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 为佛山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佛山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工联会职工服务中心图书馆一角 / 林景余 摄
近年来,佛山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国工会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立足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坚持职工思想价值引领为取向和职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规律,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文化服务供给创新,大力推动工会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不断丰富满足产业工人精神文化需求,为佛山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确保产业工人公共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重视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佛山各级工会把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作为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更高质量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举措。
一是始终坚持引领产业工人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注重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产业工人文化发展全过程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产业工人文化发展的“定盘星”,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工建与党建在工作目标上相衔接、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在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做到产业工人文化发展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产业工人公共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把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到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将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对各地区、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是强化对全市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规划设计。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明确全面实现产业工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工人公共文化的服务模式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群团改革“强三性、去四化”精神,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坚持以职工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思维理念,切实保障产业工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权益。
一是推动“错峰服务、无缝对接”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职工作息规律,树立“职工下班我上班”理念,普遍实施“弹性时间制度”和“错时工作制度”,采取延长晚上上班时间、周末开放、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措施,推动全市职工服务中心和工人文化宫等周六日和节假日普遍开放,极大地方便职工能及时找到工会组织、享受文化服务。
二是推动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的服务路径创新。针对传统的向基层“送文化”活动产业工人参与度不高、热情度不足等问题,佛山市总工会依托镇街、社区、园区工联会带动所辖企业,强化文化社团培育发展,加强在基层选拔优秀文化“种子”人才,通过“文化创投”和购买服务,多元化、多渠道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积极培育扶持基层文化社团,注重发挥文化社团“倍增器”作用,增强社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自觉性创造性,厚植基层和社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动力。注重依靠职工,广泛发动职工社团开展活动,强化职工文化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是推动“互联网+工会”的服务方式创新。创建工会新媒体联盟,着力打造网上职工家园,全面扩大产业工人文化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服务,工会微信普遍设立职工电子书屋、安全生产、法律咨询、学历提升、技能培训、联谊交友等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新年送福气、职工春节全家福征集、致敬劳模工匠、职工好声音等文化服务。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宣传,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新宪法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以及劳动劳模工匠精神、最美劳动者学习点赞和工会业务的宣传教育。目前“佛山工会”微信、工会新媒体联盟粉丝量分别超过30万、70万,佛山工会微信先后获评全总、省总“最具影响力工会新媒体”。
三、全面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丰富发展产业工人公共文化供给的多元供给体系
全面推进工会文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丰富价值内涵,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促进产业工人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一方面强化“文群共建”机制创新,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一体化、多元化。以全面加强工会党的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文群共建”机制,着力构建产业工人“大文化”工作格局,加强与党委各部门和市文化、体育、科技、团委、妇联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市工人文化宫与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宫、妇儿中心等文化设施联盟,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党政部门合力,力促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让产业工人共享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强化主动供给,推进公共文化供给精准化、品牌化。把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贯穿于深化工会改革的始终,主动因应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差异化、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优化完善公共文化供给结构,大力推进定制式、订单式、自主式等特色文化服务,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不断满足新时代产业工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技能、求参与的文化需求。注重以文化品牌来丰富发展产业工人文化供给,着力打造职工婚恋交友、文体竞技、外来工文化关爱、三进五送、最美劳动者、职业技能竞赛等“六大职工文化品牌”,推动产业工人精神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四、着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层”,构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体系
积极探索构建“企业—产业园区(社区)—镇街”圈层式文化服务阵地,大力发挥镇街、园区(社区)工会等基层工会作用,着力打造直面产业工人的“十分钟文化圈层”,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切实打通服务产业工人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强化镇街、园区(社区)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将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规划建设,通过党委政府支持一点、工会出一点、园区(社区)筹一点等“三个一点”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优化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对全部镇街和园区文化服务阵地的全覆盖。目前,全市46家职工服务中心都由当地政府直接提供或租赁物业的方式解决服务场地,提供日常运营费用,并基本配备联合图书馆、职工影院、职工快乐大舞台、篮球场、职工夜校、智能文化+、心灵驿站、舞蹈健身中心等职工文体设施。
另一方面,强化基层企业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场馆孵化、辐射和带动功能,创建公共文化设施联盟、文化馆站联盟、阅读联盟等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的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一批直接面向产业工人的职工之(小)家、建设者之家、职工(电子)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职工之(小)家821个、建设者之家61个、职工(电子)书屋865个、覆盖全市工业园区的职工服务(活动)中心46个。
五、发动全员参与,夯实产业工人文化服务的人才智力支撑
大力实施工会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会(干部)+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工会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市总每年出资聘请46名工会专干派驻各职工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职工服务工作。发挥镇街工会中坚推动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36家社工机构、160多名社工进驻职工服务中心和各类园区文化机构,为职工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依托佛山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契机,佛山市总工会联合市团委、妇联等部门大力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推动工会、社工和义工组织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大大提升职工文化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培育扶持产业工人文化骨干队伍。通过与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协会组织的联合互动,在各种职工文体活动中发现有潜力的苗子,通过培训、讲座和互动交流等形式,提供活动场地、表演机会等方式,提升这些文化(文艺)骨干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文化专长,培育造就一批园区、企业文化人才,组建形成一批工会文艺团队和文体协会,实现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自给自足、自娱自乐”。比如,顺德区总工会通过文化创投给予演出补贴支持“顺德工人艺术团”活跃基层送文化演出,深受企业和职工欢迎。
近年来,随着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工作的全面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作队伍建设更加团结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持续推进,产业工人对佛山的归属感不断加强。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持续深入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