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 上下并举 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1995年以来,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我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长抓不懈,每年都举办2—3期规范化岗位资格培训,并结合特区工运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应性培训和专题讲座,参加培训的工会干部累计已超过5万人次。其中,参加规范化岗位培训的工会干部,经过考核取得岗位合格证书的在95%以上。培训工作也从应急型走向规范化,从单的一岗位培训转为多种培训并举,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培训形式。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我市工会干部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在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特区工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成绩
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我们认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此外,我们还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一)贵在坚持,管理制度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肩负着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任,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会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加强工会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要抓的基础性工作。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每年都有许多新建的工会和原有的工会换届,大批新的工会干部上岗,要对他们及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另一方面,根据全总的要求,1992年以前参加过规范化岗位培训的工会干部,也要参加新一轮的上岗资格培训。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要不断地对全市工会干部进行各种适应性培训。因此,工会干部的培训量相当大,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我们着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用制度化的管理来确保培训工作不断线,工会干部持证岗不断层。
1、把工会干部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规划,年终有检查。为了克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我们坚持把培训作为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每年都根据全总、省总的要求和我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并根据我市工会组织面广、分布不平衡、工会干部兼职多、流动性大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培训方案。同时,还积极指导各区、各产业工会安排培训内容。每年都分两次(6月底和12月底)检查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确保年度培训计划的顺利完成。
2、把工会主席是否参加岗位培训纳入建设职工之家的考核标准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积极促使基层工会干部参加岗位培训。工会干部在上岗前必须参加规范化岗位培训,持证上岗,这是全总提出的要求,但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领导担心影响工作,对派工会干部参加培训态度不够积极,部分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对岗前培训也重视不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起草和制定《深圳市公司工会工作暂行规定》、《深圳市企业32会干部管理办法》等文件时,都注意写进工会干部要参加岗位培训的条款,并结合创建合格“职工之家”和评选模范“职工之家”活动,在制定“职工之家”验收评分标准时,把“工会干部培训有计划、有措施,工会干部基本参加了上岗培训”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明确规定工会主席未参加上岗资格培训的,取消其申报合格“职工之家”的资格。同时,在市总表彰先进工会和优秀工会工作者时,我们也将工会主席参加上岗资格培训列为必备条件之一,从而调动了基层工会干部参加规范化岗位培训的积极性。
3、定期举办,责任到人,工会干部要参加上岗培训已成共识。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和探索,我们从组织发动、教学安排、学籍管理到考核发证,已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管理办法。每年筹办工会干部规范化岗位培训班时,我们都主动与各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联系,掌握最新的工会组建和工会主席任职情况的资料,按名册逐一寄发办班的通知:每当新建工会或基层工会换届到我部办理相关手续时,我们都会提醒工会干部要参加岗前培训;每次下基层调研,人们都注意了解企业工会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督促他们持证上岗。由于组织发动细致,思想认识到位,近几年来,参加市区内每年一期的规范化岗位培训班的学员多达200余人。报名截止和开课以后,仍有一些基层工会干部要求参加,只是由于教室容量有限,才不得不停止报名。培训定期举办和“爆棚”的现象,反过来又促使更多的基层工会干部积极要求参加培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
(二)上下结合,形式多样化
我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由市总组织部负责。由于体制和编制的原因,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深圳分校与市总组织部合署办公,日常工作仅有一人负责。面对全市繁重的培训任务,依靠一人之力显然不是行的。为了解决培训力量的不足,我们采取了上下结合,通力合作的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的工会干部培训。
1、把岗位培训延伸到区、镇一级,借助区、镇总工会的资源优势,合作培训基层工会干部。几年来,我们已先后在宝安、龙岗、南山等区以及龙华、松岗等镇举办了多期规范化岗位培训班,就近培训各区、镇的基层工会干部。市总组织部在师资、教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区、镇总工会则在组织报名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协助。这种合作培训的方式,不仅弥补了市总培训力量的不足,扩大了岗位培训的覆盖面,也免除了基层工会干部到市区内学习的往返之累,受到持举办一期工会干部规范化岗位培训班,现已举办了10期。近两年,还明确提出了区总工会每年举办工会干部岗位3期、各镇(街道)总工会举办3—5期的硬性目标,并将培训工作纳入基层工会“五健全”的考核内容,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详见宝安区总工会的典型材料)。
2、送教上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发展,目前我市专职工会干部的数量锐减,兼职工会干部占了工会干部总数的90%以上。除了工会工作外,他们还有本职工作要做,时间紧,任务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工会干部一律脱产参加市总举办的规范化岗位培训班,企业的工会干部确有一定的困难。有鉴于此,我们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办学方法,主动与那些工会干部未参加过岗位培训人数较多的企业,在本单位举办工会培训班,时间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地安排在周末或晚上,缩短教师面授时间,增加自学和讨论时问,内容和考核方法也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保证了基层工会干部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岗位资格培训,也得到了企业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
3、部门分工不分家,共同搞好企业人才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全面履行四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权工作,涉及的面更加广泛。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不仅要懂工会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经营管理、法律、劳动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成为一名“通才”。因此,除了规范化岗位培训要涉及这些内容之外,我们还比较注重依靠市总其他的职能部门,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训。比如,自1996以年,市总权益保障部每年都举办培训班,其中,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关系监督员培训班3期,每期学员有250人;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培训班3期,每期学员2813人。市总生产保障部也在全总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一期工会劳动保护培训班,参加的学员有120余人。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多期电脑操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基层工会干部十分踊跃。
4、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在党校干部培训开设有关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课程。工会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关键。然而,由于体制上及认识上的原因,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对工会工作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会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让各级党政干部多接触和了解工会工作。早在1995年,我们就积极向市委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在市委党校的各级干部培训中开设有关工会基本知识、工会法、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课程,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先后在市委党校、市经理人才培训中心的干部培训中开设了有关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课程,使受训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有了进一步_的认识,对工会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因材施教,内容专题化
这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对我们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五突破一加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对工会干部进行培训时,我们比较注意从深圳特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力求把最新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培训传达给每一位学员。
1、改革旧的教材体系,突出重点,灌输新知。目前,我们在工会干部上岗资格培训中使用的教材没有固定的版本,但使用较多的是全总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会》一书。该书出版于1995年,由中国工运学院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这本教材的长处是将有关工会的知识浓缩为三大版块(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法与工会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工会理论与工会工作),为基层工会干部熟悉工会工作提供了一部相对简明的范本。但是,这种章节林立、面面俱到的教材体系,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由于编写和出版的周期长,不能根据已经变化的形势及时作出调整,有的内容明显地落后于实践。因此,我们在培训中,没有拘泥于教材体系,而是从实际出发,把培训内容专题化,并根据不同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及时更新内容,突出特区工会工作的特色,强调可操作性。比如,今年我们的岗位培训就主要是围绕工会工作的“五突破一加强”来进行,分别安排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行企务公开、规范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工会自身改革等专题。培训内容的这些调整,针对性强,贴近特区的实践,对于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规范工会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走出去,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开阔了工会干部的视野。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在培训中,我们还积极组织工会干部到兄弟省市工会进行交流考察,学习各地工会的先进经验。1998年6月,我们组织全市100多名工会干部到中国工运学院学习,就贯彻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全总领导和中国工运学院的专家学者对话。这是我市首次大规模的外出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基层工会干部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我国工会的最高学府,在受到了全总领导的亲切接见,听取了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参观了首都和全总的新变化之后,普遍感到精神振奋,收获很大,增强了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3、请进来,开设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拓宽了工会干部的思路。这些年来,我们经常邀请全总和省总领导、中国工运学院和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以及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到我市进行专题讲座,内容都是工会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市场经济新特征对工会工作的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工会组织工作与民主管理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与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依法治会与工会维权工会、工作形象塑造与工会干部素质培训等。此外,我们还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特别邀请了香港工联会会长郑耀堂先生来深介绍香港工会运动的情况。由于内容新颖,思路开阔,层次较高,这种专题讲座在工会干部中反应良好,效果颇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虽然我市的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特区飞速发展的工运事业比较起来,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会干部流动过于频繁,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深圳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企业的新建、重组、改制和撤并十分频繁,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也随之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不稳定性,使我们的培训工作量大为增加,往往是这边刚刚培训完,那边企业的工会干部已换了人。因此,虽然我们不断加大了培训的力度,但培训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现任工会干部与已参加过培训的工会干部之间的缺口还比较大,离全总提出的持证上岗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2、教材建设滞后,与工会工作的实际脱节。现有的教材大多编于工会“十三大”之前,总的精神还停留在“总体思路”阶段,内容陈旧,有的观点和例证明显落后于工会工作实际。通篇文章,从理论到理论,用概念说概念,鲜有生动活泼的实例,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在体例上,现有的教材过分纠缠于章节体系,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八股味比较浓厚,。学员普遍反映现有的教材学的时候没劲,用的时候没用。
3、教学方式单一,未能体现工会培训自身的特点。工会干部培训是后续教育,重在培养学员掌握和运用工会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各地工会干校的运作,尤其是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照搬照抄学校教育的那一套,甚至有意无意地向学校教育看齐,强调书本知识,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灌输,教学检查单纯地依赖书面考试,要求学员死记硬背一些工会理论和概念,效果并不理想。
4、培训经费缺乏保障,师资培训、教学设备更新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市工会干部培训的经费,主要依赖向学员收取培训费来解决。收取的培训费仅仅只能维持市总干校的正常开支,根本谈不上用于师资培养和教学设备更新,经费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和设想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会工作的“五突破一加强”,是全会的首要任务。我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市,工会工作也应走在全国的前列,起到探路和“窗口”的作用。因此,加强我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
1、强化工会干部持证上岗的约束机制。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主席,必须参加规范化岗位培训,持证上岗,既然全总早已提出要求,实践证明也行之有效,就应该坚持下去。要从制度上加以强化,建议全总。和省总在制定工会组织制度以及工会干部管理办法时,明确予以规定,并对无故不参加岗位培训的工会干部提出约束性的意见,列入基层工会考核的内容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
2、尽快编著新型适用的工会干部培训教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培训教材,是全总组织编写的,要考虑全国工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因此理论色彩过浓,线条较粗。建议由省总或省总干校出面,组织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各地市负责工会干部培训的同志,根据广东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和工会工作的特点,编写一部简明扼要、操作性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工会干部培训教材。
3、组织探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改革。目前各地市的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阵,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和比较,培训工作好的典型和做法,得不到总结推广和奖励;抓得不紧的,也得不到鞭策,不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建议省总2年或3年召开一次全省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会议,组织各地市负责工会干部培训的同志加强交流,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改革,并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力争在3—5年内开创全省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4、加大对工会干部培训经费的投入。建议把工会干部参加规范化岗位培训的经费,列入省总或市总的经常性项目,从收缴工会经费中列支,不再向基层工会干部收取培训费用。要法意对干校师资的培养,适时选派任课教师到基层工会挂职锻炼,抽调任课教师深入基层工会调查研究,以增强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要更新教学设备,购置和引进多媒体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执笔:饶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