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中服务 在服务中组织 最大限度把非公快递职工吸引到工会中
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坚定执行全总党组有关指示精神,坚持把推进非公快递企业建会作为全委会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在人力物力上重点保障,采取新举措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职工入会率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顺丰速运和宅急送两家以直营模式为主的企业职工入会率达60%。
一、注重摸清情况,着力理清工作思路
工作之初,面对非公快递企业组织经营形态多样、职工队伍构成复杂、数量规模大的特点,我们感到无能为力,便决定从摸清现状、理清工作思路入手。连续两年,我们深入快递企业开展调研,在快递网站蹲点与快递员工一起送快递,努力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思谋工作对策。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属地为主,坚持以网站点为主,借助行业管理部门推进,加强服务凝聚,树好典型引领”的工作思路。形成的《关于非公快递业一线职工生产生活与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经中央政策研究室整理成《稳定快递就业大军呼唤加强职业保障》的送阅件,呈报中央领导参阅,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邮政局高度重视,奠定了各方共同推进非公快递企业组建工会、加强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的基础。
二、注重多方借力,切实形成推进合力
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借助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借助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连续三年与国家邮政局、快递协会举行联系会议,从源头推动工会组建、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推动在评先表彰、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将“推动非公快递企业组建工会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强化工会在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素质技能方面的‘大学校’作用”写进国家邮政局出台的《关于提升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的指导意见》,为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借助全总有关部门和地方工会力量。一方面,我们与基层工作部联合开展“深入推进非公快递企业工会组建和服务工作”专项行动,把推进建会、做好服务关爱、开展专项督查等6个方面的工作作为联合行动的内容,推动形成纵横联合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地方产业工会属地管理的优势,先后指导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有关产业工会建立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实现工会对非公快递企业的广覆盖。
三是借助媒体宣传引领。2017年7月12日,在全总宣教部的支持协调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以及新华社新媒体、全总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前往顺丰速运北京公司所属的德胜门速运营业点对我们组织实施的“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试点进行现场采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2018年,《工人日报》、中工网、《中国邮政快递报》和北京《劳动午报》等新闻媒体以新闻特写方式,对做好非公快递企业职工组织起来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
三、注重服务凝聚,着力激发入会内在动力
非公快递企业职工80%是农民工,服务关爱到位就是最好的宣传发动。为此,我们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持续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开展送温暖工作,我们把将近1/4的资金投入到非公快递一线职工,送去党的关怀温暖。顺丰山西临汾分公司两位快递职工拿着慰问信慰问金,连夜给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发来感谢信,他们的感谢信和我们的回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方式予以传播,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
二是积极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从2016年开始,我们按照“四好”和“五有”要求,在顺丰速运北京公司4个基层营业点开展“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试点,使一线网(站)点职工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休息时有网可上、有书可看,把温馨可依靠的“家”建在快递职工身边。2017年,我们在北京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使“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试点成果在面上开花,让广大一线职工尝到了加入工会的甜果。2018年,顺丰速运集团公司一线职工通过手机APP申请入会的人数达9万人。
三是推动解决好一线职工所思所盼。电动三轮车上路难是让一线快递职工特别头痛的问题,我们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有关批示精神,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推动出台了《北京市邮政寄递行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初步实现了对北京市40多家快递企业的6万辆电动三轮车的规范化管理,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四、注重促进发展,以积极作为彰显工会地位
在服务好快递职工的同时,我们努力在促进快递业和谐发展上有所作为。
一是参与人社部“快递企业劳动标准”制定工作。行业无序竞争,既伤害一线职工利益,也有碍快递企业健康发展。我们在参与人社部“快递企业劳动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提出工会在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职工待遇方面的意见主张,得到了人社部和快递业的认可。
二是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我们积极推动非公快递企业把关注企业发展与关注职工利益统一起来,有的快递企业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不离不弃”基金;我们还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有关活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先后参加了顺丰速运公司举办的驾驶技能比赛和“顺丰梦·劳动美”顺丰工会第二届网络文化艺术节。我们的有力指导和服务受到了企业行政的高度肯定,为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