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立足创新 推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发展

2001年7月20日

同志们:

正当全省人民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动员、引导和组织全省广大职工为实施“十五”计划和推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于统一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全面动员和部署我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会上,深圳市总工会等6个单位将作经验介绍。会议还印发了13个地方和企业的材料,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九五”期间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省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工会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大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科技创新劳动竞赛蓬勃开展,硕果累累。全省各地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争当先进劳动者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粤委办[1996]26号)为指导,普遍开展了以“创新、创先、创优、创佳、创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劳动竞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九五”期间有2千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创经济效益109.52亿元;数以百万人次的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实施合理化建议创造(节约)经济效益93.1亿元。基层队上工会技协开展有技术攻关项目4680个,创造经济效益2.74亿元。基层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45265个,创造经济效益19.93亿元。

一一以技术比赛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术运动会方兴未艾,影响深远。我省过半的地级以上市和多个产业先后组织了全市性或行业性的职工技术比赛活动,为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注入了新的机制和活力。职工技术运动会的兴起,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掌握技能的劳动热情。

一一各种学赶先进活动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全省各地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劳模表彰大会制度,并选树了一批事迹过硬并深为职工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先进典型。目前,立足岗位、苦练技能、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深入人心,广大职工争当先进、学赶先进活动蔚然成风。

1999年12月,全总决定在全国广大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后,省总广泛地开展了调研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就其中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该项活动的具体工作要求量化分解,列入今年对各市重点工作的考核内容;今年2月,举办了全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培训班,初步动员和部署了有关工作,并抓了一批联系点,总结了一些典型经验;我们还注意抓好有关文件的制订,为全面推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这项活动在全省各地进展迅速。从开局的情况来看,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呈现出党政重视、企业欢迎、职工拥护的局面。其中有一些市、县由党委和政府专门发文,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展这一活动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约1。6万家。这一方面说明,各地正积极行动,为大力推开这项活动作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项活动适应了新的形势,切合党政的中心工作,因而引起了各级党政的重视。但就全省的范围来看,如何全面、深入推进等一些问题离全总和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地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的地方和企业认识不足;有些虽已开展,但还停留在过去工作的水平上,创新特色不明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是推进和搞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经济全球化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制高点,谁掌握了现代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此、增强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国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不断想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又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我们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履行这第一要务,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完成“十五”计划和推进户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在新的形势下,工会要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以创新为切入点,促进我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方面对开展这一活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有的认为创新是行政或者政府的事,工会组织参与进去意义不大;有的觉得过去搞的劳动竞赛已经不错,现在又要搞新东西,没有必要,也没把握;一些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则认为开展创新活动是科技人员的事,存在与已无关的思想等等。解决这些认识问题需要学习、领会全总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包括今年5月在京召开的全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的几个关系,从而增强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正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之一。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在于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素质,动员和组织职工通过创新活动来推进科技进步。既要加强对职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教育,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又要鼓励职工掌握创新知识和技能,踊跃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活动。因此,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又是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的。我们要通过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将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粤化为广大职工自觉的具体的行动。   

二是依靠科技人员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系。从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看,科技人员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但推动科技进步仅靠科技人员是不够的。广大职工尤其一线技术工人是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要实施者。科技人员在科研中开发出来的成果,只有化为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和管理实践,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科技进步。两者在推动科技进步中同样重要,忽视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体现在先进装备和先进科技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广大劳动者具有掌握和应用先进生产技术能力的高水平素质上。从这个道理延伸,我们就不难理解1996年国家经贸委启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与我们现在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前者着力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后者是致力于通过群众性创新活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着力点、对象、组织者、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我们在实践中应很好地把这两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广大职工发挥首创精神和聪明才智,用新要素组合代替旧的要素组合,从而使事物发生质的突变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在传统劳动竞赛、“一化三技”活动、以及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基础上的创新。它不是对过去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否定,否则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过去的一些好的做法今天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在坚持中充实、丰富、发展、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对过去的传统做法进行积极的“扬弃”,不断创新各种内容和做法,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保证群众性活动的生命力。

四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关系。有的同志提出,企业管理日益周密而严谨,在企业管理之外,没有必要又存在一种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际上,这两者完全可以融为一体。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但这种人本管理思想体现的往往是制度、目标等物的因素对人的关系,运用的大多是行政的手段,人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则相反,体现了一种人对物的关系,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采取的是群众工作方法。把这两者融为一体,人与物,人与制度的关系就融洽得多、主动得多。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与科学管理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各有优势,可以相得益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无疑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企业管理又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我们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就是要从活动目标方案的制定上、有关成果的考核上、表彰奖励的标准上以及活动过程的管理上做到科学化,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做法。

五是注重创新成果与提高职工素质的关系。如果我们仅注重创新成果,忽视提高职工的素质,那么这个活动是不圆满的。因为两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统一于创新活动之中。一方面,职工参与活动、追求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素质的过程;另一方面,一些先进操作法等成果的普及,也反过来促成职工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同时兼顾,不能偏废。既要出成果,又要在参与中大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点: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将广大职工群众吸引、组织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将职工参与的广泛性,作为活动是否搞得好的重要标志。其次,要注意营造一种竞赛的氛围,即通过“比、学、赶、帮、超”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第三,要总结、推广和普及先进经验、绝招绝活、先进操作法等,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六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这实质上属于工会建设职能与维护职能的关系问题。它们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统一干工会整体作用发挥上的。工会组织只有认真履行维护的职能,才能密切联系群众,从而将广大职工号召、团结于经济活动实践中;反过来,由于工会履行了建设职能,通过发动职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工会的维护职能才有物质基础。因此,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是统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对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只有企业搞好了,国家强大了,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将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一起,力求取得互相促进的效果。

三、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向深入

最近,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总工会、省科技厅、省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动员和组织全省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见》,这是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政策依据。各级工会尤其是地方工会领导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意见》精神,明确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各级工会当前和今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并选择工作突破口,制定和完善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积极的保证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的吸引、组织到创新活动中来。

(一)明确目标,把握关键,总揽全局。

我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任务可概括成“一组目标、两大任务、一个目的”。一组目标,就是“两个十万、三个百万”:即引导和组织职工成立十万个经济技术创新小组,培养和选树十万名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开展百万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组织百万职工参加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活动,取得百万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两大任务,就是教育、培训职工,开展创新活动。前者包括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计算机知识等的培训;后者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活动。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把职工培养成“新世纪知识型劳动者”,最终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功立业。各级工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劳动者是否拥有知识特别是现代高新科技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知识在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工业经济时代,竞争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基础上,竞争的焦点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而生产制造的产品及其质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竞争却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竞争的焦点不再单纯是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竞争前移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等各种创新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工人有力量”将主要来自于高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基于这种深刻的变化,我省提出鼓励职工争当“新世纪知识型劳动者”,就是把促使广大职工具备现代知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努力方向。“十五”期间的整个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以此为中心展开。

当前,各地、各产业工会要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和总体目标,并结合地方和产业的实际,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第一,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目标。已制定方案的市县,要作进一步的完善并落实好各个时期的阶段性任务;未制定方案的地方和单位,要根据有关精神,突出地方和行业的特点,抓紧制定。总之,各县(市、区)以上地方和省有关产业都应有本地、本产业的目标和方案。第二,通过舆论宣传、培训教育、读书活动等各种形式,转变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的观念,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思想基础。第三,确定一批联系点,以点带面,争取尽快在面上整体推进。第四,通过举办计算机知识竞赛,促进学习掌握高新技术风气的形成。第五,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和各种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展示,鼓励职工学技能、练本领。第六,加强劳模的管理,发掘先进操作法和绝招、绝活,总结推广劳模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

(二)一定要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只有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各级工会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的协调领导机构,工会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要建立由党政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领导机构,凡保留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市、县,可由竞赛委员会指导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各企业·一定要将这个工作格局落到实处。要成立有企业党政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创新活动。企业行政有关部门包括企业管理、技术、质量、劳动工资等各个部门要积极参与;工会要主动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在活动过程和结果中的有关评审、奖励、表彰、晋级等工作。企业工会要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综合等具体工作,包括方案的提出、人员的组织等;并承担起创新活动办公室的职责。各级工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将企业所有人员都吸引、纳入到活动中来,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掀起一个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热潮,带动各项经济技术活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注意在建立新的机制上下功夫。

创新性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区别于过去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开展这项活动的生命力。为此我们要努力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中突出创新的特色。这里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也有经济技术活动目标、领域、范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群众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基层,讲求实效,将活动的重点放在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但同时也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广泛开展,只有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建立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在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将每年的标兵、先进等评选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的评选考核上来。以往未开展年度评选表彰工作的企业,工会组织应结合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积极主动取得企业行政的支持,推动企业形成这一评选表彰制度。对各项创新成果,应按原来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成果考核的工作体制和方式进行评审,并对有关成果进行奖励。奖励要与贡献和价值量挂钩,并要采取多种的奖励方式和方法。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制定有关标准,指导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的考核和评选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应有相关的考核和评选标准;地级以上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都应举办有关创新活动成果展示。今后,各地、各产业要将“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的评选工作纳入到评先选模活动之中,把是否获得“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作为当选劳模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应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只要有利于广大职工的踊跃参与,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各种形式和载体都可以而且应当运用。在实践中,各地创造了一些有效的载体,如职工技术运动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都值得我们认真坚持并很好地运用。当然,具体的运作方式和组织办法并不强求一律。例如,对于职工技术运动会,各地的支柱产业并不相同,因而具体比赛的工种、技能也不宜划一;有的地方条件一时不具备,可以先组织行业性的或其它工种技术比赛;在有关激励、奖励措施方面,也可以由小到大或由少到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是创新活动新的组织形式,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各地、各单位要注意做好引导、组织工作。企业工会要汇同行政,针对企业的难点、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创新小组进行研究、攻关,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使各种创新活动通过这些小组踊跃开展起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

同志们,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面向新世纪开展的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从事的事业充满希望和挑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迅速在全省职工中掀起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潮,为实施“十五”计划和促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