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形象 创新路 办实事 千方百计做好工会工作

兴宁市地处粤东山区,辖29个镇,总人口113万,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是历史上形成的工业基础,加上近年来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我市职工队伍较为庞大,有25000多人。目前已建立了工会工作委员会43个,镇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29个,基层工会395个,工会会员24495人。

近年来,我市总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职责,发挥工会优势,秉着“致力于维护,取信于职工”的工作宗旨,在开拓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为兴宁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去年,我们按照省、市总工会的部署,结合山区工会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创建省十佳县(市、区)工会的活动。去年被梅州市总工会授予最佳县工会称号,最近又被评为“省‘十佳’县(市、区)工会”。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争创省十佳工会的工作:

一、强调一个“变”字,树立工会新形象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总工会在社会上的形象不是很好。人们对工会的看法是:班子勾心斗角,内部意见纷纷,告状全市最多,环境杂乱无章。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工会的形象,阻碍了工会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新产生的工会班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确立了下大力气改变工会现有状况的指导思想,并从工会的领导班子做起。

——锻造领导班子

为了彻底改变总工会在社会上的形象,新一届工会领导班子对工会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一致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总工会的存在问题,根子在班子;而领导班子的存在问题则是“软、懒、散”;产生这些问题的根子在于班子内的民主空气的不足。由于一把手与副职之间、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心通气,缺乏“群言堂”的民主氛围,重大问题的研究成了个别人的独断专行,因而整个班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成员之间互相牵扯,互相拆台,各吹各的调,各行各的道,不仅没有形成合力,而且造成了工会机关的混乱局面。因此,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开拓务实、民主廉洁的班子,是改变总工会形象的中心环节。新当选的主席、党组书记对各位党组成员作了庄严的承诺,在任内坚持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必经班子会议集体讨论、集体决议,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并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并要求各位班子成员摈弃前嫌,同心同德,共同营造民主气氛浓厚、人人心情舒畅的宽松工作环境。各位班子成员也各自进行了自我批评。我们还特别重视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交心通气,不断磨合整个班子的思想感情,使团结的气氛越来越浓,民主决策机制日趋完善。思想统一后的新班子团结向上,关系融洽,较好地发挥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整治机关秩序

总工会是全市各基层工会的领导机关,是全市职工的“家”。工会机关的风气不仅影响总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全市整个工会工作都有极大的影响。要彻底改变工会的总体形象,必须努力整治总工会机关的内部秩序。针对机关内部一部分同志当中存在的:分党分派、互相嫉妒、论资排辈、争吵打斗等现象,我们依照江泽民同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指示,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深入的“三讲”教育。在“三讲”中,我们既从正面教育,又直截了当地指出机关内部目前存在的问题,把目前机关存在的歪风邪气与影响工会工作、影响机关形象联系起来发动大家讨论,对有些人和事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不仅点事,而且点名,让当事者从坚守人格操守上去认清问题的危害性,使大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三讲”过后,机关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形成了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保持了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每月~次的业务素质培训和党组中心组学习,按计划输送干部到省、梅州市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我们在没调整一个人员、没变换一个职务的情况下,使整个总工会机关形成了开诚布公、和睦融洽、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市直各部门、基层工会干部以及社会各界较好的评价。

——端正工作作风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的群众组织。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只有为广大职工服务的义务。但是在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工会机关形成了一种衙门作风。表现在:对职工反映的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职工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上访群众不接待、不热情、不解释;对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问题不调查、不反映等。这不仅有损工会形象,而且已经偏离了工会工作的方向,因此,必须在工会机关中认真解决立场和感情问题。针对现状,我们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了立场和感情教育,教育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站稳自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的立场,树立为广大职工服务的观点;教育大家对我们的职工要有深厚的感情,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同情他们的困境,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办事。并且实行了三项措施:一是在全市首先实行了挂牌上班制度;二是建立机关工作人员挂钩企业制度。把机关干部分成四组与全市所有基层工会挂钩;三是制定一系列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共修订完善了《机关干部工作考核制度》、《调研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来信来访、职工热线电话制度》等32项制度。通过三项措施的落实,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蔚然成风,每人平均达100天以上,收集到很多情况汇总上报给党政部门,为职工群众反映了心声,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机关作风的转变,使上访职工得到了一句问候、一声让座、一杯热茶、一腔真诚的热情接待;职工反映的问题90%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坚持围绕中心,建功立业,为发展兴宁经济作出新贡献;坚持明确载体,办好实事,创造工会工作新品牌;坚持抓好队伍,提高素质,树立工人阶级和工会新形象;坚持建章立制,量化管理,使工会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已成为我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已在行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同时,还为改变工会机关办公设施破旧、简陋的落后面貌,改善工作条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装修了办公场所,购置了空调机、电脑、桌椅等一批办公必需品,使机关的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突出一个“新”字,抓好工会组建

我们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的原则,坚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掀起工会组建的热潮。在组建新经济组织工会工作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创新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在工作进程上,我们实行以大促小,以老促新。一是,重建转制国有企业工会组织;二是,抓住年交税利1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带动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总结出一套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比如在组建各镇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过程中,我们大胆提出了:“先搭架、再完善、然后提高”的工作方法,促进了各镇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组建。在入会形式上,我们大胆的采取“统一造册、张榜公布、个人签名”的入会申请形式,简化了入会手续,吸纳了大量会员。为了改变只有工会抓组建的工作模式,推动工会的组建步伐,我们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的通知》,召开了全市的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现场会;市政府还专门请了全市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经理老板召开座谈会,由我们对他们进行组建工会的动员,市政府也对此作了要求。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和加快了全市工会组建的工作,我们也从中摸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路子,取得了明显实效。目前城乡工商注册登记的198个私营企业全部进入联合工会组织中,工会小组有182个,发展了工会会员3283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实现新的飞跃,受到上级总工会的肯定和表扬。2000年7月,梅州市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在我市所有镇均已形成工会工作委员会、镇机关工会、镇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工会组织体系;395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建会率达100%,会员24907人。工会经审会、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三、坚持一个“实”字。为职工排忧解难

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是工会的重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批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使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他们曾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们又勇于做出了艰难的牺牲。作为职工的代言人,工会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说话,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我市总工会在实施送温暖的工作中,坚持一个“实”字,不搞敷衍塞责,不做表面文章,使广大职工真正得到实惠。

——不遗余力解决困难职工的突出困难

一是按照《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的规定,争取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使1280户城市特困人员纳入了民政低保救济范围;二是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做好2400名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的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工作;三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和监督企业做好职工参加各种强制性社会保障的有关工作、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女职工安康险工作;四是为解决困难职工住房难问题,争取政府重视支持,从2003年起为特困职工解决经济适用住房;五是努力争取政府各部门为困难职工提供优惠政策,建立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全市112户特困职工持有《优待证》、《优诊卡》、《法律援助卡》,三年来为特困职工家庭减免了医疗保健费2.1万元,诉讼费1500元。

——常年坚持实施送温暖工程

在开展送温暖工程活动中,我们不仅争取政府在每年的春节筹集资金近80万元为广大职工送去党的温暖,而且坚持了平时的常年送温暖活动。市总工会在本身资金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各基层工会反映上来的特困职工的特殊困难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几年来共为此支出近5万元,缓解了职工的困难。我们得到市委的支持,发动全市的机关干部和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有140多户困难职工通过“一帮一”活动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困难。

——开展工会助学活动

特困职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是“四难”之一,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工会组织,理应将此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从1998年以来,就与教育局联合发文,免收特困职工子女学杂费,每年免收金额在4.1万元左右。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了工会组织倡导的“工会助学”活动,建立起了《扶贫助学制度》。市总工会与教育局联合行动,多方筹措资金,通过采取政府财政拨一点、工会组织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近5万元,首期解决了特困职工子女30人就读高中、大学的问题。我们还对特别困难的15名特困职工子女采取助学“一帮一”的办法,由工会干部负责联系社会助学者,保证他们能读完现在的学业。我们的工作在全市产生了极好的影响,不仅解决了特困职工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彰扬了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社会风气,受到了党政和社会的好评。

四、立足一个“稳”字,实现两个维护

维护是工会的主要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足点。我们对如何做好维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识到维护既是对广大职工具体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在维护职工的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由于职工利益的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我们在作这一工作的时候,坚持把维护职工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我们坚持了两个层次。一是从源头上维护,体现超前性。我们高度重视职工队伍的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免费发放、组织学习《劳动法》、《工会法》、《广东省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规定》、《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广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广东省厂务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庆“五一”《劳动法》知识竞赛活动和《工会法》学习考试,使广大职工知法、守法,并能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自我维护。另外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实行了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积极参与全市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理直气壮地提出保护职工利益的意见建议。我们主动提请开展劳动法规、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的执法检查,自主开展工会维权职责检查。去年还与市人大常委会联合进行了贯彻实施《工会法》的专项执法检查,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从具体上维护,体现实效性。我们坚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指导基层工会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重点,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中尽量量化,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既便于操作和履行,又真正体现法律意义。目前,全市签订集体合同的单位有196个,约占应签订总数206个的95%;续订集体合同37个,占应续订数的100%;建立工资协商制度的8个,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29份覆盖企业198家,职工5744人。我们还重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队伍的作用,建立起由500多人组成的劳动保护监督队伍,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职工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仅去年就调处138件,确保了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对于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的个案,我们都及时到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方法为职工讨回公道,甚至不惜请律师为职工打官司。

我们在全市265家各类企业中,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257个,把劳动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每年接待职工来访近200人次,来信来电上百件次,帮助调解处理问题20多件,劳动争议调处率达100%,全市未发生过群体性停工、怠工事件,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我会在工作中,既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又勇于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新路子,通过建立坚强的领导班子,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扶贫助困,抓好工会组建,突出维权职能,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使我会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稳定,实现了党政和职工群众两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