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经济 对工会工作影响的几点思考

一段时间来,各级工会组织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接下来,工会组织应继续紧紧围绕工会的职能,在“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为社会和谐”上开创新局面。



背景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由此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2018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当前经济工作提出指导:“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同步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共享经济”作为新词汇于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平台经济”也于2018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方兴未艾,网约车驾驶员、网络送餐员、网络主播等新服务行业类型的出现,第三产业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经济、高效和精准的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时间上是基本重叠的,在操作上则是相互促进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不仅有效吸纳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资源,也通过新技术有效地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提高了服务业的水平。

在国家经济政策重大变革、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之际,职工群体身处时代大潮之中,亦将面临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职能服务职工,成为工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是四大生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优化这些要素的配置。其中,劳动力供给的改革必然影响劳动关系的形成、运行。总的来说,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劳动力成本的控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雇佣灵活性的提高。

关于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产能过剩的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效能。企业关停并转带来职工的失业与再就业,劳动力资源从产能过剩产业流向其他行业和产业,这对其他劳动技能门槛较低产业的就业人员带来了潜在竞争压力。对此,中央已有预案。2016年4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保持就业基本稳定,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员工就业问题,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又帮助他们提高再就业能力。

关于对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根据中央的部署,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企业生产成本包含了企业用工成本,其中就有劳动者工资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后者主要是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当前,社会保险费率水平及缴费工资基数的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近期,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国地税合并后,社会保险费将由税务局征收,由此引发了焦虑。甚至有研究机构测算出因征收机关的变化,“企业与个人或将补缴近2万亿”。为化解企业的忧虑,2018年9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已定减税降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同时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保险费率将呈现下降的趋势,以此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同时,早在2016年,人社部就决定延长最低工资调整的周期,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两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原则上不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标准是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制定标准的锚,其调整周期由几乎每年一调的频率延长为二到三年才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这部分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速度。

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劳动生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其主要措施是提升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高层对“万众创新”以及“工匠精神”的提法就是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政治表达和社会动员,各级财政也增加了对职业教育及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既有利于劳动者自身能力的积累,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于雇佣灵活性的提高

雇佣关系的宽松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平台经济的出现,因其主要的模式是“平台+小微企业”,或者“平台+个人”,这改变了传统服务行业的就业和工资结构。与以往“雇佣关系、8小时工作制”相对应,“自我雇佣、灵活就业”成为平台经济体就业的关键词。有大型平台公司的研究机构宣称:“未来20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中国高达4亿的劳动力将通过网络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不管是否夸大其词,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影响下,雇佣关系的宽松化不可避免。

二、工会组织的应对之策

一段时间来,各级工会组织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化解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中职工安置和转岗工作,困难职工救助帮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接下来,工会组织应继续紧紧围绕工会的职能,在“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为社会和谐”上开创新局面。

一是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立足长远,推动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广大工会干部必须革新知识储备,从过往经济发展旧动能的知识框架中走出来,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充分认识劳动力作为生产供给要素对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会干部还要更新知识结构,及时补充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运作原理及对劳动关系的深刻影响的业务知识。各级工会也要将这部分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行业知识及时补充到工会干部的常规培训中,为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二是直面平台经济下工会组建工作的新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会组织要巩固现有的组织阵地,为因企业关停并转职工安置所引起的工会组织关系变动提供顺畅快捷方便的转续,确保受影响的职工不因改革而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积极适应平台经济带来的劳动关系宽松化、时空的分散化的趋势,加强地区间工会组织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要针对平台经济劳动者日常工作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加强网上工会、掌上工会的建设,为职工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入会服务。

三是增强对涉及社保问题的敏锐性。

社会保障制度事关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当前社保缴费费率及基数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降低社保费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国务院也明确严禁有关部门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但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社保仍然是法定义务。以2014年裕元鞋厂涉及社保的职工重大群体性事件为鉴,工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倡导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理念,避免社保问题成为劳动纠纷的矛盾点和职工情绪的宣泄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工会组织作为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有关社保政策的制定过程,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工会源头参与的力度。

根据全国人大的工作安排,《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已经被确定为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事项。新业态、新技术不可避免对传统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将很大可能性成为此次修法的内容之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十年来,关于其对企业雇佣及管理灵活性的限制,提高了企业雇佣及解雇的成本的争议一直没有断绝,而此次修改,该议题很大可能性会借机新业态的出现再次成为焦点。正是成文法律滞后于实践,对于如何认定和识别平台经济(网约车驾驶员、网络送餐员、网络主播等行业)平台与从业人员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商业合作关系,需要工会发挥与法院、劳动人事仲裁院的三方联席会议制度,结合现实问题更好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确保新业态、新技术行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做实职工维权基本职责。

2018年以来,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一改多年来平稳的态势平稳,在上半年已经呈现较快上涨的局面,这可能是趋势拐点的信号。这就要求我们工会进一步做好职工的法律服务工作,发挥企业工会法律顾问制度以及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作用,在基层处置好劳资纠纷,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六是切实担负起工会帮扶的职责。

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涉及职工的转岗和失业,应继续密切关注在去产能、出清僵尸企业过程中职工的安置和保障问题,深入开展职工就业服务,努力让每一名职工就业有出路,多渠道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促进其转岗就业创业,并结合推进城市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工作,继续发挥“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工会传统品牌的作用,妥善解决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切实协助党政补齐民生建设短板。

□ 作者单位:汕头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