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基层组织的危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工会,已经走过了48年。48年来,国家的兴衰成败与工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工会既有过建国初期的辉煌,也有过“文革”期间的消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工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然而,工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基本上仍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逐渐显露,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最近,我们专就广东工会基层工作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实实在在的危机反映出工会工作的差距和潜在问题。迫切需要各级工会干部予以正视和采取对策。

危机之一:企业建会率不足30%

据广东统计年髓统计,至1996年末,广东省企业总数为153222个。其中工业企业43408个、建筑施工企业2031个、贸易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97504个、餐饮企业8513个、旅游机构(包括旅行社和酒店)1529个、邮电企业287个。而据1997年6月广东工会基层组织名录库的数字,有名有姓的企业基层工会总数为22899个,仅占1996年末企业总数的14.9%。广州市新滘镇,1996年乡镇企业总收入为34.2亿元,为广州市属20个镇的第一位。至1996年底,全镇登记企业约250家,而已建工会的仅为45家,占18%,与全省企业建会比例差不多。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省统计局的数字包含了登记后实际未开业和人数不足25人的企业,这样的比例不准确。站且推论企业总数总有一半是应当减除的,那么,企业建会的比例仍不足30%。而且,全省基层工会名录库的数字已包括了铁路、金融、民航等企业基层工会数,而上述广东统计年槛的数字未有包括这部分企业。因此,这一比例还是属于乐观的推算。如果单就某一新经济组织来看,比例就更低了。至1996年末,全省共有私营企业34819家,而同期已建工会的私营企业为633家,仅占1.8%。

再看看近年企业发展和工会组织发展状况。1990年至1996年,工业企业从30404个增加至43408个,增长了42.7%;建筑施工企业从686个增加至2031个,增长了196%;批发零售贸易网点从710700个增加至118370个,增长了66.7%;旅游机构从880个增加至1529个,增长了78.7%。以上5类企业及网点数,平均增幅为89.7%,差不多翻了一翻。而1990年,广东省基层工会组织总数是35253个,至1996年末为36555个,仅增加了3.7%。如果与1991年的总数37591个相比,则形成负增长。

危机之二:职工人会率不足30%

据广东统计年篮统计,至1996年末,全省职工总数为1335.36万人。其中工业企业职工6810.7万人;建筑施工企业职工132.21万人;为贸易业职工321.42万人;餐饮业职工30.44不万人;旅游业职工30.28万人,邮电职工10.31万人。而同期企业工会会员总数为348.75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26.1%。广州市新溶镇职工总数近5万人,而会员只有3千人左右,职工人会率不足10%。

除了以上企业中有70%职工未加入工会外,还有数百万在个体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职工游离于工会之外。据年锚统计,至1996年末,全省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个体经济网点中的个体经济共有99.4万个,从业人员182.02万人。如果说其中一半是老板,则尚有90多万雇工。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服务性网点,如理发店、维修店、车缝店等等还未计算在内,加上受雇于私营小企业的职工,总人数不会少于300万。这些劳动者,绝大多数未有参加工会。

从近年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看,职工队伍有了很大的壮大发展。1990年到1996年间,虽然国有企业职工由354.46万人下降到347.69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由207.62万人下降至191.77万人,分别降低了2%和7.6%,但联营、股份、外资等企业职工则从49.47万人增加到160.48万人,增长了224.4%。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从67.94万人增加到221.39万人,增长了225.9%。村办工业人数从172.34万人增加到337.86万人,增长了96%。减去国有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下降的数字,这四、五年间,职工仍然增加了407.36万人。再看工会会员发展情况。1990年末,全省会员总数为4922975人,到1996年末,会员总数仅为4664086人,减少了258889人。减少的比例为5.3%。一方面经济发展、职工增加,另一方面入会人数减少,职工入会率低就很自然的了。

危机之三:企业党政领导兼工会主席超过70%

据统计,至1996年末,全省共有基层工会36555,而当年统计的基层工会专职正副主席为9693人。姑且按这些专职正副主席平均分布于9693个基层推论,尚有26862个基层工会是没有专职正副主席的,占了基层总数的73.5%。而且,兼任工会主席的一般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如副书记、副厂长、副经理等。乡镇企业的情况更为突出。新器镇已建工会的45家企业中,除2家有专职工会主席外,其余43家全部由企业党政领导兼任,占总数的95.5%。兼任工会主席的除书记厂长外,至少是劳资科长,并无1个是工人。大工业企业又如何呢?据省工业工会所属的17个厅局统计,192个基层工会中,工会主席是兼职的有111家,占56.3%,情况要好一些。

党政领导兼任工会主席,其客观位置、思维方式、精力投入都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大多数基层工会主席由党政领导兼职的话,长此下去,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独立地位就令人担忧了。

危机引发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自主权扩大、劳动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而劳动法制特别是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又使职工迫切需要团结起来,通过团体的力量去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然而,广东企业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均不足30%,而已建立的基层工会又大多数由党政领导兼任工会主席的状况,必然使得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职工公信力大受影响,难以承担起“维护职工的合利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见《中国工会章程》)的重大责任。试想,入会的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职工游离于工会之外,建立于这一群众基础上的工会组织怎能成为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力量呢?

造成企业建会率低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后,原有的工会组织未能调整跟进,以至随着老企业的解体而消亡。如顺德容奇商业公司,是成立了30多年的老国有企业,有数百名职工,工会组织也有30多年历史。1994年企业改制分为14个由职工投资入股购买后自主经营的民营公司和门店。每个单位职工不等,多则100多人,少的只有4人。改制后大家都忙于开拓经营找饭吃,未有精力也未有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工会组织。于是容奇商业工会就不复存在了。二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而在这些企业组建工会受到观念、经费和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进展缓慢。三是工会自身在发展基层组织上固守以工业为单位的模式,对分散性的个体经济组织、小作坊、小企业如何组建工会未有加以认真研究。

职工入会率低的原因,除了原有企业解体而流失的老职工外,大量的新职工是由于所在企业或经济组织没有工会而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不少国有、集体企业,特别是外资、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即使建立了工会组织,也只限原固定工或生产骨干能加入,把大量的外来工排斥在工会大门之外。如广州某橡胶厂,是有20000多职工的国有老企业,目前占职工总数60%的约1200名外来工,就未能参加工会。

客观形势需要职工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目前的工会组织又不能适应职工的要求,于是深圳的“打工者协会”、云浮六都的“外来工自治会”以及形形式式的“同乡会”等等,就跃跃欲试了。其中云浮六都的“外来工自治会”甚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认为是“外来工自己管理自己的好形式”,工会的地位正面临着挑战,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怎样改革,不少同志都已经在思考。这里,我们提出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改革之一:采取企业和行业并举的基层组织形式,扩大工会阵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经济活跃,加上广东地区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小型加工业、贸易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大量的劳动者也就随之分散于各个小单位之中。几十年来工会基层组织以企业为单位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团结广大职工的需要。而要各个小经济组织独立组建工会开展活动,难度很大且实际效果不见得好。我们所建议设立的行业工会是以地域或街道为单位,以行业为范围的基层工会组织。如某区店员工会、某镇建筑工会,某村制衣、制鞋业工会等等。根据行业的特点,将一地区分散性就业的职工联合起来。建国初期,我国工会曾有过这一类的组织形式,但随着合作化、公私合营和计划经济的发展而撤消了,针对目前职工分布的新情况,我们相信恢复这一组织形式,将能有效地发展工会组织,将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更主要的是将能更有效地根据某行业职工的特点,发挥工会的代表和维护作用,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一方面巩固和发展大中企业基层工会工作,另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推进行业基层工会的建立,二者同时并进,将有效地开创工会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改革之二:实行机关工作和业余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革除行政化弊端。

长期以来,各级地方工会基本都是实行机关工作制度,“工人上班我上班,工人下班我下班”,工作对象以专职工会干部为主,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能配合机关工作。而企业改革后,大力压缩非生产人员,工会专职干部日益减少,兼|职人员离开岗位参加工会活动受到限制。而且随着企业管理的加强,工会干部在生产时间难以接触工人。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受到极大冲击。深圳蛇口工业区工会的同志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工作对象,实行工会活动突出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方式,将主要活动放在|业余时间进行,并在晚上轮值接待职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汕头龙湖区工会的同志,也根据外资企业工会兼职干部多的特点,把绝大部分的工会业务培训及会议放在班后和晚上进行。既不影响兼职干部的岗位工作,又保障了工会活动的开展。他们的经验应当加以大力推广。特别是对未有工会组织的外资和私营企业职工、分散在各个小门店、小作坊的劳动者,工会干部更应该实行“工人下班我上班”,发扬建国初期走家串户访问职工的优良传统,走到职工群众中去做宜传发动工作。直接面对企业做工作的各县区、街道、乡镇工会,更需要增加业余工作时间。以机关工作面向社会、以业余活动面向群众,尽最大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行政化倾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要求,使工会重新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的沃土之中,枝繁叶茂,蓬勃发展。

改革之三:大力倡导由会员直选基层工会主席,还其职工利益代表者的本来面目。

出于提高工会地位的初衷,有关方面曾规定基层工会主席享受同级副职待遇。实行10多年后,事与愿违,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使之变成同级副职兼任工会主席,不但未对工会的地位有所提高,反而限制和削弱了工会工作力量。在基层工会,“主席不干工会工作,干工会工作的不是主席”已习以为常。这一状态,已逐渐对工会的组织性质、独立地位及维护职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降低了职工群众对工会的信任。蛇口工业区工会的同志早在10年前已觉察到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工会要克服“官办”和“行政化”的流弊,领导人员是关键,而民主直选,是工会性质的根本体现。于是大力推行会员民主直选工会主席。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95年所有的基层工会都实现了民主直选主席。甚至连工业区工会的委员们都是通过层层投票、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并接受职工质询,然后按得票多少而产生的。选出的人都是职工会员们最信得过的人,每个候选人都以自己能当选而自豪。他们不孚众望,把工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虽然绝大多数同志同样是兼职的,但他们的影响和作用,与“授意选举”而兼职的党政领导截然不同。同时,民主直选使广大职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全国总工会曾肯定和推广了蛇口工业区工会的做法。但就广东目前的状况看,反响不大,“墙内开花”没有在“墙内香”,我们认为这主要是观念问题。党政领导怕工会“控制不住”,工会舍不得放弃“党政副职”带来的好处。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今天,乡镇政府首脑尚可直选,厂长经理也能直选,为何基层工会主席就不行呢?蛇口工业区大部分是外资企业,职工也大多数是外来人员,蛇口工业区党委和工会为何不怕控制不住?而且实践证明,不仅控制得住,而且在党的领导下,越干越好。整个工业区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工会成为“行政的附属”、“聋子的耳朵”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希望此文所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思考,能引起从事工会工作的同志们的关注和认同,从而为促进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