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人民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变现新世纪新阶段的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其中“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参与和支持,也会一事无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体现。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尤其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除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解决好前进道路上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经受住新_的考验和锻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同时,笔者认为,还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种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决不能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忘记自己长远的奋斗目标和奋斗纲领。否则,就会违背和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当然,强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人民群众眼前的现实利益。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人民群众就不能从他们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分配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讲,我们的改革使大多数人民得到了实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面对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部分群体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的现象。如工薪阶层的收入相对增长缓慢、部分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失业等问题,有不少人产生疑惑:工工人阶级还是不是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还能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吗?
应当承认,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特别是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过去遗留下的不利因素都显现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为了根本利益而影响或牺牲眼前利益的情况。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等措施加以解决,最终必然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因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特别是在我们国有企业,从根本上讲,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与职工群众眼前的具体利是一致的,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总体工作目标也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要坚持国家的总体根本利益与职工具体的眼前利益相一致、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做到在实现全国广大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的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我们不应因在改革、发展中影响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就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
二、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根本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的确使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从根本上打破了困扰我们多年、挫伤人们积极性“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许一部分人摆脱了贫困,先富了起来。然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富民政策,没有把执政党的现行政策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统一起来,存有自己先富有理,先富光荣等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要求只是方向性的,目前应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带头执行先富政策;有的认为在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领导干部承担了较大的责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应该先富起来等等想法。
上述种种想法孤立地看,似乎有道理。但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对照,与目前那些刚刚解决温饱人民群众联系,就清楚地看出上述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早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讲话中江泽民指出:“作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看到群众和基层党员是有人先富起来就坐不住了,就想自己也先富起来。”“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这番话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现时针对性。因为领导干部想自致富多了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就少了。况且,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有时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或一个批条便落得个盆满钵溢。如此靠不正当的竞争致富,人民群众及不满意,更不服气。长期下去,我们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就会丧失先进性,失去战斗力。
当然,我们讲“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并不是说领导干部不能富裕,而是说领导干部的富裕应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居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所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满腔热情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而不是自己先富起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每个党员领导班干部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工资收入较低一的状况,则需要逐步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活水平。对市场自身存在弱点和消极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等问题,则要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加以解决。因为“社会主义的目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之富裕的原则得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永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三、要正确处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他们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国家的主人、社会历史潮流创造者。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这种“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不能颠倒的。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党的有些领导干部没有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他们不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是独断专行,各自为政,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有的甚至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成是皇帝与奴隶、老板与雇员的关系;有的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思想空虚,生活腐败;有铺张浪费,玩忽职守,敷衍塞责,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儿戏;有的害怕艰苦,逃避困难,只求安逸,贪图享乐等等。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丢掉了人民公仆的本色,从根本上颠倒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成为社会的蛀虫,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些都严重地挫伤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当前,在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各级领导班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工作上依靠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要十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否则,人民“公仆”就会被权力“咬着”,被国家“主人——人民所打倒。
四、要正确处理“抓生产”与“办实事”的关系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民主、文化、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部利益所在。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自江泽民十六大报告)。“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因为“抓生产”与“办实事”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只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生产搞好,才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而党又在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那种只“抓生产”不“办实事”和只“办实事”不“抓生产”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任务异常艰巨。越是攻坚阶段,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处理好“抓生产”与“办实事”的关系。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真正深入人民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扎扎实实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持久,我们的党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单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