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看下岗和安置的辩证关系

当前,国有企业部分工人下岗和培训安置是一极其严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下岗工人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国有企业承担了就业安置的社会任务,使得我国国有企业中沉淀了大量的富余职工。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企业减人增效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切要求精简不必要的人员;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劳动力又需要转移。因此,裁员减人,职工下岗,成了历史的必然。

职工要下岗,劳动力要转移,带来的结果是妥善安置。而下岗和安置成了一对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有人说,下岗势在必然,是无情的抉择;安置呢,只能量力而为,也难以带有什么人情味。换言之,轮到谁下岗,谁倒霉,安置到什么岗位或是自谋出路也只能各安天命,由不得你挑肥拣搜。

这种论调显然是错误的,如若此论成立,与资本家的“炒鱿鱼”、“吃无情鸡”何异?社会主义的优越何存?紧紧依靠工人阶级何在?

我们认为,教育和引导职工认识下岗的必然以及转变择业观念;同时又广开就业门路,让下岗职工掌握就业技能,满腔热情地善待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把无情的下岗变成温馨的安置,才是可取和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这能不能办得到?

能。我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就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新鲜的经验。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创办比较早的一家国有企业,拥有下属全资控股企业8个,合作企业5个,固定资产5亿多元,员工5400多人,营运线路70多条,营运车辆1600多台,日客运量100多万人次,是深圳特区公共交通的主力军。

公交集团过去创造过辉煌,今天和将来更要创造辉煌,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改革步步深入,1992年11月,该公司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汽车无人售票,一举获得成功,公司的人车比例由原来的8比1,减少到4.3比1,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28万元提高到6.6万元,综合利润由400多万元上升到2000多万元,公司经济利益大幅度提高,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但是,改革促进发展的同时,公交集团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随着无人售票的全面实施,先后有1800名乘务员成了富余劳动力,面临着下岗的威胁。

如何对待富余的1800名乘务员?

摆在面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种是:以减员增效为藉口;以素质低,年纪偏大为籍口;以合同期满为藉口的言之有理的措词,无情地将她们推向社会。另一种是:充满热情地关心、爱护她们,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增设必需的岗位;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她们掌握新的技术,让她们适应企业的发展,走上新的岗位。

公交集团选择了第二种,把无情的下岗成有情的安置。

因为公交集团的领导者们深谙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不妥善安置好1800名下岗员工,势必对员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既有违公司改革的初衷,也会使改革取得的成果丧失。因此,他们结合公司的发展实际,广开门路,多方安置,积极主动做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到公司的富余人员全部在内部消化,决不能简单地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等作理由,将宫会人员推向社会。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公交集团为了造就一个稳定的局面以利特区改革和发展,他们在95年8月一次性接收并安排了被外单位裁下岗的员工家属80多名,96年收本市失业人员107人,97年接收100人。开创了“想大局,求稳定,同发展”的先河。

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为职工排忧解难

职工们一旦离开熟悉的岗位,成为“富余劳动力”,那种彷徨和苦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思想问题,不满情绪,油然而生,有的说:“当年为了待区的建设,公司的发展,我们曾经住过铁棚,吃过苦,在灰尘滚滚的深南大道上卖过票,如今条件好了,反而要我们下岗?!”觉得不公平;有的则埋怨:“大好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公交事业,怎能人到中年以后就不要我们呢?”心中十分委屈。

面对这些议论和不满,公交集团的领导们没有简单的批评和反驳,而是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为职工分忧,带领职工发扬特区人敢闯、敢为的精神,探索安置富余职工的新路子。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吧工认识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是大势所需,势在必行,也是使特区向国际性城市靠扰,与香港接轨的需要,从而在思想上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支持改革;另一方面,则采取有效措施,广开门路,多业多岗,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员工。他们分别以培训司机、修理工,设立清点零钞岗位,增设卫生服务岗位等办法,使下岗员工找到了各自的新岗位。

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所想,为下岗员工想方设法,排忧解难的结果是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坚定了广大职工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着眼于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安置下岗职工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我们不能为安置而安置,而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尽我们所能,加强对下岗员工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她)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走上新的岗位,发挥新的作用,创造新的业绩。

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置下岗员工的新鲜经验中,尤其可贵的是,他们的安置工作既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更着眼于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根据下岗员工的年龄、文化和身体素质情况,分门别类妥善安置: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安排后勤服务性工作;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员工,组织他(她)们学习汽车药驶和修理技术,从更新观念和提高技能入手,使他(她)们的自身价值得以升华。几年来,该公司先后共培训转岗司机500多名,其中,女司机就有300多名。

过去的乘务员,如今成了汽车驾驶员,职工们的喜悦和自豪可想而知了。公司并不满足于此,在工会女工委的大力倡导下,经集团党政工同意,于97年“三八妇女节”成立了“三八”线路,在该线路的近200名员工中,70%以上是转岗女司机。“三八”线路运作近一年来,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三条线均被集团评文明线路,其中10路线于今年二月底被省妇联和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巾幅文明示范岗。

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置下岗员工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就是只要我们对职工倾注衷情,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处处为他们谋利益,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下岗是无情的,但安置却是有情的,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