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市解困转制企业富余职工安置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过多,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减少企业冗员,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能否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涉及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最近,先后走访了市经委、市体改委、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纺织总公司、市电子总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公司、市劳动服务公司等八个单位和企业,对我市解困转制企业富余职工安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我市解因转制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大量裁减冗员,妥善安置富余职工,这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独立的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由于企业历史债务多、包袱过重、机构人员臃肿,迫使企业改善劳动组织,优化劳动组合,释放超量劳力,不可避免地出现富余职工下岗待业的问题。所谓企业富余职工,是指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调整劳动组织和人员结构后生产(工作)不需要并撤离原生产(工作)岗位的人员。据统计,从1993年以来,我市被市政府列为解困转制工业企业113户,职工12万多人,离退休干部职工近8万多人,富余职工1.7万多人。这些企业总负债98.5亿元在职职工人均负债8.2万元,历史未弥补亏损13亿元,人均1.08万元。目前,已有30户企业兼并,5户企业关闭,2户企业破产。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解困企业在深化改革、解困转制的过程中,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对富余职工进行分流安置,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及经验。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法规。早在1989年,市政府就颁发了《关于国营企业全面推行搞活固定工制度的通知》(穗府[1989]43号)和《印发<广州市关于国营企业富余人员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稳府[1989]54号)两个文件,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搞活固定工制度,优化劳动组合,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去年以来,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市政府又先后制定了《关于企业全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通知》(稳府(1994]90号)、《印发<广州市改组转制企业职工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1994]103号),以及《印发<广州市职工失业保险规定>的通知》(穗府(1994J89号)等有关文件。今年,市政府还出台了《广州市失业职工管理试行办法》和《广州市社会保险条例》。市政府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加快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也为促进富余职工、失业职工再就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了社会保障。

一各级党政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动员大会、国有企业解困转制、建立现代企业试点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市185户解困转制企业和35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对企业解困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给予解困转制企业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具备房地产开发条件的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转让开发,在变现资产价值中划出部分用作内部基金安置职工;出让股权,把现有资产出让变现资金还债;原有财税扶持政策尽量给予维持;从去年开始,每年在财政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作解困转制专项启动资金,仅今年便安排了3亿元启动资金。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40多户解困转制企业出让土地104.7万平方米,计划回收资金67亿元,实际收到资金10亿元。巳清偿企业债务2.29亿元,用于安置富余职工费用3756万元。各级劳动部门和职业介绍所想刀设法为富余职工、失业职工重新安置和再就业牵线搭桥。市总工会建立了市职工解囚济难基金,已筹到基金1400多万元,其增值部分用于困难企业生活特困职工的救济和生活补助。解困转制企业工会还配合党政,认真做好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思想政冶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合理分流安置职工,并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推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不少单位创造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安置办法。广州无线电厂(现广州无线电集团公司)、曙光无线电厂、南方无线电厂、广州袜厂等一批解困转制、关闭、破产企业,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安置办法,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一是内部消化,主要有提前退休、离岗退养、提前离岗退养、买断工龄(离职)、辞职、辞退、除名、解除劳动合同、厂内待岗、顶替衣民工上岗、兴办三产等。二是系统安置、变一厂一策解困安置为多厂连环解困安置,重新安排职工就业。目前市纺织、冶金、机电、电子、医药等系统有20多个企业正在实施这个办法。还有带行政命令的行业调剂有偿安置,或跨行业有偿安置,即“带嫁妆“安置。三是婌励职工自谋职业,企业提供帮助。以上各种安置办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到了企业富余职工的理解和接受。

——企业的富余职工大部分得到了妥善安置。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工的共同努力和企业富余职工的支持配合下,我市解困转制企业的富余职工大部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安置率已达85%以上。广州无线电厂在解困转制中共安置富余职工1309人,其中重新上岗220人、离岗退养52C人、买断工龄450人、劳动合同期满解除合同的70入、放长假的90人、辞退的10多人,自谋职业的130人。市纺织系统17户解困转制企业的5600名富余职工,巳有2831人获得安置。广州氮肥厂去年精简机构富余出132多人。厂呈实行一项变通办法,对以往的外来临时工、合同工,合同期满一般不再续约,腾出了上千个工作岗位,篮才安排了厂内精简出来的富余职工。

——促进了企业走出困境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我市解困转制企业在解困转制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劳动组合,精简机构和人员,卸掉历史包袱,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产优化重组,开展抓解困、促转制、增效益活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使企业逐步走出了困境。如广州无线眭集团公司通过解困转制,从1992年亏损128万元,到1993年摘掉了亏损帽子,去年实现利润533万元,今年预计利润可达600万元。找市体改委对40户解困转制企业的跟踪调查,已有13户扭亏为盈,3户实现减亏。同时,解困转制企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稳定放在首位"没有将富余职工当作包袱推向社会,过细地做好富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地安置富余职工,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从而推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广州无线电集团公司妥善安置上千名富余职工,做到无一人上访,其经验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二、当前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我市解困转制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工作

总的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基本上实现了大改革小震动,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解困转制,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行业调剂安置的力度不够,部分富余职工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失业职工人数日趋增多。由于一些解困转制企业需要安置的富余职工数盘多,有的多达成百上千,因此·安置任务重,难度大。如市纺织系统目前还有20')0多名的富余职工待安置。据市劳动服务公司统计,包括解困转制企业在内的全市失业职工总数已达3万人,职工失业率为2.24%,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改革有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措施跟不上。我市先后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女工生育、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罚度"但医疗保险制度至令尚未出台。原有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的有关规定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对有关富余职工安置的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也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社会监督。

3.职工安置费紧缺和不到位,影响了富余职工安置工作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上亿元作为企业解困转制的专项启动资金,一些企业通过房地产开发也获得部分解困转制的资金,但用于富余职工安置的费用仍相当紧缺,给职工安置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仅市政府用千南方无线电广和广州丝织厂两户破产企业500多名失业职工的安置费就高达3000多万元。难怪有人说,企业破产实际上是破政府通过出让土地变现资金偿还债务。安置职工和易地发展,由于房地产开发收益10亿元资金要在5年分18期才到位,3000名职工安置工作因而举步维艰。

4.下岗职工尤其是女职工紊质不适应,给安置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在企业下岗的职工中,大部分是由于职工自身文化技术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企业解困转制的需要,阻碍他们进入文化程度较高、技术性强的领域工作。据市劳动服务公司反映,目前全市企业失业职工中,普通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左右和女职工占大多数。尤其是市纺织系统女职工有着早成熟、早贡献、早衰退的特点,40一45岁的下岗女职工未到退休年龄,安置或再就业最伤脑筋。

三.关于进一步妥善安置企业富余职工的建议

目前,我市国有企业职工待岗、失业这个社会问题,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已越来越引起入们的普遍关注。做好企业富余职工、失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是深化改革迫切要求,是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工人阶级队伍的稳定。而工人阶级队伍的稳定,又有赖于困难企业、亏损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国有企业解困转制的耍求为了进一步妥善安置企业富余职工,稳定职工队伍.推动国肴企业解困转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建议:

1.安置职工的根本出路在千发展经济,广开就业门路。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是郭经济的发展。霎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失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也不例外。一个国家职工所享受的社会保障程度和水平,从根本上说,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不能离开改革讲安置,更不能离开发展讲保障,做好职工安置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广开就业门路。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各项配套措施,广开就业门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速是根治职工待业、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和物质基础。当前,解困转制企业要组织职工开展生产自救,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开辟新的现业渠遣,兴办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实行开发性安置,使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得到合理安置,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发展就业服务事业。

当前,我市党政机关正在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职工人数相对集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包括企业富余职工待安置和失业职工再就业在内的社会保障问题日趋增多,深化企业改革,构筑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迫切需要在我市尽快建立社会保障的政府机构——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作为全市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机构,负责各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规划、政策的制定,提出改革方案,具体协调、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等职能,以克服目前社会保障事业无一专门机构负责、多头管理的现象。近年来,我省深圳、梅州等市相继成立了社会保险事业局,并初步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陪管理网络,实行统一基金、统一征收、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的一体化管理,这些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同时,要大力发展我市就业服务事业。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工作开展的一项新兴事业,它包括职业介绍、转业训练、生产自救、失业救济等项内容。通过发展就业服务事业,为宫余职工安置提供职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岗位咨询,为失业职工再就业提供机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目前,市、区劳动部门和工会等群众组织均兴办了就业服务事业,但无论规摸和数量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还必须要继续大力发展。

3.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多渠道逐步分流企业富余职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政府必须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对企业富余职工的流向进行有效的引导。一是企业安置,应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企业在解困转制的过程中,通过采取拓展多种经营、组织劳务活动、发展第三产业.、综合利用资源和其它措施,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使富余职工得到合理安置,走上第二次创业之路,避免把过多的富余职工推向社会。二是行业调剂。有的企业单靠自身能力很难内部消化富余职工,应通过采取行业调剂的办法解决。在行业资产优化重组、资源优化重新配置的过程中,强调多兼并,少破产,利用各自不同企业在开发房地产变现资金的优势、设备技术优势和人才的优势,择优重新组建一个企业,实行行业内多个企业连环解困。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在行业内的企业中对富余职工实行带资有偿安置。三是个人谋职和社会帮助相结合。要鼓励富余职工自谋职业,社会通过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提供职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服务,帮助其重新就业。在分流安置富余职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促进富余女职工合理安置和再就业`保障女职工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竞争。政府还应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根据企业富余职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建立我市医疗保险制度。

四、建立我市社会保障基金,保障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随着深化改革,部分困难企业由于历史债务过重、生产经营困难、严重亏损,不得不被迫关闭或破产。仅去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便肴5户关闭,2户破产。今后还将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失业期间按有关规定享受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主要靠企业缴纳和政府财政补贴。为保障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应尽快建立我市社会保障基金。基金的筹措可考虑由市政府财政补贴,企业上缴利润中划出部分,在解困转制企业开发房地产、出让产权变现资金的净收入中拿出部分砰办法解决,以解决解困转制企业人员的安艺、支付退休保险、医疗统筹等费用,为推进企业解困转制和卸下包袱,促进其走向市场创造条件。

5.加强职工转岗培训、提高职工索质和再就业的竞争能力。

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企业的成败和个人就业的难易。目前企业富余职工中文化技术索质普遍偏低或技能单一,在竞争上岗和再就业碰到许多困难。全面提高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是他们实现合理安置和再就业的重要条件。要加强对富余职工、失业职工的转岗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新的就业要求,增强再就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要实行定向培训,做到有的放矢,这是确保下岗人员和失业职工得到及时有效安置的关键。同时,发挥政府、企业、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支待下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培训网络。

5.严格控制外来劳工进城,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外来劳工如潮水般涌进城务工。据统计,我市现有外来劳工40多万人,他们为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不少领域中外来劳工所从事的工作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除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因素外,大量外来工涌入城市,也在许多领域对本市劳动力就业和富余职工的安置形成巨大冲击。因此,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工种仍需适当吸纳外来人才之外,有关劳动部门应严格控制外来劳工进城。尤其是解困转制企业现有的外来临时工、合同工、劳动合同期满一般不应续约,把清退出来的工作岗位合理安置富余职工。同时,要将劳务输出作为我市的一项事业进行大力发展.对劳务输出的方向.模规以及管理体划、政策作出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的渠道,广开劳务输出的领域。还应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扩充吸纳就业能力。

6.重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重要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在解决解困转制企业富余职工、失业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应重视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参与作用.在调查、讨论研究和制定有关企业富余职工、失业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时.应吸收工会参加,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工会也要主动向党和政府反映广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要积极参与企业深化改革,推进企业解困转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通过职代会讨论制定。工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发扬职工当家作主精神,开展双增双节的劳动竞赛,为企业扭亏增盈,走出困境多作贡献。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坚决反对和制止企业随意大量裁员,积极配合企业行政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大力兴办工会企事业,扩大职工就业渠道。继续创办和办好职业介绍所,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咨询、为下岗、失业职工重新安置和再就业提供服务。要建立和完善职工解困济难基金,开展职工互助保险,继续实施“送温暧工程”,努力为困难职工多办实事、好事,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总工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