不关心和不太关心的占7.4%。

(1)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工作。一是基本形成再就业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12个再就业工作政策文件,省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8个文件,省劳动保障、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出台部门文件40多个。二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辟再就业市场。我省计划到2003年底建成覆盖省、市、县和街道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近两年全省投入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2.3亿元,16个地级市劳动力市场新址投入使用。各地劳动力市场开设了下岗、失业人员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免费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工商、税务、国土房产、建设规划、银行信贷、物价等部门为下岗、失业职工采取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同时,各级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扶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省总工会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通知》(粤工总[2001]99号),要求各级工会围绕“促就业、接保险、保生活”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援助行动。广州、汕头等市总工会成立了市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免费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登记和职业介绍,并利用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等阵地免费培训下岗、失业职工。梅州市近三年来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24462名下岗职工,先后参加了电脑、电工、厨师、美容、美发、摩托车等20多个专业培训,其中18047名经济上困难的职工给予免费培训(免费金额131.2万元),并加强就业咨询、指导及中介服务,至今年8月止,通过各种渠道分流安置了17899人,占该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4462人的73.17%。

(2)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实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提高“三条保障线”的保障标准。二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到2001年上半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5.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83.1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9 27万人。2001年1—6月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21091万元,征收率95.53%;失业保险基金收入72058万元,征收率93.22%。

(3)关心困难群体生活,解决特困职工“四难”问题。我省各级党政十分关注困难群体生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特困职工“四难”(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和法律援助难)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对特困群众的“四难”问题非常关注,多次到基层看望、慰问特困家庭,听取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在他的指示下,省委、省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及省总工会经多次研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解决特困群众“四难”问题的意见》(粤发[2000]21号)。同时,各地、各部门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措施。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许多市通过扩大救济范围、增加救济金、减免有关生活费用等措施来加大对特困职工的生活保障力度。广州市从2000年起,全市实施《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制度,使社会救济的埘象由特困家庭扩大到困难家庭。中山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今年从市财政支出中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60O万元,较去年增加1000万元。各市有关部门还对特困职工张用水用电、乘车、粮、油、电视收视费、卫生费等方面采取了优惠措施。如江门市将困难职工家庭列入民政救助的同时,还对他们实施13项优惠措施。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亲率送温暖慰问团深人到各地基层单位,慰问困难职工,给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子女入学方面。主要采取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减免学杂费等措施。今年,省政府又决定拿出3亿元作为助学资金,解决困难群众子女读书难问题。广州市成立了“广州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共筹得款项2900多万元,主要用于对就读小学、中学(含中专、中技)的特困家庭子女给予资助,两年来共资助近4万人(次);中山市凡属特困家庭子女入学均可享受减免学费、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等待遇。海珠市制定了《珠海市中小学生助学金发放暂行办法》,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发放助学金。此外,各地继续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等活动,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一些市通过实行廉租房制度来解决特困群众住房困难。广州市从1998年起实行廉租房制度,安未达7平方米)的“双特困户”,租金按1元/平方米收取。至去年底,分三期共分配安置了378户佛山市从1995年起即对市区社会救济对象和残疾人特困户实行减免住房租金的优惠,每年从市政府的解困房中拨出20套安置“双特困户”。1998年市政府又投资3千万元建设惠民低租金住宅小区(共392套)。在解决就医难方面。各市普遍实行对特困群众减免医疗费的措施。如广州市各区民政、卫生部门均建立了慈善门诊,为特困家庭成员免费服务,该市筹建的慈善医院即将竣工投入使用。佛山市市委市政府发起全市万人行筹款活动,共筹款l千多万元,建立了市社会医疗救助金。各医院对特困群众看病“三减一免”;药品、一般检查项目、一般治疗项目各减免20%费用,免收挂号、诊查和门诊病历费。在提供法律援助方面。省司法厅成立了“广东省法律援助处”,该处在省总工会没立了“工会职工权益部”。各市也相应建立健全了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简化援助审批手续,放宽法律援助对象的条件,劳动仲裁部门免收仲裁费,法院减免诉讼费,公证处减免公证费。至2000年底,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2466件、咨询服务7196人次、处理各种来信}省各级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把协助党政解决特困职工“四难”,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来抓。省总工会发出《关于协助党政解决特困职工“四难”问题的意见》(粤工总[2001]26号),将此项工作纳入今年对各市总工会进行考核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特困职工档案,及时掌握特困职工状况;二是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三是推行“特困职工证”制度;四是推广党政工领导干部联系特困职工户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六是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壮大解困救急救助金;七是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八是全身开通职工权益热线电话,让职工投诉有门。

2、转变作风,密切同群众的联系。

针对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如党员目标管理,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公布栏、党员挂牌上班(公开格言)、党员同职工挂钩联系、开张党员活动等,收到较好成效。

梅州市金雁集团公司党委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开展连心工程活动。从1993年起,全公司403位党员与718位职工建立挂钩联系,对职工情况做到“六必知”和“六必帮”,“六必知”即:知工作表现、知思想状态、知社会活动情况、知兴趣爱好、知家庭情况、知心中疑难苦闷;“六必帮”即:职工思想不稳定,工作受影响时必帮;职工家庭生活有困难时必帮;职工政策观念不强,政治方向不明时必帮;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有困难时必帮;职工工作、学习退步时必帮;职工家中有天灾人祸时必帮。

3、坚持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保护好、调动好和发挥好职工积极性。

一是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深化,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没。职工反映,公开带来了高效益,公开带来了向心力,公开带来了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好作风。调查显示:认为厂务公开效果好和较好的占49.7%。在你认为哪种民主监督最为有效的8种形式没问中,认为职代会制度(包括厂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最为有效的占36.6%(居第一位),其次是新闻、舆论监督占32.2%。

二是在全省广泛开展实施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引导和组织职工成立十万个经济技术创新小组,培养和选树十万名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开展百万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组织百万职工参加计算机技术普及应用活动,取得百万项技术创新成果。

4、拓宽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倾听群众心声,更好地贴近群众关心群众。

一是加强了各级信访部门工作,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主渠道作用。如广州市政府信访办每年仅处理信访量达3—4万件次。今年以来,广州市劳动局平均每天要接待职工上访130人。二是建立了各级领导接待日制度,听取来访群众意见,缩短了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三是与群众生活方面联系密切的有关部门建立了投诉电话,较好理顺了有关矛盾和争议。省总工会于200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开通职工权益热线电话,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到目前止,共接听职工电话咨询、投诉达2876个;接待职工来访715批共1246人;处理职工来信627件;来电来信来访办结率均达100%。同时,还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咨询近500起。

(四)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盛行,职工群众强烈不满。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当前在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11项设问中,认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的占17.5%,排第一位。职工群众认为,现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以前的危害性更大,严重影响党群关系。一是一些地方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浮在上面。如对安全生产深入检查监督不够,停留在发文件,开电话会议贯彻了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发生。

对事故没有真正查原因、找差距、抓落实、抓整改。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下乡前呼后拥,层层陪同,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只看好的不看差的。群众说:“这种作风不改变,搞再多调查研究都是假的。”三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对下敷衍,只说不做,多说少做。好大喜功,搞形式主义,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报喜不报忧,讲假话、出假数。群众说:“现在的统计数字是小女孩,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到头来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四是有些执法人员作风粗暴,执法违法。

2、腐败现象没有得到遏制,群众满意度不够。调查显示,职工对存在问题的¨项设问中,认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违纪违法、贪污腐化的占有效问卷的15.9%,排第二位。群众认为腐败问题虽然中央在狠抓,但还是屡抓屡犯,层出不穷,从单个到成串、成窝、成群,触目惊心(如厦门走私案)。有职工说:“腐败问题是影响党群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潜伏在我们党和国家内的最大危机,如果反腐败搞不好,连政权都会垮掉。”

3、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得不好。在座谈中,职工群众认为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好的,但往往到下面执行不到位,阳奉阴违,损害了群众利益。问卷中“你认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8.4%的职工认为能代表和基本能代表,但是,在回答“你对本单位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满意程度”时,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有62.3%,对比之下这里有18.1%的职工一方面对党的方针、政策表示肯定,另一方面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表示否定,说明在执行党方针、政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4、对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职工群众意见较大。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在本地区属于哪个层次”的问卷中,认为低收入的占15.7%,中等偏下的占33.3%,中等的占43.7%;在“对本人目前经济收入的评价”的问卷中,认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1.5%,一般的占50.6%,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27.9%。在座谈和个别访谈中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都有这种现象存在,如在美资企业工作的陈小姐大学毕业,月收入1万元,其先生是博士、大学讲师,月收入才2000元。

二、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新特点   

(一)利益凸现,党群关系发展不平衡。

我国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它打破了旧的平衡,引起人们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新调整。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差别日益明显,不仅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继续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工人阶级内部由于行业、职业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也出现多层次的利益差别,民阶级的分化则更为明显,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差别呈现多元化、大化的趋势。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到了实质性阶段,利益调整的程度和牵涉的面都在扩大,各利益群体之间界限分明,群体利益要求明确,群际矛盾明朗化。其中分配不公是当前物质利益矛盾的焦点。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未打破,分配的合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收人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尽管群众的收入总体上增加了,但不少群众心里不平衡,加剧了群众之间在物质利益上的摩擦和冲突。   

这种利益上的不平衡使党群关系在我省发展也不平衡。调查发现,发达地区党群关系密切一些、和缓一些,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已达小康,群众对党群关系认同率较高。欠发达地区矛盾多一点,尖锐一些。在我省的一些山区市县,国有企业大都破产倒闭或转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与就业的矛盾比较突出,群众生活贫困,情绪不稳定,对政府有怨气,戏称党群关系为“油水”关系。在同一地方的不同时期,党群关系又呈时起时伏的状态。如深圳宝安区的观澜镇,群众对这届党委和政府的评价很高,认为两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的十年。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党的领导干部能否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并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就制约着党群关系的走。

(二)干群关系有喜有忧,干群矛盾有尖锐化的趋势。

在群众心目中,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党群关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干群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期的执政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唯我独尊,以为不需要也不必要依靠群众,造成有些地方干群关系不甚融洽,甚至有矛盾尖锐化的发展趋势。一是官僚主义作风和形式主义作风蔓延。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缺少群众观点,缺少服务意识,当官老爷。在一些地方,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比较低,反映强烈,已经视领导干部吃喝受贿为正常,清廉正气反而不正常。企业对政府部门的缺乏服务意识意见很大,如一些实权部门对私企老板随叫随到,对国有企业却拖延不理、找茬刁难,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准,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老板和大款服务。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唯指标是从,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因此制定的本部门、本地区的政策、措施和工作目标,不能从本地的实际和群众的利益出发,结果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目前这在落后山区特别突出。在这些地方,强迫命令、随心所欲成为工作的主要方法,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都得不到到发挥,以致群众有三怕:一怕贯彻政策走样,二怕加压,三怕摊派。二是干部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激起人民群众的深恶痛绝。目前,群众对腐败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用人腐败和政策腐败上。用人腐败,主要指现在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严重,社会上流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政策腐败批权、项目批准权、垄断权和特许权、拨款权、进出口经营权,以政府名义批准向消费者和生产者征收各种费用权,并从各个方面去影响高层决策,造成政策和法律失效。同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人腐败和政策腐败都属于源头腐败,并且“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无效”,为害甚大,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形象,损害党群关系的程度远远不可低估。三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不鬲,不适应带领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引起群众的反感。主要体现为有的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熟悉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知识,缺乏宽广的眼界和创新思维能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的欠缺民主意识,利用机制上的漏洞,大搞“一人堂”、家长制,没有民主决策的科学理念。总的来说,部分党政领导下基层多,沟通少;讲得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现问题多,引导说服教育少。这些不适应,造成损失的对象从大的方面讲是国家、地区、行业或企业,但这种损失往往是通过群众利益直接受损或间接受损表现出来的,因而引起群众的不满。

(三)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不够畅通。

在我国,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途径和渠道主要有: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三是各级党政机关建立信访制度。四是发挥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是建立党政机关干部分期分批到基层工作制度。六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点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和措施,对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是拒之门外,就是疏散回去,群众的呼声得不到回应,以致酿成突发性事件;有些领导干部害怕群众,不敢接触群众,回避矛盾;职工对职代会、实行厂务公开等发挥民主权利的制度认同率不高等。调查发现,群众认为当前在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不畅通。在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在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11个问题的选项,职工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不畅通”这一问题的选择占14.5%,居第三位,前两位是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

(四)信仰教育有所放松和缺乏创新。

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和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镇的社会转型,进入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市场取向成为衡量事物的重要标准,人们社会交往的功利性显著增强。社会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部分群众中淡化,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趋势,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大为泛滥。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以政治为主向经济为主、以集体为主向个人为主、从强调信念向强调实际、从强调奉献向强调功利、从注重工作向注重生活的方向倾斜。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党员信仰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表现在:一是信仰教育脱离实际。长期以来,进行信仰教育流于形式,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照本宣科,空谈大道理,喊口号,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不多。对现实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解答,采取回避态度,致使一些党员对信仰产生疑惑。这是信仰教育乏力的主要原因。二是信仰教育忽视了对党员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给党员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的党组织没有很好地研究在新时期下应当怎样提高党员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使其注意到,要入党,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三是信仰教育抓科学精神宣传不力。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然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改革中,信仰出现了真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一些党员还参与了“法轮功”活动。党组织在普及科学知识、思想理论宣传方面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没有深层次去研究、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帮助党员解决各种心理上、精神上的压力和寄托。四是开展信仰教育的形式太过单调,产生不了共鸣。进行信仰宣传时,有时夸张的成分太大,以致树立的典型、评出的先进一段时间后有些就被曝光,成为反而典型,让人迷茫。信仰教育的滞后,不仅削弱了党员的先进性和宗旨信念,使他们无异于普通群众,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而做出危害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问卷调查表明,群众对接触的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所接触的干部行使人民赋予权力情况的总体评价两项指标肯定率都低于50%。

(五)群众的情绪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从调查反映的问题看,在党群关系中,虽然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居于主导地位,但也不能忽视群众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群众的觉悟程度、心理取向、法制观念和对政策的理解水平,往往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一是不加引导的民主意识,容易导致盲目性、随意性。近些年来,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要求明显增强,对那些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的决策都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民主意识如果缺乏必要的思想引导和法制规范,就容易产生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使普通群众的心理焦虑因素增多,一旦有人煽动,对立情绪就会演化为过激行为。三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簿弱,容易造成党群关系的对立。多元化的社会使思想政治工作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张新形势下党组织怎样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有些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思想变化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致使部分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下滑,一遇到矛盾和摩擦就容易酿成突发事件。   

三、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要求、内容和措施   

(一)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然有着不同于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和内容。在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集中的体现,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大力发展生力,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这个根本出发点,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一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要建立人民群众的收人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分配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调查中,部分职工反映,我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工资收入却基本不动,希望政府采取措施,使工资收入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二是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确保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对贫困地区采取更有力的倾斜政策,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奔康的步伐。三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也是改善党群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据我们在广州、韶关市的调查显示,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州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工程和韶关市开展的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所带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非常满意。四是要防止浮夸造假、搞泡沫政绩。许多干部职工都反映一些领导于部为了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浮夸造假,搞“泡沫政绩”造成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五是要推进依法治国,扩大基层民主。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按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调查中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实行民主选举、政务公开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希望党和政府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六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尽快改变群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如果人民群众正常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就会下降,进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希望政府多兴建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文体活动场馆和文化娱乐设施,尽快改变群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大力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广泛地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内部;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表现在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上。政治领域人民内部矛盾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党内矛盾、党政矛盾、政企矛盾、干群矛盾以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差距和由此产生的矛盾,在新形势下,主要表现为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思想和与此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也要综合考虑,标本兼治。既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矛盾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要善于把握矛盾比较突出的群体。改革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的群体,大都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受到暂时损害或受益较少的那部分人。因此,在推行改革措施时,对利益关系的调整,既要服从大局,又要统筹兼顾。尤其要注意防止因决策失误伤及民意而引发矛盾。处理矛盾时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多做化解矛盾工作。

(三)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同时进行,解决党群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需要。

1、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克服用人上的腐败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许多干部职工反映,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制,制止用人上的腐败和失职行为。要建立和完善用人上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和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测评等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中的另一大问题是干部的淘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为即有位”的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的干部缺乏制度的制约,是党政机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的制度性根源。

2、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限制或削减政府权力,严格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堵塞漏洞,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放在反腐斗争的首位,使人“不能腐败”;要加大执法执纪的力度,查处案件,警钟长鸣,使人“不敢腐败”;要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使人“不想腐败”。

3、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和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切实解决部分党政机关中存在的“事难办”问题。据调查反映,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事难办”的现象。一位管理人员非常激动地说,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政府部门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就是党群血肉关系的体现,但现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办事难的问题。有的事半年、一年都办不好,这还谈什么血肉联系?希望党政部门:采取措施,加大对具体办事人员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改变“事难办”的现象。因此,必须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服务规范化等为民便民制度的建设,建立办事效率高、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事难办”的问题。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畅通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要坚持和完善过去行之有效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更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方法,不断拓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真正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的标准,并据此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使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行为得到表彰激励。

5、要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入持久地对党员进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使全体党员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更要对党员进行现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不同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既要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要求和鞭策党员,更要对党员进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广大党员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先进模范,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作出贡献。

(四)建立健全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制度,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基础。   

1、坚持和完善固定的、规范化的渠道,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所谓固定的,规范化的渠道,是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渠道。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制度保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具体规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性和代表与群众之间联系的经常性、紧密性,确保这一渠道的畅通和有效;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的联系,坚持重大问题同他们协商,切实保障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农村村民会议、城市居民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发展直接民主,确保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2、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和其他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使之成为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要着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对群众团体提出联系群众的具体要求,要求各群众团体真正深人到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要建立党政与群众团体的联席会议、重大决策的咨询会议、党委常委专门会议等制度,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二要适应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不断疏通和拓宽通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要根据不同阶级阶层群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联系方法,切实增强联系群众的实效。

3、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新方法,不断拓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要研究社会阶层分化对密切党群关系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党同不同社会阶层的联系。要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建立各种观察点、监测点(户)、监察员、联系点(员)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代表性的可靠信息,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依据。要积极探索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同人民联系的方法,运用互联网等新的通讯手段和宣传媒介,及时、大量、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愿望,弥补亲自深入群众的时间、广度和深度的局限。要总结推广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受到人民群众肯定,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行之有效的便民为民制度,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看,相当数量的基层党组织需要重组和新建,部分党的基层干部将转向非职,这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情况,离开人事权、财权和专职的依托,党的基层干部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探索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1、加强思想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广大基层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态度和领导方法、自觉树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观念,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要利用开展“三讲”、“三个代表”教育活动的契机,组织党员深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深刻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内涵,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增强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采取委托、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强干部的学历和素质教育,抓好以提高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党性锻炼和市场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群众发展经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把发展党员的质量关,真正把那些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广泛开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各种活动,通过广大基层党员的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

3、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党的宗旨上起表率作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与群众直接联系的基层广大党员自觉地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群众工作才会有坚实基础。切实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培养一大批善于创造性地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才能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得以落实。

四、困难职工群体状况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我省困难职工群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国经济强省。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由于受经济结构性调整、企业改制和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职工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进入小康甚至中康生活水平的同时,仍有部分职工处于生存的困境当中,急需得到救助和摆脱贫困。

1、特困职工群体状况

(1)大多数特困职工户未纳入民政救济范围,基本生活无保障lo据统计,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特困职工共87995户,涉及职工158391人,家庭人口275291人。其中,符合民政救济条件的65610户,实际纳入民政救济的只有27302户,占应纳人民政救济户数的41.6%。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没有贯彻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的规定,把特困职工纳入民政救济。有些市反映因财政困难,未能将所有特困职工纳入救济、另外,民政部门与工会统计口径有差别,也使部分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未能纳人民政救济。

(2)特困职工中多属长期困难户和下岗、失业人员。据统计,87995户特困职工中,属长期困难的53921户,占61.3%;158391名特困职工中,下岗、失业的83683人,占52.93%,在岗的35418人,只占22.36%,其余为退休、退养等人员。

(3)特困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四难”问题。87995户特困职工中,存在子女人学难的29852户,占33.92%;住房困难的(指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当地最低标准)18868户,占21.44%;就医难的40371户,占45.88%;打官司难的1182户,占1.34%。“四难”中,就医难和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有些家庭是一户两难或多难。

特困职工家庭致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企业生产亏损、停产半停产或面临破产境地,直接影响职工收入。因收入低导致特困的职工共62523户,占特困户的71.05%。二是因病致困。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残疾,沉重的医疗费用,拖垮了家庭经济。三是自我解困能力差。四是负担子女读书费用拉低了生活水平。

2、失业、下岗职工状况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1998年至2001年6月底,全省共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7.9万人,另有61.3万名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直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向社会分流。至今年6月底,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尚有8.4万人。从2000年始,全省国有企业新的减员原则上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企业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我省下岗与失业接轨后失业问题严峻。今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总数达63万多人,第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失业率明显上升。

(1)一些地方仍有相当数量的下岗职工。如韶关市国有老企业多,规模大,至今年3月份,全市尚有下岗职工4.5万人,其中在中心的1.5万人,不在中心又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3万余人。同时,该市还面临粤北三大煤矿破产的巨大安置压力。   

(2)经济补偿金缺口大,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处理难。目前许多地方经济补偿金支付缺口大。清远市到今年底全市需要经济补偿的下岗职工7916人(其中仍在中心的5118人,出了中心未补偿的2798人),所需补偿金约7680万元。本市可自筹1770万元,缺口资金近6000万元。韶关市更为严重,按保守估计,全市今后两年需补偿的职工不少于2.7万人,补偿金总额6.75亿元,该市反映大部分无力支付。补偿金无法兑现,下岗职工难以解除劳动关系,直接影响下岗与失业的并轨。有些企业为了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采取降低补偿金标准的办法,有的甚至打白条。职工群众对此意见大。   

(3)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加大。一方面国企改制致大量新的减员涌现,另一方面,近一、二年是原来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三年期满出中心的高峰期,同时新成长的劳动力人数众多,因此令失业率陡增。   

3、被拖欠工资职工状况   

(1)企业拖欠工资问题严重。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城镇国有、集体企业拖欠工资;二是外资、私营企业无故拖欠职工工资。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立案查处无故拖欠工资案件5.6万宗,涉及劳动者259万人。深圳市去年底对5211家用人单位进行检查,查出欠薪企业1040家,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20%,涉及员工56432人,欠薪达9000多万元。欠薪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和传统加工制造等行业。

(2)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全省尚有2个市7个县存在拖欠教师工资情况,拖欠金额1.6亿元。  

(二)解决职工困难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解决特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四难”问题

(1)尽快将所有“应保未保”的特困职工民政救济。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人比例,在财政支出中优先安排救济款,保障资金来源。民政部门与工会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统一对特困职工的统计口径,使“应保未保”的职工得到救济。各级人大要适时对特困职工纳入民政救济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对于不符合民政救济条例,但因各种原因处于特困境地的职工家庭,工会要及时向政府报告情况,由政府予以适当补助,同时通过工会的解困救急资金及其他社会慈善机构等渠道予以资助,他们渡过难关。

(2)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各地政府成立“扶困助学专项资金”,政府出资一部分,向社会募集一部分,专用于扶困助学。批准发行教育彩票筹集资金,增加助学资金来源。

(3)加快卫生医疗管理制度改革,鼓励支持举办多层次补充医疗保险。加快实行“医药分开”体制。在调查中群众对医改实施后意见最大、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医院出于盈利目的开出的自费药过多,不必要的自费检查太多的问题,因自费项目多,一次住院下来,实际能报销的比例只有5、6成甚至更低,使个人医疗负担加重,特困群众更不堪重负。这也是目前我省各地医改进度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大力支持工会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省总工会今年8月推出了特种大病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以职工:互助互济的形式,达到“花小钱、办大事,聚小钱、保平安”的目的,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省总还将根据职工需求陆续推出其他项目的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建议政府从政策上予以支持,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医疗互助保障。

2、关于落实经济补偿金和促进再就业问题

(1)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可推广一些市的做法,政府从财政或从出售国有股权、其他国有资产的收入中出资补助。也可由政府先垫支补偿金处理好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等企业资产得以转让变现时归还所垫资金。

(2)制定使下岗、失业人员受益面更宽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虽然政府及各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措施不少,但存在有些规定不明确、门坎高、受益面窄、落实难等问题。如企业接收下岗、失业职工要得到税收优惠,其范围仅限于社区居民服务业,对下岗、失业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免税项目太少。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比例须达60%以上,显然太高,且仅限于集体企业,不利于鼓励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吸纳就业。银行贷款政策规定太原则,实际能享受贷款优惠的很少,等等。

3、关于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1)立法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省和有立法权的市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工资支付的地方性法规,并且其中必须有对欠薪违法行为的强有力的处罚和执行措施,将工资管理完全纳入法治轨道。如珠海市人大常委会今年7月审议通过了《珠海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工资支付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在建立有效的工资拖欠预警机制及对欠薪行为、对无力支付工资出资者、经营者逃匿的等处理办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省委省政府已要求在年底前全部解决。

(2)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是国家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列人国家“十五”规划当中。今年,省、市总工会在各类型的一些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开展此项工作仍有很大难度,尤其需要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配套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