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工会改革中工会干部的心理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改革是一场人们不可抗拒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将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变化。这种改革中发生的心理变化在工会工作的改革过程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工会改革中,传统与改革的冲突,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引起工会干部的心态失稳。一些工会干部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革,改变工会的现状,一方面又担心改革会触及个人利益;一方面对传统的东西不满,一方面又用传统的眼光看待改革,他们常常表现出一些困惑心理。如不提高工会干部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困惑心理就可能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研究工会干部在改革中的心理冲突表现、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工会改革中工会干部心理冲突的主要表
(一)工会组织的“官办色彩”与“群众化、民主化”要求的矛盾。
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和对工会组织缺乏正确认识,使得工会组织不能不带有“官办色彩”,而实现“群众化、民主化”又是工会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此,一些工会干部的守旧心理往往成为工会改革的阻力。
我厂在直接民主选举工会主席问题上,据对基层工会干部了解和调查,认为民主选举不宜全面推广和条件不成熟的分别占一定比例。就连个人素质较高,工作较好的工会干部也会感到选举对自己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有可能变成工作动力,又有可能变为改革的思想阻力。诚然,选举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做好思想准备工作,选举组织工作和完善选举制度加以解决的,正象不能因为空气中有细菌就不呼吸一样,我们不能因为选举出现问题就否定民主选举,况且搞委派制造成的脱离群众、压抑民主、损害工会形象等弊端,要比民主选举的缺陷大得多,我厂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工会地位问题上,不少工会干部习惯把提高工会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党委和行政上,期望党政给工会封一个更好的地位,给予更好的待遇,而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当改革要求工会组织去争取它的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要求一些工会干部由对少数领导负责,变为对众多的职工群众负责时,就不仅暴露出现行工会的干部管理体制、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工作范围的不适应,同时也反映出工会干部心理上的不适应。
在工会干部编制问题上,改革的要求也打破了工会干部的心理平衡。全总曾经指出:工会群众化,一是工会要代表群众利益,二是要实行群众办工会。靠少数人办工会不行,搞许许多多专职干部,脱离群众,不民主化、成为“官办”,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这一思路并没有真正被广大工会干部所接受。根据我们了解,从整体上看,认为工会专职干部应该增加或适当增加和认为基本可以的占大多数,而认为应当减少或适当减少工会专职干部编制的占极少数。对丁:会干部编制问题的看法固然与工会工作范围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工会干部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传统的“甘当配角”与要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矛盾。
过去,由于过分强调工会同党政的一致性,忽视了工会组织的个性,使得工会组织实际上变成了党委的部门和行政的附属单位。当前,改革要求工会转变“甘当配角”的观念,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工会组织却没有真正做到。其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是不敢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由于受“左”向思想和历史上对工会领导人的错误批判的影响,一些工会干部至今余悸未消,恐怕有“向党闹独立”、“工团主义”之嫌。
二是不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部分工会干部长期以来以“做党的助手”、“甘当配角”为荣,习惯于“党叫干啥就干啥”、“厂长说啥就做啥”,具有较强的依附心里,一旦当他们独立自主工作时,一些人又茫然不知所措。
三是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有些党政干部,缺乏对工会的认识和了解,对工会工作包揽多,管的细;工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缺乏具体措施,党对工会实行政治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工会与行政的关系没有理顺;上级工会布置工作过多等,这些使得工会组织难以真正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三)期望“平稳”与“勇担风险”的矛盾。
工会的改革,竞争机制引入,呼唤着一代积极进取,勇担风险的工会干部的涌现。这将使在旧体制下形成的、期望平稳的心理发生动荡与倾斜。据了解,当前上级布置什么就干什么,不愿意自找麻烦的和在工作中宁肯于少些也不捅“漏,子”的占多数,勇于进取,敢担风险的占少数,以上三种心理兼有的也占一定比例。许多工会干部在对职工负责与对领导负责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后者。他们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为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深感不安,一方面又缺乏碰硬的勇气,不愿意承担风险。
二、工会改革中工会干部心理冲突的原因分析
工会改革引起的工会干部的心理冲突,工会干部不适应改革的心理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即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要尽量减少工会干部在改革的心理冲突所造成的阻力,就需要对形成这些心理冲突以至产生这些思想阻力的原因做些具体分析。
(一)僵化的思想方式和守旧的社会心理,窒息着工会干部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
党的十三大提出:由于“左”的积习很深,由于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来自这种积习,所以从总体上说,克服僵化思想是相当长期的任务。作为旧体制的伴生物,经过几十年的思想沉积,僵化思想已成为某些人的思维定势,成为工会改革的思想阻力。一些工会干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左”的思想禁锢,党委包揽一切的观念至今仍束缚着工会的手脚,窒息着工会干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党和工会的职能划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历史上在党和工会关系问题上对工会的错误批判,没有彻底从理论上和工会干部思想上予以澄清。那种认为工会的地位决定于工会领导人在党的领导机关中的职务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党委包揽一切的观点的认同。
(二)传统文化中的陈腐观念形成了工会干部改革中的惰性心理。
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封建的槽粕,有些东西一直影响到现在,也影响着工会改革。
封建主义的人治观念常常使一些工会干部把党政领导对工会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唯一标准;把工会改革、工会地位的提高、工会运动的发展寄希望于某些领导同志的“开明”,而不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努力和职工群众的认可。这种缺乏自己解放自己的魄力和气概,希望别人来替自己做主的无所作为的思想,势必延缓工会改革的进程。
传统中的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也是工会组织行政化、官办色彩的思想根源之一。一些工会干部没有把自己看作是职工的代表,而是把自己看作“官”。当了工会干部要求明确是哪一级干部,享受什么待遇。实行民主选举,担心失去官位;在党政领导面前觉得自己官低一级,不敢平起平坐,不敢理直气壮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在下级和职工群众面前又打官腔,写官样文章。这种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严重损害了工会的形象,这些与工会改革格格不入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阻碍工会改革的惰性心理。
(三)改革的理论和宣传脱离实际,对工会干部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工会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近年来工会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推动工会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理论研究和宣传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对工会干部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工会不能不受经济、政治体制的制约,对工会改革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由于理论研究和宣传中注意工会改革的远景}j标,而对其近期日标、阶段性目标研究、宣传少,采取具体措施少,从而使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对近期改革期望过高,增加了他们对工会改革的“不满意度”,认为工会改革“雷声大,雨点少”,以至产生等待观望和逆反心理。
三、在深化改革中提高工会干部对工会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工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自身的各项改革也要配套,否则不仅改革难以推进,而且全挫伤工会干部改革的积极性,增加改革的阻力。譬如我们把直接选举做为工会改革的突破口,但如果干部管理,工作范围等问题不解决,民主选举的工会主席也会走到“官办”的老路上去。再如工会专职干部精简后,就要依靠兼职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和职工群众开展工作,这不仅需要解决工作范围的问题,而且需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否则工会积极分子和兼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持久。单项改革进行得快,配套改革和措施跟不上,势必使改革受阻,同时也影响工会干部的改革心理,而我们又不可能等到形成一整套工会改革的方案后再着手改革,这就需要我们拓开思路,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着手,配套措施及时跟上,把工会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使工会干部的心理在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发生深刻变化,保持积极的状态。
我认为在工会改革时,要注意引导工会干部的心理,破除僵化观念,树立现代化新观念,以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会改革,以改革求得观念的更新。同时也要考虑到工会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改革措施尽量按照多数工会干部能接受的方式进行。
(作者单位:韶关冶炼厂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