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曾经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过程。目前全市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2万户,职工94万人。近年来,上海市总工会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上海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托社区,不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和工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从大局出发,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近年来,上海市总工会始终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本市非公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突破了传统的行政体制,具有属地化的特征。因此,要实现工会工作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延伸,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组织体制,而必须开拓创新、另辟蹊径。近年来,本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重心下移,街道、乡道等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社区工会对辖区内经济组织的辐射作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工作,已成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提出了“在重视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非公有制地区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依托产业、强化地区”以及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向地区延伸”的工作思路,并抓住机遇,进行地区工会组织体制的调整。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先后完成了全市乡镇工会、街道工会和多数村工会的组建;目前,又在全市95个街道、192个镇、8个乡先后实现了由机关工会向区域性工会职能上的转换,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和工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设
我们从以下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设。
(一)营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横向合力抓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不能仅靠工会一家的努力,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1995年,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市工商局、工商联等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上海市私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私企工会组建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市总工会和上述部门每年就私企工会组建有关问题召开工作会议,形成横向的工作合力。市委非常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设,将此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市工商局、工商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资委和市总工会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上海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各区县均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建设的领导小组。我们还先后召开了由区县分管书记、组织部长、工会主席参加的区县工会工作恳谈会,研究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方面的问题。
(二)抓住重点,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迅速扭转私企工会组织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我们下大力量狠抓组建工作。每年将组建目标列入市总年度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并层层狠抓落实。
1、在重点企业取得突破。我们首先对那些规模较大、业主较为开明的私营企业,进行重点帮助,督促其组建工会。如地处奉贤的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有18个企业、员工9000名,县工会与县委及有关部门共同到该企业做工作。该企业工会成立后,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2、大力推进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的建设,实现最的突破。市私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小、人员流动性大。为提高工会的组建率和覆盖率,市各级工会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工会。如在商务大厦集中的地方以大厦为单位建立联合工会或工会联合会;依托集贸市场组建联合工会。此外,还有美食一条街联合工会、汽配一条街联合工会、民营科技一条街联合工会等,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3、以社区为依托,加快工会组建步伐。近年来,随着本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社区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场所,而且也成为经济活动和城市管理的载体。大量私营企业落户社区,大量的转制企业分散到社区。针对遍布全市这些众多的小型私营企业,我们探索以街道为依托组建联合工会。如南市区半凇园路街道成立街道私营企业联合工会,将众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的私营企业吸纳进来,使该地区职工的入会率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通过街道工会对辖区的辐射作用,将工会工作拓展到社区内各种小型分散的私营企业中,是实现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目标的有效方法,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有56.8%的街道和42%的乡镇建立了社区新建企业工会联合会。
(三)明确目标,建立责任制。去年11月,我们召开了“上海市私营企业工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私营企业工会建设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并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私营企业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还在北站街道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依托社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的成功经验。今年9月,又召开社区工会工作会议,市委领导出席了会议,要求各地工会重视社区工会建设,并布置落实社区工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在今年年初的全委会上,我们提出了新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目标:(1)2000年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100%建立工会联合会,为社区内小企业全面组建工会打好基础。(2)2000年新建企业基层工会的组建率要达50%,2001年达到95%,基本消灭“空白点”。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由政府、工会和企业协会三方组成的劳动关系协商机制。(3)2002年在新建企业基本建立协商谈判、集体合同制度。为完成上述¨标,市总工会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及各部门采取分片定点的联系方式,落实组建工作;各区县也相继成立了社区工会建设推进小组或协调小组,一级抓一级,不断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不断探索适应社区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
我们注意发挥社区工会的作用,从私企的实际和职工的要求出发,突出重点,推动私企工会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多种维权制度。黄浦区外滩街道工会联合会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由工会联合会主席逐一与区域内私企业主签订合同。普陀区的三大经济开发区成立联合工会后,建立了由政府劳动部门、私企联合工会和私营企业协会组成的“三方协商机制”;三大经济区都建立了“开通一条法律援助热线,接受职工的咨询求助、成立法律监督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以及对下属企业进行劳动监督检查”等制度。
(二)加强服务与指导。依托社区,为小企业工会和职工群众服务,是指导开展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形式。闸北区北站街道工会在社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职工就业生活保障指导服务站和社区下岗职工之家,使分散在社区内的私企职工和下岗职工,能得到有关劳动权益的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就业、生活保障服务。这些探索,打破了原来条块分割的状况,将社区内就业的职工和下岗职工都纳入了工会的服务网络中,工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各项目标得到有机结合。
(三)注重协作与联合。杨浦区探索建立了社区工会联席会议,将社区内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和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工会组织起来,加强相互问的联系。普陀区总工会与私企协会联手开展“绿色通道”活动,为区内下岗职工到私企就业升辟渠道。这些活动,扩大了工会的视野,提高了工会作用,对于我们探索社区工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