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业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使送温暖工程形成“三化”

云浮市是一个新建的地级市,全市有企业1219家,职工人数近10万人。目前,破产企业2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有88家,占全市企业总数7.2%,涉及职工7197人,占全市职工总数7.1%。根据统计,全市下岗职工4975人,失业人员6853人(其中失业职工3386人);已安置下岗职工1881人,安置了失业人员2977人(其中失业职工1084人),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为38%,失业职工安置率为32%。但全市还有困难职工4774人,其中特困职工2814人。针对我市贫困职工多,而新建市资金紧缺的状况,我市各级工会以办好工会实业为基础,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多方筹集资金,努力使“送温暖工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去年,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发放解困款210多万元,慰问了107个企业,慰问困难职工达29812人次,今年到目前止,我市各级工会在党政的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又筹集了资金近238万元,陆续开展对特困企业和特困职工的慰问,从而为密切各级党政及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维护新建市的安定,稳定大局,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把实施“送温暖工程”摆上党政工共同议程,齐抓共管。一是领导重视“送温暖工程”。两年多来,我市各级党政工领导十分重视“送温暖工程”的实施,经常研究送温暖工程中的有关问题,市的主要领导亲自抓送温暖,经常过问职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多次指示我们要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的调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市委书记吴驹贤于97年4月委托市总工会、市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查组,为市委、市政府开展“送温暖工程”提供决策依据。最近吴书记又指示要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解困工作,并由常务副市长梁清林主持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做好我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解困工作,把再就业和解困工作摆上了党政工的议事日程。二是成立机构,加强对“送温暖工程”的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每年春节前,我市的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并由市、县两级的主要领导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政府有关部门协助,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去年,省委副书记张帼英、省总工会主席陈冰等率省春节慰问团在市委书记吴驹贤、市总工会主席李慧敏等同志陪同下到我市困难企业、特困职工和劳动模范家里去慰问,并分别送上慰问金。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社会共识。引起了政府和各部门对解困和再就业的高度重视。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市委报刊、工会的刊物、电视、电台等社会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送温暖工程”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形成了社会声势,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四是党政重视,政策上为“送温暖工程”开绿灯,规定特困职工凭特困职工证到市场经商可减免市场管理费,而到医院看病则可减免挂号费和注射费。去年,为了给我市解困救急基金会筹集资金,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工会大力兴办工会实业,市委、市政府均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如我们在兴办职工消费合作总社时,市委、市政府根据有关文件和精神给予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我们在兴办广州赛马会云浮智力竞猜站时,市委、市政把广州赛马会规定给当地政府的公益基金部分,全部无偿划给了市总工会,规定其中的0%拨入解困基金会,另50%用于返还该站的固定资产投入。

二、“四个一点”筹集资金,拓宽扶贫领域。成立地级市总工会以来,针对新建市资金紧缺,特困职工多的现状,我市各级工会通过“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送温暖”资金,为实施“送温暖工程”走向“三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四个一点”即干部职工捐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兴办实业盈利一点,上级工会支持一点的办法。如去年4月份,市府批准市总工会成立“市直解困救助基金会”,并从财政拨款20万元给基金会作启动基金,今年又拨出13万元专款作为市直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经费。在每年春节前的送温暖活动中,省总工会都拨出一定的资金支持我市送温暖活动的开展、在“四个一点”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兴办实业盈利一点这个办法。两年来,我市各级工会以办好工会实业为依托,为“送温暖”工程筹集资金,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两年来,我们共兴办了旨在为我市解困基金筹集资金的广州赛马会场外竞猜站3个,为职工提供平价名优特商品的职工消费合作社2个,成立解困救急基金8家,有力地支持了送温暖活动的开展。如市总工会兴办的广州赛马会云浮智力竞猜站每月拨入市直解困基金的资金约为1.5万元,自开站以来共为解困救助基金会筹得资金17万元,并通过这些资金,每月为市直150名特困职工免费提供解困米20斤、油1斤,盐1包。去年全年共发放大米25440斤、油1272斤、盐1272包。这样通过“四个一点”的办法,去年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210多万元,用于慰问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

三、建立特困企业、职工档案,健全制度,使“送温暖”工程形成“三化”。两年多来,我市各级工会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着力使“送温暖”工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一是建立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三级档案。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全面情况,在过去的两年,市总工会分别对全市的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在市、县、基层三级分别建立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档案。市总工会统一印制困难企业、困难职工情况统计表,由基层工会调查核定填写并定期向县(市、区)工会报告,县(市、区)工会审核后报市总工会,再由市总工会综合汇总。现在,全市对38个特困企业和560名特困职工建立了档案。三级档案的建立,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摸清了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底数,及时掌握动态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开展扶助。二是健全各项制度。我市各级工会在实施“送温暖”工程时,也十分重视向制度化发展。比如:市意工会在发放特困职工生活必需品时,十分注意特困职工的资格审查,规定家庭人均生活水平低于100元者才能领取特困职工证,并由市总工会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凭特困职工证定时、定量领取救济食品,规范了特困职工救济食品的发放制度。市总工会还规定每年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为送温暖时间,遇特发情况,特别慰问,并形成制度加以确定。如:去年中秋前,市总工会干部职工捐资近3千元,由市总工会的正、副主席亲自带队,慰问了患肾病的云城区竹园中学练志坚老师,使他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而今年]月份,市总工会从解困救急基金中拨出资金2350元慰问了市化工厂患血液病的特困职工关冠忠同志,帮助他渡过难关,把党和人民的温暖送到他的心上。至此市总工会已制定和完善了解困救助基金会受赠制度、发放制度等。

四、实施“再就业工程”,巩固了“送温暖”工程效果。据调查,我市有失业职工6853人。为帮助这些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我市各级工会积极协助行政做好企业富余人员及失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一是企业内部消化,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开办第三产业,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职工素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安排下岗职工社会寻找就业门路给下岗职工,推荐他们就业。如新兴县总工会职工学校,根据企业改革,职工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职工处于待岗、下岗状况。为了帮助下岗待业职工再就业,他们一方面深入到基层单位,了解工厂、了解企业急需的各类技工型人材,另一方面将全县下岗待岗职工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再就是主动与发达地区联系,将受培训的下岗待业职工,输送到急需人才的基层企业、厂矿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两年,经该校培训输送到各地各部门再就业的职工达2000多人次,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巩固了“送温暖”工程的效果。

今后我们必须将“送温暖”活动持续下去,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和社会化。为此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配合政府深化企业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生产,搞活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二是教育职工冲破传统观念,走出心理误区,端正择业观念;三是加强职业培训,培养职工一专多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四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为企业富会职工的分流和人员流动创造有利的条件;五是政府部门要积极扶持发展私有企业,以解决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六是开拓劳务输出的新路子,把有一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下岗、失业职工组织起来,进行有内容的再培训,培训合格职工向境外企业输送;七是要大力发展工会系统的职业介绍机构,工会系统的职重介绍机构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努力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免费服务,并优先介绍下岗、失业职工转岗就业,使他们早日能够得到安置;八是要营造就业基地,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办好工会自己的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职工消费合作社,有条件的可发展下岗职工集市贸易市场,要开辟和发展社区“家庭经济”,组织下岗、失业职工从事钟点、托幼、修理、搬运、清洁、保安等服务性工作,使更多的下岗失业职工能够得到安置。

  (执笔:梁子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