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职工群众反应强烈的几组矛盾及解决对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必然会面临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1994年以来,改革的新举措之多,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改革措施虽然是从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并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但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制约,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法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会遇到过去不曾遇到过的复杂情况和问题。这些矛盾引起了职工群众的强烈反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组:

一、企业富余人员就业的矛盾。近几年,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精简了企业人员,强化了企业管理,提高了劳动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大量的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又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企业自己消化难,因为企业的富余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过剩的劳动力,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全部消化的;另一方面,社会安置难,因为计划经济模式的企业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化过程中,企业富余人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在短时间内社会也是难以全部安置的。因此,相当部分富余人员也就成了待业人员。如前年某水厂进行内部改革,实行优化组合,精简出百余名职工。厂里只给他们发几十元的生活费,然而,他们都要养家,几十元怎么行呢?因此,导致矛盾激化,给厂里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后经厂方做工作,并安置到适当岗位上,才稳定了情绪,所以说,企业富余人员就业的矛盾不解决或解决不妥,矛盾就会相应增多,这是各级领导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物价上涨与工资难保的矛盾。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各类商品价格虽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是上升,有时升幅较大,而企业的亏损面较大,许多企业效益差,职工工资难保,职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如有的县属企业基本关闭,职工自找生路;有的市属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仅发给职工基本工资的百分之几十元的生活费;一些较大型的中央、省属企业经济也十分困难,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据了解,某企业有职工家属28119人,人平月收入50元以下的有729户,其中人平生活费仅有27.24元的有235户,人均月收入50-75元的有1700户6736人,贫困户占该企业总人数的34.59%。今年1-3月,这个企业欠发工人工资1100万元。因工资难保,生活困难,这个企业的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加,职工群众经常集体找领导反映困难,要求解决生活问题。

三、企业债券发行额大与不能按时兑现的矛盾。许多国有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向社会发行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债券,且利率比当时银行存款高出较多,期限也较短,一般是一年期至三年期。国有企业在人们心中信誉较高。这些债券很快卖完。但是由于诸种原因,债券到期持券人拿不到本息,导致群众意见很大。某单位发行尿素债券800万元,1000多名持券人到期拿不到钱,他们只好找领导。他们的情绪偏激,有的说:“拿不到钱就到发行的工商行去上吊。”有的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不还钱,我们就去卧铁轨,让全中国和全世界都知道。”还有的说:“拿不到钱,我们就去砸烂工商行。”在有关方面的协调下,经多方努力,解决了这起风波。

四、分配悬殊与心理失衡的矛盾。一些企业内部分配倒挂,一线工人工资奖金普遍低于企业干部的工资、奖金,厂长、经理的年终分红大大超过工人。有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因全体职员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较好的效益,在年底分红时经理得几万元,中层干部几千元,一般职员几百元,由于分配悬殊,引起职工群众严重心理失衡而挫伤劳动积极性,导致第二年企业的亏损,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五、干部腐败与群众关系的矛盾。有的企业发不出工资,管理混乱,工人生活十分困难,而企业的领导人照样坐高级豪华轿车,用公款请客送礼、旅游等,如某单位领导在单位三个月没有发工资的情况下,带着家属去香港、新马泰旅游,挥霍公款数万元,职工对此极为不满,纷纷投诉,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妥当处理,必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上述矛盾在企业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制约企业发展。因此,在搞活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举措中,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切实妥善措施处理好这些矛盾,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稳定的环境,使企业走出困境。笔者认为,解决这些矛盾可从如下途径来思考:

一、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超前管理。

从大局来看,我国形势是好的,是稳定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还有许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知微见著,“微而治易,著而治救之难。”从早抓起,从小扔起,从苗头抓起,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增强优患意识,加强超前管理,切切实实把企业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加强政策性调研,发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改革开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革是一场社会革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它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矛盾,如执行改革措施的偏差,群众的不理解等,因此,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强政策性调研,围绕中央和地方的改革施的出台,固绕企业本身执行政策的状况开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群众对新的政策措施的承受能力,掌握企业执行改革措施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教育职工群众,沟通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的理解,为企业和有关部门提供群众对改革措施提出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在企业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使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

二是搞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网络的建设,及时反馈社情民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完善信息工作体系。企业要根据工作实际,调整充实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在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建立一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收集职工群众的各种意见,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其次要完善信息制度建设,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正常运转。要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制,定期分析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及时调处职工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和坚持领导定期接访约访职工群众日制度,让群众有向领导直接讲话的机会;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杨通,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箭不虚发”,调控及时。再次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与当地党和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管理系统,使企业的矛盾及时得到政府的调控。三是切实做好群众敏感性问题的超前工作。群众敏感性问题是易激化的矛盾。如债券问题、工资问题等一些涉及改革和群体利益的问题,领导要亲自出面,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好。

二、抓住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化解工作。

处理任何矛盾,一定要抓住特点,才能提高解决矛盾的有效性。当前企业这五组矛盾的特点是:

1、内容上的政策性与形式上的群体并存,这五组矛盾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改革政策关系密切,其表现形式多为群体反映问题。

2、时间上的突发性与情绪上的偏激性并存。这五组企业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严重,有的地方轻微,严重的地方可能引起职工群众突发上访,上访职工群众往往偏重于自己的利益,在反映问题过程中情绪表现较为偏激,有时还冲击机关。

3、涉及面的广泛性与处理上的复杂性并存。这五组矛盾牵涉的人员多,涉及的部门广,十分复杂,给处理带来了难度。

针对上述矛盾的特点,我们在疏导化解矛盾的工作运作过程中必须做到“三统一”,“五坚持”。“三统一”即要统一认识,上述矛盾是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改革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因此,我们要站在改革的高度,从维护改革推动改革方面寻求解决办法,在发展经济中解决问题;统一政策,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要统一政策,平衡利益关系,这样才能稳定职工群众;统一行动,在调处这些问题时,有关领导和部门要统一口径、协调动作,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五坚持”是:(一)坚持领导出面调处与部门配合调处结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来抓;(二)坚持思想工作与为群众办实事结合,既从思想上理顺群众情绪,又从实际上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取信与民。(三)坚持个案处理与普遍指导结合,在处理大量个案矛盾中,总结经验,查找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以指导基层,提高矛盾的调处质量和调处效能(四)坚持查办案件与完善政策结合。通过处理群众反映的矛盾,修改、补充、完善有关企业改革政策。(五)坚持查处职工反映的问题与反腐败斗争结合。政治是否清明,经济是否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稳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中的腐败现象不仅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把职工反映的问题抓好抓扎实,特别是对职工群众反映干部腐败问题,要认真追查,及时处理,为企业营造出一个宽松清明的政治环境。

(作者单位:韶关市食品总公司 韶关市人大城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