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实现形式
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企业工委、国家经贸委、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2002年厂务公开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2]5号)指出,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市地处珠江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据统计,建立了工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5784家。这些企业,在我市经济的比重已经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的规模和数量还会越来越大。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法制观念不够强,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拖欠工资,有的加班加点不给报酬,有的不按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有的劳动保护条件差等等。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协调稳定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2002年3月11日,在惠州市组织收看收听省厂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汝求以“厂务公开要向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延伸”的要求,提出惠州市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应有突破和创新,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厂务公开率100%的基础上,2002年要新增200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并逐步推进和扩大范围。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前提条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把此项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汝求同志不但亲自部署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提出工作标,而且还经常过问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进展情况,出主意,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三次召开协调小组成员会议,部署落实目标的方法、步骤和要求。下达了县(市、区)必须完成的指标数,还规定完成期限,各组长还亲自到各县(市、区)实行厂务公开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督促检查以确保落实。为了明确责任,抓出成效,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副组长潘耿希、杨志康,办公室主任胡支援,成员卢桂才等同志,分工抓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具体工作。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杨志康、胡支援还到拥有1.2万名职工的南旋毛织厂,对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一一进行指导。厂务公开之后,这家曾出现过一起大斗殴事件的大厂,职工之间,业主、管理者与职工间的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始,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和个人对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搞厂务公开难度大,吃力不讨好,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地”,存在畏难情绪;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认为,自己是业主,公不公开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向别人公开。为解决认识问题,各级厂务公开协调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向业主宣传党的政策,宣传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也应得到体现。非公有制企业中职工没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不是完整的民主,非公有制企业内没有民主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夯实基层民主政治基础的需要。其次,它是遵循国际惯例的需要。我国已加人世贸,经济领域多方面将与国际接轨。因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既是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也是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再次,它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我国的宪法、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分别对职工实现企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此外,全国人大通过的决议、党的决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国家相关规范性文件、地方相关法规、政策等,都对推行厂务公开提出了要求和作出了规定。
厂务公开作为一种制度,实行的范围并不分国有私营企业,在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规章、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发展和稳定社会。
二、措施得力.明确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公开内容和形式。是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关键
一是明确领导体制。1999年5月,市和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纪委、组织、工会、经贸等部门参与的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牵头,工会主办,组织、经贸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适应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分别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博罗县为顺利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工社会保障局补充进县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各镇也组成了由一名镇委副书记任组长,纪检、工会、企业办、劳动工商等部门参加的镇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切实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二是从实际出发,下达目标数和明确完成期限。市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各地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将年内须完成的200家非公有制企业目标数分解,其中惠城区30家,惠阳市50家,惠东县40家,博罗县50家,龙门县4家,大亚湾区6家,市直单位20家。三是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普遍采取先抓试点、再作经验总结、后逐步推广、后期检查验收的方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注重用典型引路。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于2002年4月20日组织召开全市厂务公开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了惠阳市肯通自行车有限公司的试点经验。博罗县厂务公开协调小组选择了惠州市个体私营企业50强之一的福田镇敬春源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该公司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座谈会,使员工明确厂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所制定的方案经公司厂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班子讨论通过。2002年9月在该企业召开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工作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以此带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厂务公开工作。目前,该县已有51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惠东县选择了经营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人数较多的平山镇万兴综合制品厂,大岭镇大昌手袋厂作为试点单位,推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四是明确公开的内容。根椐每个企业特点不同,实行民主管理工作基础不一致的实际情况,对实行厂务公开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予以区别对待,公开内容不搞“一刀切”,主要要求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辞退和处分职工的情况及理由;职工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劳动安全、卫生实施情况;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修订、续订、履行情况;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其他事项;企业经营者和工会经过协商同意公开的其他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五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借鉴了国有企业厂务公开的经验,采取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公开形式和途径。主要形式有设立公开栏;通过员工手册、厂内报刊、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相关的内容。其形式和程序逐步形成规范化。
三、加强督查,确保厂务公开不走过场,是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有力保证
在非公有制企业搞好厂务公开,必须注意防止一阵风,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为保证厂务公开的真实性、严肃性和规范性,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加大督查力度:一是加强一级对一级的督查。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今年组成三个检查组分两次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检查,通过不同的检查形式,采取听、看、查、访的方法,及时了解厂务公开的推进情况,督促差、慢的企业要把工作促上去。如博罗县纪委实行分工分片负责制度,每个常委负责几个乡镇的厂务公开工作,在抓工作的同时将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责任到人。二是实施必要的监督手段。对阳奉阴违或拒不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开小灶”,做思想工作,促其公开。三是及时处理推行厂务公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检查督促中,各级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对公开的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程序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和做法,内容不够全面的及时补充。
四、注重实效。把促进企业管理和保障职工权益。作为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是以推动企业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尊重职工主人翁的地位,激励职工发挥创造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因此,应把是否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进步;是否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否保障了职工的权益;是否发挥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衡量厂务公开是否取得实效的标准。我市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广大职工认为。企业把职工应该享有的权益进行公开,体现了业主尊重职工的知情权,职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发。二是规范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行为。企业主认为,通过搞厂务公开,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违规的,避免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和谐了劳资关系。通过厂务公开,业主尊重职工,职工效力企业,加强了企业主和职工的沟通和联系,减少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社会进步、发展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