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厂务公开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自1999年我市厂务公开工作开始以来,广州市的厂务公开基本上在大部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得到了开展,给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形式、新的内涵。2002年,全市有工会组织的系统一级单位进行了自查,填写了厂务公开综合情况调查表;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到广钢集团等10家单位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调研以听取各单位厂务公开领导(协调)小组的汇报,召开职工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一、厂务公开的现状

自1999年我市厂务公开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市厂务公开工作在成效、工作方式方法、延伸发展、推行依据、提高人员素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市已有3581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厂(企、院、校、政)务公开。其中,国有和国有控制企业1068家,集体企业490家,事业单位1821家,非公有制企业202家。这个数字比2001年5月止有了较大的增长,增加了691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从9家上升到202家。自实行厂务公开工作以采,各级单位通过厂务公开企业采购成本下降了6.5989亿元;节约工程金额4.7869亿元;公开企业的难点、热点,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13.721万件,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3。5592亿元;减少业务招待费6114万元。

(一)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和各级工会对厂务公开工作更加重视,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市纪委、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市工业纪工委人员组成的广州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每年都多次召开不同形式的专门工作会议,就如何开展和加强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探讨和布置。市总工会也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工会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狠抓不放。及时制订了有关厂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印转发了中央和省厂务公开工作的材料和条例等,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切实的指导。全市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和各级工会对其下属单位也转发了相关的文件,并组织专门的学习,不少单位还相应制定了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实施办法。厂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进一步得到建立健全,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补充,2()02年全市共有65个基层单位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了调整,既确保了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又在制度完善,内容深度、广度,职工参与面,形式创新,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全员参与,厂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以及广大的职工深刻认识到厂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厂务公开不仅是实行职代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上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职工与企业命运相连的程度越来越高,职工希望了解企业情况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市厂务公开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得到了有效落实,使企业的职工从不太关心转到大家都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向心力显著增强。由于厂务公开工作的推进,广大职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民主管理中去,企业的改革发展在职工理解和支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由于实行院务公开,医院的洗衣部、幼儿园的撤消都充分获得包括这些部门员工在内全体职工的认可,撤消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职工的不满和投诉现象。据我们在11家单位214份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厂务公开工作获得了职工群众较高的评价。(如下表)



(三)从企业出发,贴近实际,厂务公开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断创新

我市厂务公开的形式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基层单位在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职代会原有的形式和做法,注重探索新的途径,充实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阶段性公开、日常性公开和年底综合性公开结合起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加强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厂务公开工作。如墙报、公开栏、听政会、党政联席会、职工代表授权职代会主席团会议、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民主议事会、厂(企)务会议、经济活动分析会、领导接待日、领导信箱、职工意见箱、座谈会、报刊、广播、有线电视、局域网等等。几乎所有能够用来进行厂务公开的方式和途径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广船国际,在内部网上设立公告栏,公告厂务公开的有关内容,还设立“企业论坛”和“工友之声”,让职工在班余或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就有关问题发表意见,有关部门电可以及时征询和收集职工的意见,充分保证了职代会各项职权的有效落实。

(四)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着眼,从实行民主管理重要的环节入手,厂务公开内容不断深化,重点突出

各级单位紧紧抓住本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工作,作为实施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不少单位如旅游局,除制定厂务公开的实施细则外,又相继制定了《重大问题公开制度》、《廉洁制度》、《物资采购制度》、《财务计划管理制度》等,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各级单位基本都能坚持凡是规定向职代会报告的,如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厂务公开实施情况,集体合同落实情况等,都在职代会上向全体代表报告。凡是应提交职代会讨论的,都提交职代会讨论。不少单位都能做到按照上级现行文件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进行对照,凡是与新精神、新要求不相符,未按新精神、新要求做到的,都按新要求进行修改和修订。各级单位的厂务公开实施方案和细则都比较详细具体,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清楚,可操作性强,公开的内容事项更加全面。如:地铁运营总部的基建工程,凡是委外加工的都经过规范的招投标。红十字医院50万元以下按规定不需要实行招投标的基建项目也实行招投标。在厂务公开工作中,各级单位也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原则,敢于创新,灵活处理,如芳村供销社,经营较困难,为了拓展业务,个别部门业务招待费出现了超支,他们采取特别申报的形式,向纪委和工会报告超支情况。这样,既坚持了公开的程序,又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这些方法既减少了职工的议论,又消除了职工的疑虑。在建立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少单位还不断完善推行厂务公开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如民主管理工作小组、提案工作监督小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小组、职工福利监督小组等,形成多渠道、多方面的职工监督保障机制。建立由工会、纪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监督审议小组检查厂务公开工作,把厂务公开列入考核内容,如新中国船厂,把厂务公开作为支部目标考核的内容和纳入《职工小家》建设的考评内容,建材企业集团把厂务公开纳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极大地促进了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深入基层,不断学习,厂务公开工作在提高人员素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根据基层的需要,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多次深人到基层进行授课,向基层厂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和广大职工宣传厂务公开工作,讲解厂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教授实行厂务公开工作的方法。各级单位也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厂务公开学习和交流活动,到省内外厂务公开工作开展较早、较好的兄弟单位取经。如天河区天海经编装饰有限公司和东采林药业有限公司,远赴天津南开区和哈尔滨道里区学习,借鉴兄弟区域的成功做法,通过学习,这些企业的工作骨干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大胆实践,在单位内举办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民主管理等知识的培训班,提高广大职工和厂务公开人员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的能力。各级单位还在所属基层中开展厂务公开的自查、互查,召开座谈会、情况交流会等方式,互相对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厂务公开的工作水平和提高人员的素质。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单位的领导对实行厂务公开工作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对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认识不足,有的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抓好职代会职权的落实就可以了,不必再搞形式的东西。个别单位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程式上。上级要求的就做,要求做多少就做多少,讲形式,讲程序都有,但实际效果就差强人意,没有想办法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厂务公开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把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全盘交给工会就算了。有的是检查时就匆忙搞一下,应付了事。有的只满足于传达文件,成立机构报名单。有的单位厂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人员变动后没有及时调整。一些单位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公开不够,涉及企业重大事项的问题没有公开或公开深度不足。

(二)全市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发展仍不够平衡

全市推行厂务公开的企、事业单位在绝对数上升的情况下比例有所下降.在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底,全市实行厂务公开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应推行数的91.44%,集体企业占应推行数的87.19%,事业单位占应推行数的90.06%,比2001年5月分别下降了8.56%、5.87%和0.14%,说明了我市厂务公开工作在我市企、事业单位改革转制过程中还未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至200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个数只为应推行数的2。71%,一方面与其他经济类型相比差距甚大,另一方面也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份额的形势不符,部分基层单位情况也类似,原来民主管理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厂务公开工作则开展得较好,而一些民主管理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则难以开展。有的是跟不上企业转制的步伐,原来已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转制后也就逐步停止.从推行的效果来看,则是国有企业推行得比较好,私营企业推行较差.从推行的先后时间看,早推行的搞得较好,起步较迟的推行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待完善

有的系统厂务公开工作开展不平衡,处于一般化的单位较多,工作开展全面、制度健全规范、效果明显的较少.有小部分的单位厂务公开监督小组与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合二为一,影响了职能的发挥.有的单位行政领导没有亲自向职代会公开经营情况,而是交由工会进行。相当一部分的单位厂务公开资料管理还不够齐全,程序不明确,未能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部分单位对厂务公开的目的、要求不明确,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方法不清晰,对明确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厂务公开工作的主要载体认识不足。个别单位厂务公开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机制还没能有效运行起来。有的单位同一内容公布,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更换。部分单位公开的事项过于简单,比较随意。不少单位对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领导用车费用、有关人员出国出境等问题,没有公开或未能形成公开制度。

(四)如何真正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如何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仍有待研究解决

不少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或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难度大,有关制度落实不够,有些工作未能到位。有的单位认为经济上不去,没有什么可公开的。个别单位担心把财务状况公开会使职工失去信心,造成人才流失。有个别单位因一些客观的原因没有组织职工代表进行民主测评。有的单位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形成群众内部监督机制,落实职工知情权、民主管理监督权与厂务公开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单位对改革方案等公开的时机掌握不好,给职工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特别是一些基层再基层的小单位不够正视,有些还是顾虑重重,有些则不愿接受监督,未能把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平等看待。有的搞不清公开的范围和要求,认为秘密太多,不宜公开。有的不明确厂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在公开中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搞形式,效果不好,职工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的单位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跟踪、处理、落实还不够及时。

(五)职工和职工代表的思想认识、素质水平参差,影响了参政议政能力的发挥

一些单位由于厂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宣传面不够广泛,形式不够灵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部分职工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关心个人的利益多,对企业的发展关心不够,参政议政意识薄弱。部分职工以及职工代表的知识面不够广,对国家政策、企业经营、财务知识不很了解,参政水平较低,积极性不高。有的单位职工对本单位有否实行厂务公开不甚了了,对厂务公开工作的作用不抱很大的期望,认为那都是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事,对享有的权利不感兴趣,哪些应公开,怎样公开不清楚。不少基层工会干部兼职过多,也影响了厂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抓紧抓好。

三、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建议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表彰。对能够按照全总要求,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100%实行厂务公开工作,制度健全,机构完备,效果明显的单位;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了厂务公开工作,有所突破,取得经验的单位予以表彰,以此推广好的经验,选树标兵,鼓励先进,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工作。要争取媒体的支持,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进展、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二)加强检查工作,抓好厂务公开工作的落实。要把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形成制度,依靠各级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形成多级的检查制度;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可以把厂务公开工作的硬指标,如在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推行、机构建立、人员配备及调整、民主评议、业务执行费公开以及定期召开职代会等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促进厂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调研力度,推动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工作是难点。对包括转制单位的非公有制企事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符合这类单位特色、符合这类单位职工需要的民主管理的方式,摸索出在这些单位实行厂务公开的有效途径,扩大厂务公开工作覆盖面。还可以到省内外的先进单位去取经学习,取长补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厂务公开工作人员和职工代表的素质。对全市厂务公开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期分批的厂务公开业务知识培训和企业问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互相对照,找出差距,提高工作水平;对职工代表可以通过厂内讲座、企业外系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代表进行关于企业经营知识、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民主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五)制订实施细则,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可操作性。可以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广东省厂务公开条例》以及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省制定有关厂务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或意见,加强权威性、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