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动员、启迪、激励、带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和经济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尤其是“四个多样化”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出现了实效性逐步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先进模范人物的影响小、褪色快、夭折多,不能以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力和渗透力使受宣传者感到可敬、可亲、可信、可学而争相仿效,往往在新闻媒介和各种报告会上热闹一阵后就消声匿迹了,有的甚至使受宣传者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本文拟就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反思职工对先进模范人物宣传的一些态度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在职工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工队伍的建设,推动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以上海工人徐虎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在广大职工中反响很大,掀起了一个比学赶帮先进模范人物的热潮。

但是,由于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弱化,我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并没有在职工中产生预期那么大的影响,职工的反应,职工对先进模范人物的态度,很值得我们重视、反思。

1、据广东省总工会于1998年对广州、深圳、汕头、韶关、肇庆、湛江、佛山、河源、梅州、清远10个市及省邮电、农垦、交通3个产业约1 0万职工的思想状况调查数据,认为学习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包括听报告、看报纸刊载的通讯报道、企业内刊出的墙报)后,很受感动,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在本职岗位上为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作贡献的为18.2%;认为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之后觉得先进模范人物可敬不可学,不象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工友的占52.1%;认为先进模范人物是记者、宣传部门的人夸大、拔高,先进模范人物不可信的占17.2%;认为学了其事迹之后没有什么别的感觉,学不学无所谓,不知道怎么学的占9.4%;另有2.5%没有表态。认为先进模范人物可敬不可学的超过50%,实在令人吃惊。

2、1992年全国进行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在广东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您最崇拜哪种类型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只有3.9%的职工回答说:“崇拜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从全国范围来看,崇拜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占6.3%,与广东一样在17类选项中排第8位。

3、1997年全国又进行职工状况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对“你想当劳模(先进工作者)吗?”的问题,回答“想当”的为44.0%,回答“不想当”的6.9%,回答“没想过”的高达49.1%。“对本单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榜样作用”的看法,说“很好”的仅6.2%,认为“较好”的32.6%。认为“一般”的高达39.3%,认为“不太好”、“很不好”、“说不清”的分别为3.2%、2.1%、16.5%。

从全国范围看,“想当”的为53.3%,“不想当”的为7.8%,“没想过”要当的为38.8%。认为本单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榜样作用“很好”、“较好”的分别为8.1%和30.9%,而认为“一般”的也高达41.3%,认为“不太好”、“很不好”、“说不清”的分别为5.2%、2.1%和12.5%。为什么高达40%的职工认为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仅仅“一般”以及“没想过”要当劳模呢?我们的宣传工作者应反思。

4、2000年广东省总工会下属工业工会对三家国有大型企业272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只有0.47%的职工回答愿意依照先进模范人物的思想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参照标准。同年,省总工会开展的全身职工思想状况调查表明,只有1.87%的职工说自己的行为处事会参照先进模范人物的思想行为。   

5、在一些了解职工情况的座谈会上,不少参加座谈会的职工反映,他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有这么一些“结”解不了。一是宣传死人多,活人少,好象不死就当不了先进、模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否这人活着时不怎么先进,死得悲壮或英雄式地牺牲才被宣传。二是先进模范人物可敬不可亲,有的甚至不可信,不少职工觉得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先进人物生活在自己周围。三是先进模范人物不能学,学了太辛苦,要无私奉献,要吃很多苦,还要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不值得。四是一些企业和人,主要是经理、厂长等在评选先进劳模时夹带个人私利和企业功利,想借评选劳模来在社会出名,因此,评选时经理、厂长很积极,工人则顺其自然,评得上高兴,评不上也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热情。五是评选、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多与少问题,认为先进模范人物多,给人以降低标准的印象,好象当个先进模范很容易;反之,如果先进模范人物太少,又给人孤家寡人、居高临下的感觉,这个多与少的“度”要如何把握才适当?

我们树立、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目的就是要广大职工向他们学习,职工是比学赶帮先进模范人物的主体,是受“道”者,上述职工对先进模范人物的种种态度表明,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原因简析

1、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以普及超越时代的道德标准作为宣传工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导致在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出现了片面化和空想化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而我们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工作中的一个失误就是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硬搬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普及,并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这一空想化失误的理论依据。这一失误又直接导致了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否认个人利益和重德轻才的倾向。或许是受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主要是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并以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为己任,忽视了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应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原则。这一强调先进模范人物要“能够起到培养共产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发扬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作用”,的思想在后来劳模选树和宣传的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依据这一要求进行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脱离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实际,造成了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号召力、感染力、渗透力不够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职工认为塑造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政治色彩太浓,可敬不可亲、可敬不可信、可敬不可学;认为宣传牺牲了的先进模范人物多,宣传生活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少;认为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德”多,而宣传先进人物“才”的少,等等,都源于这一脱离职工思想、道德实际的片面化、空想化失误。更为,严重的是,还影响了相当多职工争当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

由于宣传中的失误,许多先进典型给人的印象是,只能讲奉献,不能讲等价交换,只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能贡献与待遇同步,“加班加点不讲报酬、任劳任怨不顾家庭”成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固定模式。由于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大公无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社会和人们片面地对劳模要求过高,求全责备,甚至认为先进模范人物就该超常工作,就该超常奉献,就该干脏活、累’活、险活,就该吃亏、吃苦,致使先进模范人物心理生理负担过重,造成先进难当和职工不愿当的情况。凡此种种,都使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从思路、内容、方式等都存在“固化”现象,忽视了依据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而加强和改进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导致因循守旧,缺乏针对性的失误。

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使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重义轻利”转向了对“重利轻义”的认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的转变,使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过分强调先进性的宣传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宣传工作者(或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接受宣传的群众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都处在一种彷徨而不知怎么办的状态之中。而我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对先进模范人物宣传的“模式”,甚至仍然是单一的价值观念,仍然是过去的口吻,特别是我们在发掘典型时,为突出先进模范人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先进性,常常根据先进性的要求对典型进行拔高。由于对先进性要求的一致性,所以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在内容上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无怪乎有的职工说,报刊电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没看或没认真仔细看,因为不看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思想,无私奉献到有家不能回、有病坚守岗位,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形式上看,通讯报道、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一成不变,特别是对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先进人物报告会,职工调侃为“台上的声情并茂,象演戏;台下的慷慨激动,象说谎”。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比如数字式技术、电脑软件,多媒体和互连网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宣传先进劳模人物少之又少,因而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形成不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形成不了使职工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思想落实到本职工作的心理过程。总之,简单化、模式化的宣传方式与手段,使先进模范人物缺乏强大的感染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个多样化”形势的要求,弱化了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3、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先进性的范畴,造成了在对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间接地否认市场经济道德的失误。

在研究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就一定会碰到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正确认识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包括伦理道德观念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经济体制只能形成一种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格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由此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所以必然出现与此相适应的复合结构的社会道德体系。复合结构的道德体系的主要涵义,是指道德体系同时存在三大类(或许还要多一些)同时和并列起作用的道德: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即反映公有制生产关系的道德;二是市场经济道德;三是反映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道德。在不同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下,必然有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从而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这些不同的道德观念,当然有层次、水平高低之分,先进落后之分。那么,如何确定,哪类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先进性范畴呢?有学者在研究道德的先进性时引用恩格斯的观点后指出,道德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二是代表着现状的变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三是对现存不合理的事物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功能(即辨证的否定)。依这种观点来看,在我国社会现阶段多种道德类型中,代表居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无疑是最先进的道德①。我们认为,社会主义道德肯定是社会现阶段最先进的道德,但不能把除此以外的道德称之为不先进的道德或是广泛性的道德,否则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就会出现只宣传和表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的“一切有利于发展和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道德”这些在初级阶段本应属道德先进性范畴的道德,作为道德广泛性要求加以认识,导致在先进模范人物宣传中只挖掘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现象。道德先进与否,既要考虑道德合理性,也要考虑历史合理性。所谓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指的是评价社会现象的历史主义的价值尺度与道德主义的价值尺度问题。历史主义指以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存在联系、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来观察社会事件,指出它在历史时空(阶段)中的意义。道德主义指站在一定人类社会的道德立场上,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来对社会事件进行道德评价,提出其道德合理性问题。历史主义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标准(即评价道德先进与否的生产力标准),道德主义以是否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标准(即评价道德先进与否的道德标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二律背反现象甚至有过严重背反的现象。但是,其冲突、差异、矛盾、对抗、背反都是暂时的、局部的、阶段性的,其统一、一致才是历史发展所应有的前景。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这一背反现象将会逐步趋于消失。因此,先进的道德只能是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统一。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的道德规范既包含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包含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比如上述“几个有利于”的道德不应属于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问题,而应属于先进性道德的层次性问题,即:“几个有利于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广泛性道德,而是不同层次的先进性道德。既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属于先进性范畴,我们就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模范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品质。

我们认为,过份强调先进模范人物必须具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先进道德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夸大了其作用。社会意识确实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长期以来,我们人为地夸大、扭曲_『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大力宣传和倡导先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并把这一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精神变物质”。但这种苦头我们已经吃得够多的了。不能否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能夸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受客观实际的制约,过份夸大其作用,就会造成片面性和空想化的失误,这正是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的一大误区。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并视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论述劳动模范时指出:“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昭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②”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要求:“应改善职工工会的工作,发挥赵占魁运动于各工厂”,“一个工厂内,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与职工会工作,必须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这个共同目标,就是以尽可能节省的成本(原料、工具及其他开支),制尽可能多与尽可能好的产品,并在尽可能快与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下推销出去。⑧”可见当时选树和宣传先进人物的目的是为搞好苏区的经济、生产服务,最终为发展苏区和取得战斗的胜利服务。李富春同志更明确指出:“首先,要群众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要大家懂得,凡是有工作、学习、生产的地方,不论干部、群众,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英雄与模范。”又说“明天即开幕的边区劳模大会选出来的54位特等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就是全边区工作与生产各方面的最高标准。④”毛泽东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把先进模范人物的作用概括为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⑤。还有其他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榜样、标兵作用作了论述。从这些论述来看,都有三个显著特点:(1)为中心工作服务;(2)可敬、可亲、可信、可学;(3)有具体的标准。通过宣传,推动全社会或者各条战线“比、学、赶、帮”的群众性活动,通过宣传和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进夺取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同志指出:“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⑥”

江泽民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人民中间,工人和农民中间,知识分子中间,有千千万万个先进的典型,他们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分子,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的希望。我们要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把我们的工作推向前进。⑦”

依据三代领导人对先进模范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宣传工作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简析,提出对策与建议如下:

1、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目的必须明确,要由单一的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向为完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任务服务转变,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行业、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

不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为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宣传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⑧”,“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之一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动员、组织和教育职工群众,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体现其价值和生命力,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克服宣传工作中的“假、大、空”问题。

2、要以“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把宣传社会主义道德和市场经济道德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江泽民同志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阐述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必须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德治国”,不仅要求党、政干部等治国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也要求治国者通过加强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1人民群众的整体道德水平,达到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扬抑什么样的道德呢?既要大力弘扬和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也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我们国家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有与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与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肯定竞争求利。利益导向不被确认,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并成为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方式。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是在利益导向被伦理认可后,市场经济才迅速发展起来。事实上,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不仅包括微观经济组织的理性和宏观社会调控的机制,而且更包含法律构架的合理性和伦理精神的正确指向。在市场经济依靠价格机制和市场体系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时,支持它的是这些表象下的深层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如不损人的求利、公平的竞争、诚实的信用、勤俭兴业、人格独立、合作效率等等,它们才是支持市场经济得以有效有序运行的基本信条和大众共同的道德认知。利益导向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首要准则,其本身价值是中立的,也就是说在道德评价上无所谓善恶,既不高尚也不卑鄙。但就求利的目的和手段而言,又不可能真正价值中立,有善的求利活动,也有不择手段采用欺诈、掠夺等手段的恶的求利活动。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对利益导向进行必要的伦理导向,倡导合理的求利,限制其负面影响。宣传先进模范人物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服务,应该既宣传先进模范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也要宣传其所表现出来的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3、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宣传先进人物的新方式、方法,增强先进人物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是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根源,又是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要从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既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也要照顾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状况和特点。五十年代社会远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都有血有肉,深入人心,影响整整两代人。这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在宣传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上必须尽量照颐大多数,团结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进和加强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宏观宣传与微观宣传相结合,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宏观宣传指通过广播、电视和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开展的宣传。微观宣传指不同行业、单位通过自己的宣传载体开展的宣传。宏观宣传要侧重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既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宣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有效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微观宣传要侧重服从服务于各单位的中心工作,为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完成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标兵榜样作用。二是艺术塑造和平民化(性)宣传相结合,增强宣传的感召力。要深人生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找到时代形势需求与群众现有道德水准的最佳结合点,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喜怒哀乐俱全的先进模范人物的艺术形象,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此同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为“底线”,以广大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特别报道、百姓故事、职工明星榜、行行出状元、面对面等形式宣传报道发生在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展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风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集中式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式宣传的同时,要善于根据不同时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层次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和个别灵活安排内容和时间,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时时刻刻受到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感染,并潜移默化地产生认同感,真正做到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四是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与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增强宣传的导向性。

4、加强理论研究。许多人认为我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是轻车熟路,没有什么可研究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着眼于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几个关系的问题就很现实、很有意义。一是多与少的问题,有人说现在评选先进模范太多太频密(广东是三年评选一次、各市、县都评选自己地区的劳模),造成先进模范人物的社会贬值,导致宣传工作的困窘。也有人认为叫得响的先进劳模人物太少了,而且特点不突出,不鲜明,导致宣传效果的弱化。究竟是多还是少了,既涉及整个评选先进模范人物的机制,又带出先进模范人物宣传的感召力问题。二是红与专的问题,先进模范人物能做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当然好,但那是少数。如何把握一个“度”去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红”或“专”呢?值得研究。三是单一与综合的问题。就如高考一样,既有单科状元,也有综合分的状元,要求先进模范人物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求全责备,显然不现实,但又怎样适当地宣传那些“单科状元”呢,颇费思量,这也要求我们加强理论研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要求的那样:“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对先进模范人物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实在是很有必要很为紧迫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