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教育工会的理念设计
长期以来,工会,尤其是面对知识密集型群体的教育工会,就其社会职能来讲,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们在履行职能的时候,应该注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使其围绕一种价值理念有序展开,显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一直是广东省教育工会在实践中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认为教育工会工作必须注入“人文关怀”这个价值理念。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与尊重。今天,人文关怀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它并不是始于今日。就起源看,我国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中,已经出现崇尚文明、肯定人的价值、倡导主体人格理想的人文主义精神。而西方社会,自古希腊以来,对人的问题的关怀在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家头脑中没有中断过。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马克思著作的始终,无论是他青年时期写下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还是《博士论文》、《巴黎手稿》,或是思想成熟时期写的《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一系列著作都包含着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著追求,都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他强调他自己在哲学上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的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教育工会的理念设计呢?艾德加——沙因在其组织传播学中提出了著名的“洋葱模型”。他把各种组织的文化要素分解为三个层次:最外面一层是“行为和人工产品”,包括组织成员所创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指标都可以包括在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层次之中。第二层是价值观,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构成。第三层是“基本的假设”,是群体和个人对自己如何面对具体的环境和世界如何运转所持的核心假设。这些假设由于在团体解决内外问题时被一再强化,因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使我们成为我们”或是“我们在这里的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上述三个层次互相联系,但都受到核心部分即“假设部分”的制约。沙因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企业,当它把“变革当成是有益的”凝聚成自己的基本假设之后,它所持有的价值观必然是鼓励创新。由这种理念和价值观所构成的企业文化,就必然是轻松的、富有创造性的。如对新观念给予的奖励以及随处可见的意见箱等,它甚至还可以从员工与领导相处的方式和打招呼的用语上表现出来。这一切都取决于这个群体的基本假设。
正是基于沙因的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给教育工会注入一种基本假设,从而使它在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时,都围绕基本假设展开,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工会干部更自觉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而且可以使工会这个组织得到教职工的普遍认同。既然如此,教育工会的基本假设,即这个面对特定群体的特定组织,在它“学习解决外在适应和内在整合问题时而创造、发现和发展出来”的理念应该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人文关怀”这个主题。工会工作只有始终贯穿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才有可能显得生动活泼。
当然,如果仅仅从理论上寻找“人文关怀”这一基本假设的依据,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要从我们的时代中实践中看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时代发展到今天,使我们无法回避人文关怀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在确立“学习解决外在适应和内在整合”的价值理念时,必须建立在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准确的位置,有的放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来势凶猛,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次,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种观念相互渗透,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呈现复杂多变的状况。三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直面世界范围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四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我们正处在社会的急剧转型时期。这个时期要求我们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提下,帮助和引导大家逐步完成社会心理的转型。这个转型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群体,对这种痛苦的体验会更加深刻,也更加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职工中、师生中的人文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一刻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浸润。为此,教育工会工作的系列展开,都必须围绕“人文关怀”这个主题。特别是要围绕确立教职工的理想信念、陶冶教职工情操、提高教职工的精神境界以及强烈的精神文化渴求来展开,使生活在校园里的这一特殊群体踩准时代的节奏,创造并共享一种精神氛围,在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文化氛围中融入到工会中来,使工会进一步得到他们的认同,更具凝聚力。
其次,“人文关怀”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大家知道,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桥梁和纽带。这座“桥梁”不仅承载着广大教职工的物质诉求,更是广大教职工政治、精神、文化乃至心灵诉求的通道。这个“纽带”,不仅体现为一种社会组织,而且是特定时空中情感的浓缩。当代著名思想家黎鸣先生认为“世界上的人类赖以表现其人性的时、空、信息场可综合分解为官场、市场、情场。在官场,人类追求权力;在市场,人类追求利益;在情场,人类追求情感。”工会组织虽然与官场、市场密不可分,但就其作为群众组织的功能来看,更直接体现为“情场”的特征。黎呜先生指出“情场”具有三大社会功能:其一在于为人类提供创造性的新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以此为社会全体人类指明社会进步的方向和人格升华的尺度。其次为促进官场的理性(正义),弱化人类追求权力的本性,增进社会中一切人对自身正当权利的意识,激起人们为捍卫自己的权利进行合理斗争的勇气和热情。最后是向市场回供信仰、智慧、情感方面的新消息,有选择地放大、扩张基于市场的人性原动力,不使追求金钱的人类本性过分膨胀,以推进人类整体的文明和幸福。由此看来,工会既不是官场,因为在这里人们无法实现对权力的追求;也不是市场,因为在这里不存在物质利益的交易,而作为情场的特征却相当明显。尤其是情场的第二个社会功能,对我们工会组织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工会通过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使教职工的劳动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格局中得以稳定表现出来,这关系着他们的衣食住行,虽然代表不了一切,但却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杠杆。通过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精神利益,也是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要求。而这些都离不开“情感”两个字。因为工会组织无权也无钱,也就是说既不是“官场”也不是“市场”,靠什么来吸引教职工,凝聚教职工呢?只有靠一腔热血,满腔热情。工会只有把“情场”的三大社会功能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并不断在实践中去演绎它的内涵,才能使“桥梁”更加畅通,“纽带”更加牢固。
最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经过“泰罗制”、“霍桑实验”,发展到行为科学,创造了包括“需要层次论”即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在内的理论体系。主要观点是: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工会工作的对象或者说服务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而人就都有上述所说的五个层次的需要。要满足五个层次的需要,就必须落实到对人的关怀上去,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具体到教职工这一群体,可能对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教育工会面对教职工,不仅要对人格尊严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而且要为他们创造更加广阔的精神空间。其实多年来,广东省教育工会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活动,无不体现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只不过没有从理论上予以自觉的概括与总结。诸如对教职工健康问题的关注,组织医疗人员为山区教师免费义诊,推动教职工参与互助补充医疗保险、送温暖、组织教职工疗休养、单身教工俱乐部活动等等,都是人文关怀理念的演绎。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性地说,人文关怀首先是由教育工会工作的对象一一教职工特点决定的;是由教职工思想的多样性决定的;还是由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决定的。因此,教育工会工作要生动地体现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必须根据教职工的特点,把民主平等作为切人点:以激励需要作为落脚点;以双向交流为着力点;以多办实事为结合点对此将另文阐述。
总之,人文关怀的精神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大到世界和平与发展,小到个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它颂扬理性,崇尚知识,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大力倡导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所以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体现到教育工会工作中去,就是要为广大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创造新的知识,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