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财贸系统富余职工情况调查
今年5月中旬,我会对省直财贸系统和广州、深圳、汕头、潮州、揭阳、梅州、江门、柴庆8个市的内贸、外贸部分企业富余职工状况和安置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下发调查表、深入基层单位、召开座谈会、抽样统计等形式,了解分析当前富余职工的流向、安置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富余职工的安置情况及做法
近年来,随着企业“转换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和实行“抓大放小”等深化改革措施,使企业出现相当比例的富余职工,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这次对我省财贸系统1,840个企业,22.2万名职工的调查统计,至1995年底止,安排在岗职工1.5万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79.74%;富余职工4.7万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0.2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从富余人员所占(职工总数)比例分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如广,州(含财贸省直)、深圳、江门等市比例较低,在5%以下;边远山区比例偏高,如梅州市达45%;汕头市也在30%左右,而潮州市比例最高,达55.2%。不同系统差别也较大,如外贸系统在5%以下,商业系统占15%,粮食系统占25%,供销系统占30%。
我省财贸系统各级党组织、企业行政和工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根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和《广东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的规定,努力贯彻落实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积极想方设法妥善搞好富余职工的安置和生活安排。
一方面,想方设法拓展经营,广开门路分流富余职工。一是通过新建、扩建和改造门店;利用所处优越地理位置或空闲场地,开拓多种经营项目,增加经营网点,让富余职工增加再就业机会。平远县石正粮所,共有干部职工50多人,企业转制后,出现40多名富余职工。他们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近8万元,利用靠近公路的优越条件,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新增门店26间,扩大经营面积350平方米;利用闲置场地兴办了一个停车场和一个苗圃场,使40多名富余职工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二是注入资金扶持,实行生产自救。深圳市外贸集团公司属下的龙腾商场,本属关停并转的单位,共有42名员工耍下岗,其中多数是40多岁的女员工,集团公司为了安排她们的出路,拨出125万元启动资金,帮助她们将商场继续经营下去,使这些员工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三是采取组织调剂或自愿组合,重新安排上岗。汕头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将下岗男青年职工集中起来成立仓库装卸班,把下岗女职工集中编成包装班,使这些富余职工得到合理分流。同时,批准同意10多名下岗中层干部,自我组合到下属子公司分别承包4个部门,他们重新上岗后,1995年全年共创汇近100万元,并做到盈亏平衡。四是兴办工会实业,积极协助行政安置富余职工。省华大物流总公司工会兴办了华志物流有限公司,为总公司安置了62名富余职工,占富余职工总数的83%。
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一是实行待岗培训,经考核后,重新安排上岗。二是准予请长假、限期放假或短期轮休,在休假期间只发给基本工资或基本生活费。三是停薪留职、自谋出路。对这类人员企业不再负责任何工资福利,只保留劳动关系档案,且每入每月需向原企业缴交几十至一百元,由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四是办理企业内部退休。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经本人申请可办理企业内部退休,享受退休职工同等待遇,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五是沉职供养。对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宫余职工,给予照顾办理离职供养,除奖金、岗位津贴外,其余待遇同在岗人员。六是一次性买断工龄。对巳在外谋得固定职业的富余人员,以自愿为原则,可给予办理一次性买断工龄补偿,并解除他们在企业的劳动关系。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形式,以企业内部分流安置为主,使一批又一批的富余职工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深圳市外贸集团公司去年有16家企业关停并转,涉及正式职工1,289人。他们采取生产自救、霞组公司、挂靠保留、整体产权转让(含职工)、内部调剂、内部退休、优惑说出(不收住房)等J.O项措施,并投入1,100多万元安置费,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127人。而企业内部确实无法安置的126人,也到市劳动行政部门办理了待业手续,在待业期间由劳动行政部门发给每人每月200多元生活费。
二、当前富余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省财贸系统对安置富余职工做了大篮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I.富余职工安置水平不平衡。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实力、经济环境的差别,造成调剂安置力度的差异很大,在安置工作中的成效反差也就很大。一是地区之间安置不平衡,深圳市由于企业规模较大,经济条件、经营环境等条件较好,富余职工安置的比例一般可达到70%。而地处山区的市,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经济条件、经旮环境较差,富余职工较多,富余职工安置任务重,困难大,因此,安置比例一般在20%左右。特别是县以下企业分散、小型,经济底子薄,应变能力差,安置富余职工的比例更低。二是系统之间安置的不平衡,如外经贸系统在前几年经营效益普追较好,经济底子较厚,富余职工少,即使是少数企业由千经营不善,导致关停并转,通过集团公司统筹安排,也能够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其比例一般在90%以上。汕头市外贸系统今年1月底止,有富余职工2260多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7.8%,到3月底止,巳基本得到了妥善安置。同是汕头市的粮食系统去年底有富余职工847人,目前重新安排再就业职工400人,占富余职工总数的47.2%。而汕头市供销社系统就更差,去年底有富余职工553入,由于近三年来企业经营不景气,亏损面达85%(总公司本身也亏损5千万元),负债重,银行巳不再给予贷款,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加上归还侨房,门店拆迁,经营网点减少,难于自行安置富余人员重新再就业。目前,整个系统22个企业将近一半的企业靠借钱发工资,长此下去,不但原来的富余职工无法安置,将会有更多的职工下岗。此外,企业与企业之间安置富余职工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趴富余职工逐年增多,安置难度增大。当前企业因承包、租赁、赎买、抵押、以及合资、合作、转让等,改变了原企业的经营项目或重组企业,而不再聘用原企业部分或大部分职工,致使下岗人员数目增多,比例增大,富余职工安置难度越来越大。梅州市商业、粮食、供销系统,94年的富余职工有12,093人,占职工总数的29.5%;95年的富余职工有16,266人,占职工总数的41.1%,比上年增加4,173入。
3.缺乏民主决策和维护力度。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决策,对制定和实施涉及职工权益(包括富余职工安置)的改革方案措施,透明度不高,个人说了宾,损害了职工权益,造成职工不理解、意见大,上访、投诉增多;甚至有的经营者,籍口裁减人员,随怼辞退职工,把宫余职工推向让会。
4. 年龄侚高,素质偏低,重新就业难安排。在富余职工中,大部分是由于职工自身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无技术专长,年龄倘高,特别是女职工,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再想上岗或转岗,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或门路,难于重新安排再就业。如这次对省财贸直属商业、粮食、供销、食品单位富余职工调查统计,富余职工共403人,其中40岁以上的203入,占51.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205人,占50.9%;无技术人员313人,占78,9%;生产、后勤人员315人,占78,2%。趴待遇倘低、基本生活难保障。由于大气候的影响或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有些企业经营效益差,亏损较严重,安置费紧缺或对富余职工安置重视不够,使部分富余职工生活费发放数额俯低,甚至有时候还领不到,生活比较困难,以至得不到保祥。揭阳市物资回收公司去年经营亏损超过100万元,安置货紧缺,在60名富余职工中(其中门店职工30人),每人每月发生活费多的200元,少的只有几十元。潮州市财贸系统去年底有富余职工13,085人,占职工总数的55.2%,其中停发工资、补贴的有3,859人,占富余职工总数的29.3%。
三、进一步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的意见及建议
做好企业富余、失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计民生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要不断研究新悄况、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推进富余、失业职工的安置工作。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程度和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的。要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失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安排的根本出路,在千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发展企业生产,搞活经营,广开就业门路。在巩固发展现有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生产经营网点和项目,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行开发性安置,使更多的富余、失业职工能够蜇新上岗,再就业。
(二)落实安置办法,规范安置工作。近几年来,我省财贸系统大部分企业都能按照有关规定,想方设法做好富余、失业职工的安置工作,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够锐范的现象,各企业之间也有差异。因此,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和《广东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以及抓好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的宣传、贯彻。各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研究切实可行的安置措施,坚持企业内部消化的做法,不随意将富余职工推向社会。同时,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配套、完善中,落实各项保障规定和措施,保证富余、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三)加强教育,更新观念。在当前新形势下,企业工会要在积极协助行政创造安置富余职工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职工进行深化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更新传统就业观,从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在国有企业“从一而终”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理解、支持、参与深化用工制度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就业或重新就业,改变那种“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的现象,根据自身素质条件在企业或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就业位置。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的竞争力。目前,在企业富余职工中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职业技能单一,在竞争上岗和再就业上碰到许多困难,加强富余职工技能培训,特别是定向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再就业的竞争力,是他们实现合理安罣和再就业的重要条件。因此,只有通过发挥政府、企业、工会和社会团体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的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培训网络,才能实现普遍提高富余职工再就业竞争的目标。
(五)加强外来劳动力资源管理,实施富余、失业职工优先安置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大噩的外省劳工和本省农民工涌入我省城市,虽然他们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对我省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富余、失业职工的安置形成了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立例加强对外来劳动力资源管理,并明确企业招用外来工,应征得企业工会同意;严格各类企业、甚至个体户用工。
除一些特殊行业、工种仍需适当吸纳外来人才之外,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服务工作,应严格控制招聘外来(主要是外省)劳力,特别是企业现有的外来临时工、合同工,其劳动合同期满后一般不应续约,把清退出来的工作岗位合理安置富余职工。
(六)实施照顾性政策,扶持富余、失业职工生产自救。目前的富余职工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积极贡献,而工资收入长期偏低,积蓄不多。如果企业无法安置,把他们推向社会的话,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因此,要制定实施照顾性政策,扶持他们进行生产自救。对于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连续工龄10年以上的富余、失业职工,到社会上做个体经营者的,建议由国有资产增值部分拿出一点,企业自有资金拿出一点给予他们补偿外,税务部门要给予减免1—3年的所得税照顾,扶持他们解决生活出路。
(七)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是职工利益的重要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当前转机换制、深化改革中,要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作用。首先,要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对制订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应有工会的积极参与,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沁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其次,要加强《劳动法》贯彻执行的监督,特别是对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保证连续10年以上企业工龄的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的落实,切实保护好老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协调好企业劳动关系,坚决反对和制止企业随意大氢裁员。第三,积极推行建立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粲体合同,从整体上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保陓职工的菇本生活,促进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