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企改革进程中的工会工作原则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工会和国企共处在一个生命的斜上,要么同心协力力往上攀登,虽有艰难,但是有一条生路。要么互相埋怨,结果是一滑到底,不可收拾。
面对现实必须有共识,即认识所处生命的斜坡,这生命的斜坡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首先是管理体制的四个交织的特征。一是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交织。国有企业既要追求经济实体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又要履行政府对国有企业社会稳定的职责。二是确定性和风险性的交织。即国有企业的投入产出的安排,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确定的,生产的产品是什么,其设备技术、人员配备都随之确定。而改制的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产品变为商品过程中有无数个未知数,市场风险性的增大。三是发展的要求和员工素质不匹配的交织。国企改革是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要求员工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身心状态都具有相匹配的素质。但目前看来,相匹配的企业数量并不乐观。四是轨迹依赖和变革压力的交织。国企长期形成的生产上管理模式、分配制度、组织人事安排、员工的单位身份认同感、住房分配和福利保险方面的国有企业特征,使员工产生轨迹依赖。而社会层面上的变革,如房改;政治层上的变革,如工会直选;经济层面上的,如收入差距拉大,这类变革是大势所趋,使得生产和工作中产生的密不可分的那种轨迹依赖心态和变革要求形成交织。
其次表现为竞争三大压力的现实。竞争的第一个压力是,经济实力的压力,主要为二种投资模式的ABCD四类经济实力的状况。一是顺推式投资。即高投入、高产出的投资模式。有两种情况:历时性高投入、高产出,为A类,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采取的是此种模式,A类企业经济实力强,且能根据市场追加投资,具有垄断性竞争力,一种是一次性的高投入、高产出,为B类,国有企业即是,过去国家一次性投资,以后靠企业积累发展,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80年代国企改拔为贷后,则完全靠国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逆推式投资模式。即低成本扩张,也有两种情况:一为民营企业盯住市场需求,逐步扩张,形成规模,为C类。一为民营企业产销适路,走兼并的道路实行企业扩张,为D类。在这种经济实力状况竞争中属B类的国有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二是从知识竞争力来看,按知识性质来划分,知识分为积累性知识和革命性知识,后者具有竞争力,而国企则革命性知识不足。从知识的结构来看,又分为发散性结构,如共享技术和多层保护带的内核结构,如专利。后者具有不可替代性明显有竞争力,而国有企业的专利意识淡薄。从知识边界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边界就是企业发展的边界,有的知识难以扩张,使得企业发展局限,有的知识扩张力极强,也就成为企业规模的扩大的内驱力。三是从竞争形态来看,由于我国市场体制刚刚建立,形成三种竞争形态,一为零和竞争,即企业在竞争中互有胜负,但一算总账,结果为零,如一些地方的水泥厂的建设就是如此。二为负和竞争,即企业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却渔翁得利。企业互相压价的行为,甚至出现卖一台电视机的不如卖十斤白菜的现象。三为正和竞争,即为双赢,但遗憾的是前两种情况数量不少,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负而影响。
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应在求得共识的基础上求共进,而共进又需坚持五项原则:
首先是信念原则。在生命的斜坡上,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往上去困难肯定不少,但倒却足万丈深渊。要坚定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进改革的信念。改革就是走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创造市场需求。为了走向市场就要革除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机制。如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在改革中工会必须摆正位置,明确是思路。坚定信念不动摇,动员员工集思广益从四大交织中闯出一条路来。
其次是目标原则。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因为在大海中盲目航行的船任何风都是逆风。用智慧的眼光去区别可以改变和不可改变的事。用坦荡地心去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如国有企业历史沿革,是不可改变的事。但我们需用勇敢的心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如企业的产品革新,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都是可改变的事。面对不可改变的竞争世界,去获取可以改变生存的空间。如广船国际努力做到,一方而在改革中站出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对占一半以上的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的问题上寻求对策,一方面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功夫,使员工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科学技术,使广船国际在竞争的压力中产生动力,在风险中寻求机遇。
三是匹配性原则。工会工作者认识到一个企业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一竞争就垮,同样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底蕴和共同的价值观,不竞争自垮。因此工会要协助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狠下功夫,同样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大气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发扬国企优良传统,形成企业和员工的经济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意识。如中港四航局形成的四为企业精神,即为业主创造精品,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寓的企业文化就具有影响力。
四是程序原则。人行正义使企业文明的建设成为可能,人行不义的倾向使程序原则的建立成为必要。坚持内外合作的程序原则,即平等协商,文字明确和坚决执行三大要素原则。对外,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交易中坚持平等,不自大也不自卑,合同文字明确,并坚决履行承诺的一切,树立企业的信誉。对内也一样,企业法人和工会社会团体法人平等相待,各抒已见,尽可能穷尽双方的意见,相互协商,若能达到一致的意见,则用文字明确形成法规,并坚决执行。如蓝天油料廖主席认为:坚持制度化、规范化是改革的基本要素。
五是人本主义原则。战争年代,可以以人为工具,无可厚非。但建设性时代,我们应一切以人为目的。如员工在问卷调查中关于在转变观念、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身心健康,这四项谁排第一位时,有70%的人认为身心健康最重要。在关于经济收入、人文环境、发展机会和外界评价四项中,人文环境的诉求较高。这表明,我们一定要在国企改革中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文环境,一定要从安全卫生上、福利保险上落实人本主义精神。应知道,如果企业不给员工以和在经济上、组织上、信息上的发展空间,企业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企业不给员工展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就难以实现。如茂名石化和韶关钢铁集团公司提出人本主义理念,落实职代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等工作,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总之,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工会工作者深刻体会到:必须在法律范围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改革中取得共识,在发展中和企业共进。
(作者单位:南华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