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两市社区工会建设给我市社区工会工作的启示

为探索我市社区工会工作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今年九月中下旬,笔者随市总工会领导赴上海、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在沪宁期间,先后听取了上海市总工会、南京市总工会和上海市普陀区、闸北区北站街等三条街道工会,以及南京市玄武区总工会的情况介绍。上海、南京两市的经验做法给我市工会工作很大启发。

一、上海、南京的经验做法

此次上海、南京之行总的感觉是,上海市总工会、南京市总工会十分注重研究,把握和自觉地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以及职工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在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落实城市管理中心下移的过程中,突出社区工会的概念,并从有利于充分体现上级工会代表、服务和维护下级工会及会员,协调解决众多小企业工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建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创面向新世纪的城市工会工作新局面。上海、南京两市社区工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几点:

(一)党委重视,把社区工会工作纳入党建总体规划。

两市的区、街党组织能从加强党建工作的高度认识社区工会工作,始终把工会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工作来抓,明确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整体实施。

(二)形成共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上海市总工会认为,加强社区工会工作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要实现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新突破,扩大工会组织在社会和基层工作中覆盖面,发挥工会组织在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把广大职工紧密地凝聚在工会组织周围,今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9月15日下发了《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加强社区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9月20日召开了上海市区工会工作会议,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总结和肯定了普陀区、闸北区北站街道等社区工会建设的经验做法,从而在全市营造出十分浓厚的氛围,全面推动社区工会建设的工作。

(三)明确责任,规范社区工会工作职能。

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社区工会工作的开展,南京市总工会在总结社区工会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南京市社区工会工作暂行规定(试行)》,从社区工会的组织形式、主要职责、主要任务,以及经费来源等都作出了统一的规定。两市在明确社区工会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建、深、联”三个方面。在私营、民营、外资、放小转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以“建”为主,加快建立各级工会组织、吸收职工入会,消灭空白点,提高人会率;在中央部属和外省、市驻沪宁机构以及市、区属单位中以“联”为主,建立社区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与信息员队伍,构筑社区预调系统,稳妥协调劳动关系,预防并制止劳动争议矛盾激化。在街道直属企事业单位中,重点放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化职代会制度,推行厂务公开、推进社会保障。

(四)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逐步理顺社区工会的组织管理体制。

上海普陀区将地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工会

组织,实行全覆盖,总共划分为九类三大块:第一块为中央部属、外省市驻区单位及市、区属单位,第二大块为个体、私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企业及放小转制企业;第三块为街道直属企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性单位。原街道工会工作委员会改制为街道工会联合会,主席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设副主席两名,其中一名由辖区内市属单位工会主席兼任,委员则在九类单位的代表中选举产生,另设经审会也由代表选举产生。在所辖社区内,根据行业特点、企业性质、规模大小,采取条块结合分别建立工会联合会,联合工会或工会委员会组织,对暂时未具备条件建立工会的私营企业则设立组织员制度,明确其主要职责为“发展工会会员,建立工会组织、宣传工会章程,维护职工权益”。

南京玄武区则对街道工会组织加以调整和充实:一是调整街道工会领导成员,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两名副主席分别由分管经济和民政的副主任担任,分别负责对内(即原街道所属单位)和对外(即社区驻地单位),委员仍由有关方面的代表担任;二是居委会成立社区工会,主席由支部书记或居委主任担任。

(五)形成机制,增强社区工会的协调能力。

为改变社区工作矛盾多,难点多,盲区多的现状,更好地发挥社区工会的功能,他们从社区的客观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探索建立了比较适合社区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业主委员会和工会的双方协调机制;二是在社区建立预助、预警、预调机制,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和法律服务中心,以及触摸式电脑亭,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编写劳动法律手册、协助求职和特困情况登记;建立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和信息员制度,掌握劳动争议矛盾发展动态;三是在私营企业建立共商会机制,业主和职工共谋企业发展。这些机制为稳定社区工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拓展工会活动内容,把工会工作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两市社区工会充分发挥社区地域广泛,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优势,不断深化区工会的工作内容,重点是社区送温暖工程、社区再就业工程、劳动法律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没、社区经济协作等方面。并通过建立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将有各种技能的人员组织起来,义务为社区的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工作。让广大职工群众经常听到工会组织的声音,看到工会组织的形象,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综观上海、南京两市社区工会的工作情况,使我们感受到两市社区工会已逐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以块为主的全覆盖管理模式,工会的触角已逐步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推进我市社区工会工作的设想

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在配合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积极探索自身改革和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对照上海、南京两市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要加快我市社区工会建设的步伐,必须强化社区工会工作概念,突破社区工会组织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的改革这个要点,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社区工会工作新路子。

(一)提高认识,强化社区工会工作的概念。

社区通常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具体地说,居住在一定地域内全体成员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和文化规范,拥有共同的生活服务设施,有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其成员具有一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全面贯彻全总关于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社区意识,确立社区工会的概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工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新经济组织得到了很大发展,就私营企业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市已有37436家,对繁荣城市经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安排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我市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率不高,工会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职工缺乏有效的维护。国企体制改革,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放小转制等无上级、无主管单位和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以及外地驻穗单位,最终也都落脚在社区,这些问题,需要利用社区这个载体,通过在社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工会工作网络,为增强党的号召力、影响力、渗透力提供一条有益的实现途径,也是加快新经济组织组建工会的一个很好切人点。

二是社区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单位人”向“社会人”乃至“社区人”的转变,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多样化,人员流动的范围加大和速度加快,并以各种形式涌进社区,其困难矛盾亦集中到社区,必然给社区带来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工会工作必须及时跳出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圈子,将工会工作融人社会、深入社区,凝聚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三是会员分布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流动会员不断增加,对工会会员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企业的改革,劳动合同期满等因素,没有固定单位的会员不断增多,会员的流动性增大,如何使会员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能感受到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社区工会加强对会员管理教育的新路子。

总之,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城市各项工作的承接点,也是工会工作的立足点。我们应该把社区工会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职工关注的热点中寻找工会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将社区工会工作纳入社区党建的部分,争取各级党组织对社区工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在全市范围形成社区工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要重视区、街工会现状不适应的问题。

我市街道工会是随着行政街道的建立而组建的,并不断健全和加强。经过去年行政街机构改革,全市现有74条行政街,全部以代表制原则组成街道工会委员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市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70%左右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放开中小企业,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合并、破产、关闭、停产、承包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革措施比台,据不完全统计,失业回到社区大概五万多人,市属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市属中学下放各区管理,以及植根于区、街的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不断发展,给现行区、街工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出现几个明显不适应:

一是管理体制不适应。现行的基层工会仍是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基层单位党政归属哪一级主管部门管理,工会也归属哪一级主管部门的工会管理,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及失业职工回归社区,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应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人员编制明显不适应。目前各区、街工会的人员编制是根据区属、街属单位和职工人数而确定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区街事权管理范围扩大,工会组织维权的力度要加强,以及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现行编制人员未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三是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明显不适应。目前区街工会工作的运行行制还是沿袭着只管辖区,街属基层工会,以条为主,条块分割运行模式,未能有效地以街道为载体,把驻地单位的工会组织和社会劳动者组织起来,开展工会各项活动,造成了市有关产业无法交出已变更属性(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及失业会员关系,区、街未能接纳其组织关系,甚至出现了无任何上级工会管理的真空现象。

(三)抓准社区工会组织体制、领导体制的这个关键点。

搞好社区工会工作的关键是理顺组织体制,确立领导体制,形成以街道工会为中心,街属单位工会为基础,社区全体会员为主体,社区驻地各单位工会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会工作新格局,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以块为主的管辖办法,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这就要求认真考虑理顺街道工会组织体制和调整充实街道工会的领导机构问题。我们认为,借鉴上海、南京的经验,从有利于在社区开展工会工作考虑,把现行的街道工会改为街道工会联合会,由街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设专职副主席一名,兼职副主席一名(由驻地市属单位工会主席兼任)。在街道居委会建立社区或街道工会联合会组织员(联络员)制度,把工会工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开展各项活动。  

(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工会工作者队伍。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逐步推进,区、街工会面对职工群众越来越多,接触的企业越来越广,要使区、街工会组织架构与社区工作要求相适应,关键是加强区、街工会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工会工作者队伍。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机构改革,区、街党委应按照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要求,重视和支持区、街工会工作,解决在机构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一是加强充实区总工会,在机构改革中保持现有人员的编制。个别人员编制偏少的区总工会应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二是解决街镇工会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配备1—2名专职工会干部;三是建立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把因企业转制或劳动合同期满而下岗失业回归社区的曾从事过工会工作的工会干部组织起来,作为街道工会联合会的组织员(联络员),协助做好社区工会工作。

(五)加强领导,积极搞好社区工会的试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市总工会应确定部分区街为社区工会工作试点,市总工会机关要指导协助抓好社区工会的试点工作。主要探索街道工会联合会和社区工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调整充实街道工会联合会领导机构,在居委会成立工会组织或建立工会组织员(联络员)制度;街道工会联合会的运行机制;社区工会的活动方式、工作内容。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全面推进。

    (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