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状况,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围绕职工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职工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心态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广州市国有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种 的在职职工进行调查,其中抽样问卷调查了15个单位的1863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我市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状况的一些初步分析和评价,以及今后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当前,我市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处于职工政治思想的主导地位。但部分职工对政治的淡漠、对一些改革措施和社会现象不满的情况不容忽视。
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广大职工坚信党的领导,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集中、最核心的体现。调查显示,国有企业职工对改革开放政策普遍高度赞同,并给予充分肯定,有81.7%的职工认为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极大繁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改革的意义作出了正确的估价。同时,80.4%的职工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评价改革开放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已是广大职工的共识。
职工对政治的关心和参与程度依然很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的人数达53.8%,与我们1996年的调查结果(54%)基本持平,说明这几年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减低国有企业职工的政治热情。调查还发现,多数职工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广泛的了
解。82.1%的职工认为自己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示不太清楚的仅占3.8%,与1996年的调查结果(325)相比,增长幅度较大,说明近年来我市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的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取得了实效。去年市总工会举行的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参加竞赛的职工人数多达12万,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由于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大多数职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鲜明而坚定。在调查中,83%的职工表示坚决支持党和政府取缔“法轮功”组织,体现了广州工人阶级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但是,调查也显示,相当一部分职工政治热情淡漠,政治进取心不强。34%职工表示对政治的关心和参与是“随大流”,8.4%的职工认为“政治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同时,还有少数职工对“法轮功”组织的邪教本质认识不清,11.5%的人对政府取缔“法轮功”组织表示不关心。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广大职工在积极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对一些触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改革的评价并不那么高。对于牵动千家万户的住房制度改革,27.9%的人认为有得益,36.6%的人认为没有受益,27.1%的人觉得受到损害。在座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因资金等原因,无法使每个职工都搭上住房改革的末班车,而货币分房在相当多的企业也只是无米之炊而已。一些没有参加房改的转制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对能否实施和如何实施货币分房更是表示极大关注。即便对于有幸参加了房改的职工而言,住房仍然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我们了解到,有的企业正在制定有关房改房的“土政策”:如果职工不愿与企业续签合同,企业将收回住房;如果企业解除合同,则按购房合约规定的工作限差收取一定的差额费用。工会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与企业一样都找不到支持自己意见的政策依据。对于医疗制度改革,仅有14.1%的人认为有受益,36.6%的人认为没有受益,29%的人觉得受到损失。相比之下,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较受职工的欢迎,认为自己从中获益的有50.4%之多,21.8%的人认为没有受益,9%的人认为受到损害。与此同时,只有9.5%的职工认为政府在出台各种改革措施前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的实际承受力,更多的人(82.1%)认为仅是部分考虑而已。
广大职工对目前存在的社会突出问题表示关注。调查数据显示,社会治安状况恶化、腐败现象加剧、收入差距拉大、有法不依、社会风气不好和环境污染是职工认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调查中,职工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表示强烈不满,普遍要求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完善防止腐败的有效机制。在建筑行业调查,对一些职工反映,在土地使用权项目招际中,黑箱操作现象严重,以致有较高资贡的国有建筑公司常常无法中标,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规范建筑市场,。我们在与企业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座谈时,他们对一些行业的行风表示不满,特别是对医院乱收费、医德医风久治不愈的现象反映强烈。某企业职工因摔伤人住广州市某大医院,既没有做手术,也没有用贵重药品,住院一周的费用高达6千多元,在工会和患病职工的质疑下,查询发现多收了3700元。这种情况在不少企业都有反映。
在调查中,广大职工并不拒绝思想政治工作,有82%的职工认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但对当前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不高,66.8%的人认为效果一般,12.2%的人认为没有效果,15.3%的人认为形式生硬,令人不能接受。看来,有必要认真探讨新时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多数职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普遍认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
调查表明,广大职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工人阶级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职工的价值取向中仍然是主流。在问及如何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问题时,多数职工(71%)认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和谐发展,17.2%的人表示以国家、集体利益为先,个人利益为先,后考虑个人利益,9.1%的人表示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而仅有极少数(0.8%)的人表示先个人利益后国家、集体利益。显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日趋理智和成熟的广大职工,其价值观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强调集体价值是建立在承认和尊重个人价值基础之上的,追求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和谐与统一,体现出对理想追求的现实化、具体化,这无疑是进步的和值得肯定的。
在这种积极的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市职工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水平也相当之高,63.7%的职工表示一旦遇到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时,会挺身而出,与我们1996年的调查结果(13.7%)相比已高出了数倍之多,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调查还显示,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处事,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数相当多,35.5%的人表示能自觉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行事,38.%的人表示自己是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处事标准。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职工轻理想,讲实惠,看重个人得失,集体观念淡薄,导致社会责任感下降的现象也不容忽视。
(三)多数职工理解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但职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困惑、疑虑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在调查中,国企职工对企业改革表现出了空前的关心,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希望改革顺利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88.5%)的职工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势在必行,77.9%的人认为国企迟早都要改革,迟改不如早改,84.4%的人认为国企改革有利于增加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他们对改革的进程表示关注,61.2%的人认为速度太慢了。可见,支持改革仍然是主旋律,多数职工对改革表现出极大信心。面对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的压力,依然有如此众多的职工对深化国企改革政策表示理解和认同,这深刻反映了我市国企职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性的改革,在给国企职工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必然会对职工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我们不能不看到,掩映在职工对国企改革极大的支持和热切期望的背后的,是职工思想上的困惑、疑虑和担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职工对企业转制心存疑虑,持消极、观望态度。
我们在座谈调查中解到,相当一部分职工对企业转制的期望值很高,但信心明显不足,积极性不高。产生这种矛盾心态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改制后的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在一些产品原本已不那么畅销、生产设备落后老化的企业,为数不少的职工认为企业前景显然不明朗,而且新企业的运作方式与国企的运作方式恐怕区别不大,稍有不慎难免有倒闭之虞,因而担心自己贴钱打工,最后血本无归,买回了债务。二是职工经济能力有限。许多改制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加上近年住房制度改革,子女上学费用不断增大,相当多的职工已没有多少余钱进行风险抵押及人股。三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少职工对国家为搞活国有企业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了解不多,对改制后企业的领导班子如何配备,职工持股会如何运作,工会与职工持股会的关系,职工的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不清楚,心里有顾虑。四是部分企业转制透明度不够。一些企业在转制过程中,转制方案形式上经职代会审议,实际操作时缺乏透明度,没有向职工做好宣传、发动和说服工作,工作方法简单,职工产生抵触情绪,积极性和信心受到打击。
2、不少职工对生活前景感到担忧,迫切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调查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生活水准下降了,其中49.2%的人认为个人收入减少了,30.5%的人认为个人收入没有变化,仅有18.3%的人认为个人收入有提高;58.8%的人表示家庭储蓄下降了,32.1%表示储蓄没有变化,认为家庭储蓄有增加的人数不足一成(7.3%)。调查也表明,当前职工最担心发生的事情位居前三名的依次是:生病住院、失业、生活困难。在问及“您心中最没把握的事”时,40%的人选择“工作的前景”,居于首位。这个结果与我们在座谈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在座谈中,企业经营者、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普遍认为当前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最怕的事莫过于生大病,这也是企业领导最担心的事情。此种忧虑在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特别是关闭、破产企业职工中尤为突出。由于这些企业长期亏损,拖欠职工医疗费的数额巨大,有的企业甚至连自己规定的每月数十元的门诊医疗费都无法兑付。我们在调查中多次听到职工要求加快医疗制
度改革的呼声。
在关闭破产企业,由于政策的不明确,同时失业的双职工担心其独生子女待遇和家属劳保无法落实,住在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则担心原由企业支付的补助费用今后无人支付。在调查中,有的职工认为补偿费过低,对今后的生活感到彷徨,因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由于对生活前景的担忧,相当多的职工尽管逐渐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失业和再就业,但他们在现实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是无奈的心情,有强烈的心理挫折感。不少职工认为国企确实是不改不行了,但又希望不要改到自己头上。尤其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无技术、无专长的职工,对改革有惧怕心理,担心一旦失业,求职无门,而社会救济金又无法保证过正常的生活,家庭生活势必将陷入困境。职工们希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应一方面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一些职工主人翁失落感强烈。
利益格局的调整,使部分职工留恋计划经济时期稳定的工作生活待遇,产生很强的失落感。调查中,在回答改革中哪些人得益较多时,得益较多的阶层依次为:文艺体育明星、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三资企业员工,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工人在改革中获益最少,这反映出国企职工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不平心态。同时,57.6%的职工认为目前工人阶级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地位下降了,22%的人认为工人阶级是主人翁的提法已经过时。一些职工认为企业改革改来改去,总是换汤不换药,始终不见效;企业领导从这个企业调到那个企业,始终不吃亏,而吃亏的总是最基层的工人。有的职工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但在现实中没有完全落实,甚至还产生某些扭曲的现象。相当多的职工对此感到不理解,心里不平衡。显然,我们不能加避,职工对主人翁的理解,更多的是以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四)广大职工普遍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仍然残存于部分职工中。
经过多年改革的磨砺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市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的变化,普遍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这主要表现在:
1、爱岗敬业日趋自觉。在调查中发现,国企改革增强了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广大职工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职业责任感明显增强,职业道德明显好转。调查显示,68.4%的职工对目前的工作岗位表示满意,70.2%的职工仍然赞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说法。72.9%的职工表示对所在岗位的职业要求完全了解和掌握,不太清楚和从不关心的仅占2.3%和1.1%。
2、参与意识更加显著。在改革过程中,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企业的命运、企业的改革政策、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建筑集团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职工过去等任务、等派工的现象已经消失,主动找任务、主动联系业务的情况大为增多。问卷调查也显示,78.6%的职工对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表示关心。
3、自强自立已成共识。我们发现,国企职工对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表现出较大热情,56.1%的职工正在参加文化技术培训学习,其中14.9%的职工正在参加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在业余时Iq,25.7%的人主要在家读书看报.15.3%的人员要是学习技术。可见,多数职工渴望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生存和竞争本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4、自我保护意识相当强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职工经常学习和咨询劳动政策法规,超过90%的职工对《劳动法》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广大职工对代表自己利益的工会组织在维权方面的工作表示相当的关注,65.7%的职工认为工会在维权方面发挥了作用,61.1%的职工曾经求助工会,67.2%的职工认为工会组织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看来,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观念已经在职工心目中逐渐确立。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职工进取心不强,危机意识不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回答“一旦下岗,您的态度”的设问时,还有22.1%的人表示不会主动找工作,而是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就业,6.9%的人表示干脆呆在家里吃救济。调查显示,有43。9%的职工目前没有参加任何培训、学习,但与此同时,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不适应本职要求,很显然,这与现实状况是不相符的,说明不少职工既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又缺乏危机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凋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在一些转制企业,不少职工不愿意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认为有了“全民身份”、“集体身份”就有了一份依靠,依赖企业、依赖政府的心理仍然很强。
鉴于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过程中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就今后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抓住根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职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职工群众,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根本要求。在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重点对广大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帮助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围绕热点,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和形势教育工作。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无的放矢,要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好释疑解惑的工作。一是要完善信息网络和建立信息研究制度,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二是要针对职工思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正面疏导工作,要向职工讲问题、讲形势、讲原因、讲政策、讲前景。在改革过程中,尤其要及时把有关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原原本本地告诉职工,以取得职工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三是要畅顺职工民主参与的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领导与职工对话制度、平等协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地方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同时使职工的意见、意愿和要求及时体现到党和政府的决策与政策当中。
(三)讲求实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服务职工相结合。职工中的思想问题,往往是与他们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把团结教育职工与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职工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职工群众之中。要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通过为职工群众送温暖、做好事、办实事,以及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使广大职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创树典型,生动朴实地宣传当代工人阶级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典型仍然有其独特的示范教育作用。要重视和善于从普通职工中发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人物,树立一些经得起考验、职工看得见,学得了的先进典型,让广大职工有榜样可学、有形象可比照。
(五)发展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忌生硬、僵化,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当前要重视创造新的活动形式,尤其是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建立起更为科学、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职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六)培养骨干,在职工中形成一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力量。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职工思想教育模式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和制约,因而在职工中培养四支骨干队伍,即工人理论骨干队伍、信息员队伍、文艺骨干队伍、体育骨干队伍,将会在广大职工中起到引导作用,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
(七)建立机制,保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新时期,要完善以党委为核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建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保障制度,建立职工教育基地,完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增加文化生活场地;要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加人政工队伍,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际价值得到社会的公认。
(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