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两个侧重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系列的社会效益,也反向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税收更加关注,从而削弱了对企业劳、资双方是否平等、和谐的关注度,更忽略了企业内部最大群体——职工的声音。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则是职工向企业发声的有效方式。本文将从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的角度,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某上市企业A公司为例,试论职工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两个侧重点。


A公司情况

A公司为民营上市股份公司,现有2000多名员工,超过三分之二为一线生产职工。大部分一线职工的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A公司让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有: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每年签订集体合同,进行企务公开,设立职工监事与职工董事等。

然而前些年,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A公司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时,实际主要涉及的领域大多在福利待遇方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重大决策的比例极少——尽管A公司在多处设置了意见收集箱,但收集到的意见中基本没有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A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重大运营决策会经董事会通过后再向社会公布。那么在A公司成立的前十年间,其重大决策方案中,除去企业行政提出的和从专业商业咨询机构购买的以外,有多少是由职工代表集体商议拿出的?答案是没有。

换言之,A公司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时出现了失衡。对企业重大议事,他们享有了知情权,却没有落实参与权。其原因还在企业职工自身:就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而言,职工们整体素质不高、意愿不强。要改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把握住两个侧重点——


侧重点一:提升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增强职工评事、议事能力

广大基层职工的能力如果一直停滞不前,让大家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是不现实的。即使推选出了能力较突出的职工代表也还是不够。因为在羊群中,谁都不能保证“领头羊”的方向就一定是对的。只有“羊群”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本身具备了分辨方向对错的能力,具备提出质疑和辅助性建议的能力,“领头羊”才能带准方向。由羊映人,提升基层职工整体素质才是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益的根本。

A企业工会提供条件并鼓励广大职工自我增值。企业工会每年定期开展各类针对性高、实用性强、职工需求多的培训与讲座,帮助职工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同时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企业工会一系列活动令A公司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职工代表议事能力显著加强,职代会的召开更加规范。


侧重点二:提高基层职工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意愿

A公司中,有不少职工上班时只顾完成分配到的生产任务,下班后就将重心放在自身生活中,不怎么关注企业的发展运营。只要企业能准时发工资,工资福利相较周边企业还有优势,他们会一直在A公司做下去,普遍没有与企业同发展、共成长的意识。

针对这一现象,A公司工会认为,可以把职工组织起来,使他们取得合理工作报酬的同时,在多方而都能得到企业和工会的关心帮助,从而让职工产生与企业“休戚相关”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公司工会与公司行政共同订制了“企业精益管理改善提案”制度,明确将奖励提供了有可操作性改善提案的职工。该制度实施以来,A公司每季度均可收到3位数以上的有效提案,极大地帮助了企业降成本、增效益。

A公司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来,在职工整体素质提升、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意愿加强后,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各种形式如定职代会、企务公开、集体协商等,才从“走过场”逐渐落到实处。可喜的是,近几年,A公司也因广大职工的群策群力,保持了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

口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鹅公岭社区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