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自强不息

编者按:“五·一”前夕,省总工会表彰和奖励了一批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状”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其中有“广东省下岗职工创新业标兵”,“广东省依靠职工办金业优秀经营者”,“广东省扶助安置下岗职工先进单位”和“广东省依靠职工办企业光进单位”,这些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充分展示了下岗职工失业不失志,努力创新业的精神风貌,以及如何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扶助安置下岗职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期选登部分典型材料,以飨读者。



我叫黄碧莲,曾是深圳亿达实业公司的一名员工。1995年初,公司因经营不善,包袱沉重,被宣布停业整顿,于是我下岗了。我文化程度不高,只有高中水平,年龄接近“知天命之年”,家庭负担较重:大儿子高中毕业待业在家,二儿子念着中专急需钱用。

也许应验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句老话,在我情绪低落,最需要关心和安慰的时候,丈夫不但不加理会,反而经常吵闹不休,夫妻矛盾一天天加剧,我们只好分居。“天哪,老天爷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这个家怎么办?”我常常背着儿子暗自掉眼泪。自怨自艾一段时间后,我慢慢醒悟过来。深圳不相信眼泪,为了生活,就得振作起来,寻找一种自食其力的谋生方法。天地之广,工种之多,难道就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我不相信。经过调查和观察,我把目光投到数以千计的打工仔打工妹身上,大多数工厂企业没有早餐供应,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顾客,就是我的用武工地和服务对象。我抓住这一机会,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天早上五点钟,我从批发处运回来一箱箱刚出炉的面包、馒头,然后叫儿子骑上家里的一辆旧自行车到各工业区售卖。卖光一箱再运去一箱。看着大儿子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的样子,作为母亲的我不知有多心痛,但为使二儿子能继续读完中专,为了应付家庭生活的一切开支,只有多卖面包。我硬起心肠给儿子下“军令状”:“面包卖不出去,晚上十二点也不准回家”。大儿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当他汗流浃背、神色疲惫地回到家把空箱给我看时,我的眼圈红了。就这样,我们母子俩起早摸黑、风雨不改,面包店销售量越来越大。为了自己握有自主权,不受货主操纵,我萌发了办面包厂的想法,儿子也大力支持。1995年秋,我问亲威朋友借了部分资金,加上自己的积蓄,办起了第一间面包制造厂。

我知道,自己对经营管理并不在行,只有边干边学。我及时了解各种市场信息紧紧把握市场动态,生产的品种不仅有面包,还包括慢头、水晶包、合桃酥、马蹄糕、糯米糕、年糕、蛋糕等十几个品种。供应的市场不仅仅在深圳,还运到广州、惠州、淡水和顺德等地的宾馆、酒楼和食品供销点。由于面包质量上乘,工厂信誉好,业务不断发展扩大。工厂员工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增加到三十多人,并购进了三辆汽车。考虑到节约成本开支,我权衡再三,决定在珠江三角洲挑选一个适当的地点再办一间面包厂。1996年3月8日,我在顺德创办的第二间面包厂剪彩开张了。这间工厂的规模比深圳第一面包厂还要大,日产面包三千袋。同时,还附属办起了一个饲养量一百多头猪的养猪场。为了开辟销售渠道,我向市工商部门领来一张营业执照,利用自己居住一楼的有利条件,把住房的一角辟为一间小卖部,专卖各式面包和糕点,生意还不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这时,我的丈夫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回来帮助我。我不计前嫌,原谅了他,派他到惠阳市的销售点负责管理工作。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从不名一文的普通下岗女工一跃成为拥有三家企业和数个门店的老板,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是我并没有满足,我深深领悟到,市场的竞争是无情的,未来的挑战是激烈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利用工余时间报名参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去年,在我生日的时候,两个儿子问我最需要什么礼物时,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就给我买一台电脑吧!”现在,我不仅自己挤出时间学习电脑,还鼓励两个孩子也要学。我很坦率地对儿子说,时代在进步,现代人不懂电脑等于文盲,不会开车等于废人。最近,我又向市工商部门申办了一家公司,名叫“深圳秦魏食品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公司产品的商标,准备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各地大商场,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回顾一年多来的创业纪历,我对下岗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下岗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么面对,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都无济于事。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只要肯吃苦和勤奋,就能找到生存出路。女人不是天生弱者,只要正视自我,转变观念,自强不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