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强化服务 促进劳动竞赛活动上新台阶
三年来,我市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争当先进劳动者活动的意见》,深入实施省总工会、科技厅、省经贸委《关于动员和组织全省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强市”和“三个进一步提高、两个增强”的工作方略,与时俱进,强化服务,适应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全市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4956家,参加劳动竞赛活动的职工群众50多万人次,成立经济技术创新小组1854个,取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合理化建议)63.4万项,增创节约经济价值11.5亿元。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推动劳动竞赛向新形式转变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体现党心,凝聚民心,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领导,进一步把劳动竞赛工作引向深入,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市总工会制定了《关于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的意见》和《劳动竞赛工作的总体设想》等文件,在全市广泛实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逐步建立起各级党政分管领导主抓,工会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各单位先后建立健全了劳动竞赛领导机构,落实了劳动竞赛经费,制定了切合企业实际的竞赛方案,认真组织策划各具特色的竞赛活动,从而为劳动竞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始终把劳动竞赛活动置于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工作大局之中,强化服务意识,自觉使劳动竞赛“服务于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服务于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从而找准劳动竞赛工作的切人点,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劳动竞赛的内涵和形式。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我们在全市工业、交通、建设、财贸、外经等企业单位开展“中山市推进‘工业强市’,争创‘优质、高效、安全’先进企业劳动竞赛”,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响应,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水平,为加快我市的工业化进程推波助澜。2001年始,面对我市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市安委会、市总工会、市安监局等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联合开展“中山市镇区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把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的落实、规章制度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和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全部纳入考核,使各级行政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与竞赛目标有机结合,竞赛活动由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挂帅,竞赛的各个环节包括组织机构、方案措施、预算经费都得到落实,使竞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全市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赛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赛什么”的竞赛新路子,劳动竞赛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竞赛活动由平面向多维发展的转变,即竞赛领域从国企向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转变;二是竞赛活动主办者由狭义向广义的转变,即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由具体项目承办者向组织者的转变;三是竞赛项目由传统型向科技创新综合型的转变,即竞赛项目从传统简单工种向科技含量较高、综合性较强项目拓展的转变。从机制、层次和规模上使竞赛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大大拓宽了劳动竞赛的空间。
二、创新载体,有效激励,促进劳动竞赛活动上台阶
我市在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还注重通过劳动竞赛提高全市职工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针对以往劳动技能竞赛规模小、水平低,企业和职工的参与积极性都不高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竞赛程序制度化、竞赛过程规范化、竞赛激励锦标化、竞赛表彰显性化”,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劳动竞赛工作的时代特色。以“更熟练、更标准、更优秀”为主题的两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成为广大职工展现才华的有效载体,对于提高我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产生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的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共开展电脑、电工、财务、驾驶、医护、旅游业、教育教学、发型设计、职工消防、质量管理等十项技术技能竞赛,共设10个大类、28个工种、50个项目、592个奖项。全市共有629个企事业单位的2590名职工参与了各个项目的激烈角逐,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在技术技能竞赛中异军突起,使竞赛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树立企业市场品牌、促进经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紧密结合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近三年,劳动竞赛活动与各行业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实际需要。市科协、个协和私协、护理协会、会计学会、教育学会、驾驶员协会、机动车维修协会、旅游业协会、美容美发协会等行业协会和团委、妇联等群众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市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各具行业特色的竞赛活动,有效地促进广大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市多个单位荣获全国和省“安康杯”竞赛优秀单位的光荣称号,充分显示了劳动竞赛活动与安全生产有机结合的显著效果。
二是开拓创新,传统竞赛项目呈现强大生命力。我市坚持20多年开展“两房竞赛”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竞赛内容,制订出新的技术考核指标,使“两房竞赛”常赛常新,以竞赛保安全、促发展,屡创佳绩。2001年起,“两房竞赛”发展为全市安全生产竞赛的考核项目,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三年来,参加竞赛活动的230个电工房和3000多台锅炉全部实现安全、经济运行,全市燃煤锅炉节标煤近30000吨,节约重油达4200多吨,节电达6000多万KWI{,价值达7000多万元。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蓬勃发展。三年来,全市注册登记的QC小组1260个,取得成果1284个,荣获国优QC小组19个,创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电力配网安全QC小组还代表我省走出国门先后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优秀质量管理竞赛并获奖。此外,达标竞赛作为劳动竞赛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直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显著特点而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所青睐,并积极推行,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成绩斐然。通过不断探索,我市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劳动成果、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社会荣誉相统一,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做到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实现竞赛锦标化、表彰显性化。从创优质名牌产品奖励办法的出台,到职工技能竞赛锦标的设立、“职工技术能手”中外来工免费入户等政策性奖励,大大丰富了我市竞赛激励机制的内容和形式。中山移动公司积极探索,实行企业授勋制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找出员工思想上、工作中的闪光点,对职工最突出的优点给予彰显,使广大职工对学习先进做到“易学”、“敢赶”、“能超”。从而实现了广大职工“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积极变化,主动投身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激励机制的创新,激发和提高了职工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成绩显著。三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5310件,并呈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2002年专利申请量在全省名列第四,专利人均拥有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各基层还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增产节约等形式的活动,三年增创和节约价值十亿多元。
三、发挥优势,用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
营造氛围,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的崇高精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市总工会配合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中山市全国劳模迎春座谈会”和“中山市劳动模范迎春茶话会”,并在重大节日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大张旗鼓地褒扬先进,营造一个“崇尚劳动,学习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去年,我市首次组织“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巡回演讲,在全市各阶层引起较大反响和共鸣。
落实待遇,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在充分发挥劳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我们千方百计为劳模多办好事实事。去年我们开展了全市劳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配合省有关部门编写《广东省劳动模范大全》,并协助做好全市180名全国和省级劳模荣誉津贴发放工作。市政府对2000年前市级以上328位劳动模范给予一次性荣誉津贴总计130万元,同时,落实67名部级劳模落实荣誉津贴的发放渠道,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荣誉津贴。
我市的劳动竞赛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以创新为灵魂,使竞赛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协作,广大职工的踊跃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从“有为”——“有位”——“有威”的良性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省九次党代会,围绕市委“三个进一步提高、两个增强”的工作方略,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以创新为灵魂,切实加强领导,长抓不懈,在省总工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劳动竞赛工作,努力开创劳动竞赛新局面,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