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工会的影响及其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加入WTO,无疑将对处于调整和发展中的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将加快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另一方面,它也将对某些相关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这些冲击将波及各行各业的就业者,从而使职工群众组织—工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成为中国工会组织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入世”对工会产生的影响
影响之一:工会的组织基础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几十年来,中国工会一直以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基层工会组织以及参加这一组织里的工会会员,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通过兼并、重组、转制乃至破产、拍卖、转让等形式,产业结构及企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资产得以优化,使原来的国有企业走向新的生存空间。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最根本的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经营体制和产权结构问题。除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以国有形式存在的企业之外,在一般性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沉重的组织成本及无法最终明确的产权结构使其无法与经营管理体制较为灵活的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因此,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负债沉重的中小国有、集体企业,在国家政策放开,不再全力扶持之后,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或破产兼并,或拍卖转让,或转变经营机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变国营为民营,变有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与此同时,大量的富余职工不得不走向社会,成为下岗(失业)人员。这在客观上对工会基层组织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是基层工会组织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在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工会组织被取消;二是大量的下岗失业职工造成了工会会员的流失。这两方面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使工会的组织基础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对工会的经费收缴乃至工会的整体工作产生很大影响。下面,让我们看看近两年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削减情况。据有关方面统计,1998—1999年全国国有企业共发生下岗职工2428万人,其中1998年为1254万人,1999年为1174万人;两年新增下岗职工总数为1126万人,其中1998年新增562万人,1999年新增564万人。从职工队伍的人数看,国有企业减少幅度较其他类型企业大,1998—1999年两年合计净减少915万人,1999年末国有企业在岗职工比1997年末减少15.8%,其中,1998年末为5220万人,比1997年末净减少745万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推算,1999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为5050万人,比1998年末的5220万人又净减少170多万人。从近两年的情况看,这种流失似乎有转弱的趋势,但是,随着加人WTO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职工流失有可能会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影响之二:工会的维护职能将显得更为突出。
从历史上看,工会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会成为工人阶级反对压迫剥削,争取自身权益的政治组织。在我国,由于国体、政体不同,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它的主要职能是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即将加入WTO,各方面都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势必对我国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产生更大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履行好工会的维护职能,发挥好工会的维权作用,成为工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第一、加入WTO,受影响的国有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将更为突出。
首先,是职工的劳动就业问题。“下岗”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富余职工下岗成为“失业”的代名词。实际上,失业早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发展中国家失业率逐年上升。失业是一个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必然,但是,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将影响到职工的生活乃至生存,甚至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加入WTO,大多数专家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近期压力较大,中长期利好”。从近期看,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关税水平的较大幅度下降将使国外产品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非关税壁垒的明显减少将使进口产品大量增加;多数产业将受到国外进口产品的较大冲击,但各产业因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差别很大,其所受的冲击和承受力也很不一样;国有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其直接结果是下岗失业人数将大量增加;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将使企业第三产业受到更大冲击,特别是现仍处于垄断状态的高层次服务业;目前外资企业比重较低的产业,将面临国外进口商品和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的双重冲击;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将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受到较大冲击。这些冲击,将比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来得更加迅猛、直接,一部分不适应这些冲击的企业,有的将被兼并,有的将被收购,有的甚至将倒闭。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将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据专家预测:中国加入WTO七年后,农业就业人数将减少966.2万人,减幅为3.6%;汽车工业将减少49.8万人,减幅为14.5%;机械及仪器行业将减少58.2万人,减幅为2.5%。就算目前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纺织等轻工行业,也将因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淘汰一大批不能适应需要的人员。比如,上海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后,纺织行业的企业为由500家减少到1减少320家,减幅达64%。职工将由55万人减少到28万人,减幅为49%不过,另据专家测算,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而每提高一个百分战,将带来400万个就业机会。然而,这些就业机会并不是为那些下岗人员准备的,而是将垂青有准备的人,他们应该是很快能胜任多种专业,有多种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晓外语、具有不同程度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工作减实、努力、严谨,并具有很好相容性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将使我国的就业市场形成一种特别的供求不平衡现象:一方面是低素质人员的供大于求,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同时,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绝大部分“富余人员”处于“在职失业”状态。如我国陆上石油行业总共用人158万,而国外同等产值只需用工8万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近35%的企业有30%以上的“富余人员”,另有20%的企业可以裁员20%。可以预测,今后几年乃至一段时期,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决非一日之功。因此,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帮助下岗、失业职工重新就业,推动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就成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问题。为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国家现行的政策是职工下岗后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基本生活费,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就业,期限为三年。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初,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比例仅为11.1%,领到基本生活费的比例仅为51.2%。1999年全国召开专门会议后,这两项比例有了很大提高。1999年末均达到90%。但是问题仍然不少。一是仍有不少下岗职工不愿进入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认为进了中心今后很难实现再就业,宁愿在家等待企业重新“安排”就业。这部分人是没有生活保障的。这些下岗职工一般年龄较大,对进人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筹资难。发给下岗职工生活费的资金,是采取“三家抬”的政策,虽然地方政府、社会方面的资金到位了,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因经陆续到期,一些无法就业的下岗职工将彻底“断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成为社会失业人员。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劳动部门已确定,从2000年开始,新增的下岗人员将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即下岗人员不再进入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职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进入劳动力市场,自寻出路。有关规定尚在制订当中。这项政策的出台事关重大。对于补偿的范围在政策上衔接好“进行补偿”与“进入中心”这两种下岗失业人员问的利益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
第二,加入WTO,外商投资企业及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职工权益保障问题将更为突出。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有更多的外商到中国境内来开办企业,开拓市场。我国鼓励私营企业的政策不断出台也将大幅度地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而随着“关、停、并、破、转”的进一步实施,国有企业的数目却大大减少。这将使国有企业数目在全部企业中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工会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因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在工会工作中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省份,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猛。据有关方面统计,广东的外商投资企业从l979年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70户,发展到今年第一季度的51984户,从业人数达300多万。至1999年底,工商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有16.11万家,从业人员达195.37万人。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省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劳资纠纷增多,部分企业劳资关系比较紧张,个别企业甚至发生一些侵犯职工权益的严重事件。据统汁,1999年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地方劳动仲裁委员会两级机构共受理劳动争议l3891件,比上年增加2547件,增幅达两成多;其中l0153件是发生在非公有经济比较集中的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州的九个市,占73%,其余12个市劳动争议件数仅占总数的27%。以深圳市为例,l999年全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达3434件,占全省10209件的三分之一。这种情况表明非公有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劳动关系越复杂,劳动纠纷就越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就越重。
影响之三:工会的组织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加入WTO,必然要面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输出,资本扩张和市场控制,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国内企业进行有效的重组。事实上,公司重组是发达国家面对日趋激化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必然对策,其目的在于实现资本扩张,凭借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垄断市场。我国的这种“有效的重组”,将是一种为了提高生存空间和强化国际竞争能力而进行的重组。最近,我省省属20家大企业集团、广州市4家大企业集团重组的方案已纷纷出台并付诸实施。这是我省继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对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这种企业体制和结构的凋整,会带来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乃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而现行的工会组织体制的不适应也将逐步显露出来。它将直接挥。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会组织的属地原则与企业体制改革不适应。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打破了地域界线,形成了跨省、跨地区的企业实体,甚至出现跨国公司,它将以资产为纽带对生产和职工分配等实行系统领导。如何实现对这些集团工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二是产业工会的力量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地方工会代替了产业工会的一些职能,产业工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关系超越企业的情越来越突出,如职工的劳动就业、法律仲裁、社会保障等问题,已不完全是企业工会力所能及的,随着行业工会、行业性集体合同、行业性工资谈判等具有产业特点的工会活动的开展,工会工作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已十分迫切地摆在各级工会面前。三是产业工会的机构没置与政府机构改革不适应。原有省市二级产业工会都是依托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而设置,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中一些产业厅局的撤并,使原设置的产业工会失去了依托,工作无法开展。四是乡镇工会体制与经济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不少乡镇企业也发展成了大型企业集团,农村向城镇化、工业化转变,这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趋势,而目前这些地方的乡镇工会仍然未能按一级地方工会组织进行规范管理。
二、工会的对策
1、要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首先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工会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是要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如果广大职工长期在工会组织之外,我们提出的指导方针再好也难以落实。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工有24000万人左右。过去工会会员基本上都是国有和集体单位的职工,有1亿多。现在,由于推进国企改革,许多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国有单位的职工只有8000多万人,集体单位的职工只有1000多万人,而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私营、混合所有制和乡镇企业等单位的职工已发展到15000万人左右。我国现在的工会会员只有8400多万人,也就是说,现在有16000万职工还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按照我国的法律,中国只有一个工会,即中华全国总工会。而我们现在的会员只是全国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职工在我们的工会组织之外。现在,有的敌对势力扬言要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之外再搞一个什么独立工会、团结工会,其目的是力图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工会则是他们想打开的一个缺口。所以,这是一场很严肃的政治斗争。对广大职工我们不去组织,社会上就有人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去组织“第二工会”。尤其是在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外商管理为主的外资企业,要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人世”、“接轨”之际,搞什么“同乡会”、“帮会”之类的组织。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有人说,工会章程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人没有这个愿望,怎么建工会?有的外企老板、私营企业主借机阻挠建立工会组织,甚至一些地方领导也以“有碍投资软环境”为借口不同意在非公有制企业建工会。现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绝大部分员工来自内地农村。他们在这些企业里打工,大部分没有健全的合同保障,又没有工会组织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旦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比如自身权益被别人侵犯、人格受到侮辱、人身受到伤害,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孤立无援。在众多的侵权案例中,严重的侵权行为都发生在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难道对这种状况,我们能熟视无睹吗?难道还要等工人“觉悟”了,想加人工会时,我们才去组织吗?不建立起工会组织,我们就根本谈不上维护工人的权益。没有工会组织,我们就难以维护工人的权益。虽然,出了问题,他们可以去找政府、找各级行政组织,但是,更重要的是靠党领导的工会主动替他们说话,替他们讨回公道,为他们作主。毕竟,工会是工人群众自己的组织,维护工人权利是工会的天职。显然,工会在调节企业劳动关系、改善投资软环境、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大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2、必须千方百计关心职工生活。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维护好。
首先,各级工会要积极推进保障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新机制。要积极参与、推动政府解决企业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问题;要进一步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要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如职工学校、文化宫等阵地,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使下岗职工的知识、技能等尽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再就业。同时,各级工会要继续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扩大和完善职工解困基金的规模和网络;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制度。其次,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法保障制度,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工会应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进这一改革。199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2000年年底实现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的目标,但是,到2000年第一季度止,我省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569.4万人,参保率只为62%;征收养老、失业保险基金28亿元,收缴率为87.3%。按照参保率95%,基金收缴率95%,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的要求,今年的扩面征缴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外商及私营等非公有企业的参保率不高。因此,各级工会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依法执行、全民参与、人大监督、工会维护”的16字方针,配和政府有关方面,加大力度,强制推行。工会维护,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些工作真正做到职工群众人人皆知,懂得这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二是督促各类企业为职工参保投保,协助有关执法部门强制企业参保。对不参保的企业,要敢于反映、举报。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工作,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等各种保险金以及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四是把企业是否参保作为企业“厂务公开”或民主协商、集体合同的内容,实施群众监督,必要时,代表职工与不参保企业诉诸法律。
3、必须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加人WTO,更加需要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生产大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教育在经济中的地位也将显得更加重要,工人阶级的受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实现程度。因此,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的职工队伍”这一社会职能将更加突出,工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这种要求,把履行教育职能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与履行维护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的文化和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职工学校和职工再就业中心,对职工的技术技能进行培训。可组织广大职工参加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如开展职工技术技能运动会,把它作为提高素质、推进科技进步的一个载体。同时,要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重视在职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要建立培训制度,设立培训基地,保证培训经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职工的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使广大职工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职工的自身价值得以更大的体现,更好地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4、必须把工会工作的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不断调整工会工作格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大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其数量上在一些省份已经赶上或超过国有、集体企业;其从业人员更是大大增加,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生力量。面对这一急骤变化,工会工作的范围、对象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凋整我们的工作格局,把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
几十年来,工会的工作的主要范围、对象是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套路。虽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这些企业的工会工作也要不断改进,也要不断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那部分,但是,毕竟在企业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基础较牢,组织网络较健全。现在,绝大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没有党组织,在很多情况下,党组织的意图还要通过工会组织去贯彻实施,因此,一方面工会组织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其工作难度也显得更大。
从广东的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51984家(今年第一季度数),投产开业34174家,实际投产21092家,现有工会15912家,占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30%,占投产开业企业数的46.6%,占实际投产企业数的75%。私营企业注册登记16.11万家(1999年底数),投产开业7万多家,已建工会1702家,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1.06%,占投产开企业数的2.4%。这种情况表明,我省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工会组建率低,经费收缴难,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工会工作,已经成为我省工会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从工作总体部署上,乃至人力、经费上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5、必须加强工会自身改革,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
工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长期以来,工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官办色彩太浓,工会工作行政化倾向较重。1997年全国职工队伍状况的大型调查中广东的调查数据表明: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信任度仍不甚理想。如“您对本单位工会工作状况的评价”,回答很好占9.9%,较好占34.4%,一般占49.1%,较差占4.3%,很差占2.3%;“如果您遇到生活困难您首先想到找谁解决”,回答找单位党组织占9.7%,单位行政占14.5%,工会占30%,政府有关部门占2.5%,朋友或同乡占30%,其他占l3.2%:“您劳动权利受到侵害时工会能否维护您的利益”,回答能够的占20%,基本能够占39.7%,不能够占7.7%,说不清占32.6%。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会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有一定位置,但不理想,遇到困难找工会和找朋友老乡的竞各占30%,还有32.6%的职工不甚了解工会作用,心存疑虑。因此,目前工会要做的,就是要以实实在在工作实绩让职工群众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是否能够真正为他们说话办事。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从日常维权工作做起,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克服自身弱点,强化自身建设,搞好自身改革抓起,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
首先,工会工作要实现群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必须与职工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工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克服那种至上而下的工作作风,那种单纯以行政手段下达工作任务的工作方式,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广大职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以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以职工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与差的标准。当前,在活动方式上要实现五个转变:内容上向突出维护转变,时间上向业余为主转变,形式上向多样化转变,组织活动向群众自愿转变,活动重点向基层转变。要依靠会员办会,依靠工会积极分子办会,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职工群众,更能体现工会组织群众性这一本质属性。
其次,工会工作要实现民主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工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体现民主精神。民主化是群众化的重要保证,没有民主化,就难以实现群众化。工会工作的民主化是工会组织群众性的本质要求,工会工作的民主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得到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因此,首先要改变当前基层工会领导干部名义上选举实际上委派的做法,逐步实现由会员群众直接选举基层工会领导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广大会员群众的意愿,才能把那些能够真正受广大职工群众拥护,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举到基层工会领导岗位上来。其次,要完善工会工作民主决策制度。工会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应做发扬民主的表率,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工会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充分听取意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第三,工会工作要实现法制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是法制化的基础,而法制化是群众化、民主化的保证。健全的法制社会,是高度文明的标志。加入WTO,各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工会工作走上法制化,有利于工会依照法律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在外资企业家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工作,组织会员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尉健行同志曾明确指出:国家依法治国,工会也要依法治会,依法治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依法开展维护职工和工会权益的工作与依法规范工会自身行为两个基本方面。加强工会的法制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依法治会来更好地实现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因此工会必须参与有关法规的制定,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维护,强化依法监督,走依法治会之路。
加入WTO,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对工会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远远不止本文所说到的几个方面。如工会如何面对外来文化思潮对职工队伍产生的影响,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等等,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面对新的挑战,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调整自身的策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工会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