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对工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工会工作面临着一个历史性转变。这就是工会工作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在这种历史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就不仅是一个理论的课题,而且也是个实践的课题了。

一、对工会性质的再认识

中国工会十二大工作报告明确插出:“我们的让会主义制度没有变,国家的性质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没有变,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没有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这就表明,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根本上说,其性质的阶级性和群众性是没有变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仍然是工会述本的性质特点。取得这个认识的同时,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阶级性和群众性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其变化的突出之处就在于群众性将越来越突出。十二大工作报告在总结十五年来工会工作的经验时也明确表明要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实现群众化、民主化”。应该说这个总结是符合客观实际要求的.群众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突出的群众性是工人阶级内部的利益分化和矛盾加剧所决定的。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经济体制,无论它的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有何差异,其核心仍就是利益机制。因此,让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建立,必然要凋整让会利益分配格局。随着所有制结构和让会分配政策的调赂以及等价交换原则汇更广泛领域发挥作用,社会经济关系将进一步趋向多元化,社会利主体也必然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让会利益矛盾将更加复杂,作为各不相同又彼此共存的利益主体,既要为总体利益的不断增长而协作努力,又会因相互之间利益关系不同而发生分歧、矛盾和冲突。工人阶级内部的这种利益分化,如果仅仅一般地强调阶级利益的统一是无法斛决的,而只能在不同利益的正确处理中才能协调整合。工会的群众性正是以工人阶级中最广大的劳动者利益要求为其社会基础。这是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性质有明显区别的地方。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的群众性虽然也被强调,但更加亟视和突出工会的阶级性,强调工会作为一个阶级组织的作用,而忽视了它作为群众组织的功能。这种状况是与计划经济的总体要求和特点分不开的。计划经济以工人阶级的国家作为社会利益的总体代表,职工群众在这当中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利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利益主体。因此,工会无法作为这种群众利益的代表,其群众性的一面也自然无法突出。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决定了劳动关系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国有、集体企事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工人阶级内部,因此,工会群众性的突出也主要从这些企事业里表现出来。

另外,市场经济下工会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它突出的群众性。我们知道.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结构是单一的,工人在利益面前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使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的工人也加入了工会组织,从而使工会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当然,在以上企业中,工会群众性的突出表现形式又有别于国有、集体企业,即突出群众性的同时,阶级性也相对突出了。这是由工人阶级在这些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决定的。在这里,阶级性和群众性所涉及的利益外延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强调工会的阶级且,具体讲仍然是突出工会的群众性,因为阶级利益是具体地通过工人的利益表现出来的,职工群众利益实质上成为一种阶级利益。显而易见,工会组织结构上的多层次性与工人阶级内部利益的多元性是一致的,因此,其群众性也必然越来越突出。

二、对工会地位的再认识

以往我们谈工会的地位,主要是指工会的社会政治地位,这与谈工会性质时突出工会的阶级性是相吻合的。现在从工会的群众性将越来越突出这一方面看,工会的地位虽然还有社会政治地位的内容,但将更多地体现在它的经济地位。

工会的经济地位是指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它主要是通过工会对于劳动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而具体体现出来的。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了高度的自主权。然而,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将会突出出来。企业的劳动关系,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经济关系。实行市场经济,主要的社会矛盾的发生都与经济因素相联系。比如实行承包、股份制和租赁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相互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同时反映了他们在具体的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因此工会要善于用经济手段,直接介入经济生活,调处好企业的各种经济关系。因为工会是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中的劳权代表,这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最普遍的原则。劳权,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讲,是属于其本人的个别的社会权利。如依据法律的有关炕定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即是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劳动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然而,劳权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就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劳动者所拥有的,而是所有劳动者共同拥有的。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中,有共同的利益、要求和地位`。对于劳动者来讲,集体的劳权比个别的劳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与劳动合同比较起来,集体合同对于劳动者更为有利。因此,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作为集体劳权的代表来签订集体合同而体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工会十二大工作报告明确表明“工会要依法代表职工同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合同的执行”,“要加大调节劳动关系的力度,在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同时,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由此可见,说工会的地位的实质是经济地位,并非指工会拥有财富、财产并因此而享有的物质支配权及其社会声望,而主要体现为工会是集体劳权的代表。

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劳动关系的法律主体和利益主体不明确,工会在劳动法律关系方面和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是无法得到实现的。今天市场经济为实现工会的地位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概而言之,工会地位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工会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条件,作为劳权的代表在劳动关系的调节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就业工资、工时、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女职工特殊保护和职工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强调工会的经济地位,并不是忽略工会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是政治地位的基础。工会的政治地位主要表现在工会参与立法、参加政权机关及政府有关机构和会议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等方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二大工作报告要求各级工会要“加强立法参与和执法监督工作“,要“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过去,突出工会的阶级性和社会政冶地位,,   忽视工会在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是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离开了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就没有工会的政治地位。因此强调工会的经济地位并不与政治地位相矛盾,而是统一的。

三、对工会作用的再认识

对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同样离不开工会的性质、地位这个大前提,它们三者的关系是一个逻辑递进的过程。从上面对工会性质、地位的认识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协调的作用。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工会起协调作用,一方面要坚决支持和推动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和企业,处理好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问题,努力使各种所有制、各种经营方式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地合理地发挥出来,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出工会的“协调”作用,是不是与以往所说的“纽带”“支柱”、“学校”三大作用相违背呢?没有,正如我们没有否定工会的“阶级性”和“社会政治地位”一样。这首先需要我们分析一下关于工会三大作用的认识是否仍然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特点。我们从前面的性丿贡、地位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计划经济下的工会运动是一种行政化的工会运动,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工会的三大作用,都体现在政治方面。“纽带”是讲工会在党联系群众方面的作用,“支柱”和“学校”分别讲工会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教育职工方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由于工会仍然具有社会政治团体的性质,并且由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仍然要求这个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政治方面发挥作用,所以三大作用仍然应该发挥。只是由于市场经济下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向群众化和经济地位方面倾斜,因而工会在经济关系中的作用也随之突出出来,这即是让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会作用的显著变化。

不难明白,有什么样的地位就必然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市场经济下工会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经济关系中的协调作用。这种协调,并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作为劳动者的代表身份出现的。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只着重经营管理者的作用而忽视劳动者的作用。这种倾向,使劳动关系很难和谐稳定,因此,工会发挥调节协调作用的最根本出发点是劳动者利益的维护和劳权的保障。这是工会发挥协调作用的出发点和主要要求。

那么,如何看待工会这种协调作用呢?工会对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实质上也是对于让会关系的协调。正是在此意义上,十二大报告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既聚力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和让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劳动关系的激化是影响社会稳定最主要的原因。对于这一因素,采取压制和强制的手段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表决,只有用疏导和缓冲的办法,切实保障劳权,防止劳动关系的恶化,才有可能维护止会的稳定。因此可以说,工会能否在日趋发杂的劳功关系中发挥好协调作用,直接关系到工会在工人群众中的形象和让会上的政治地位,它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下开展工会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到的关键问题,否则工会就会无所适从。正是由于对于工会的社会作用有了新的变化和有了新的认识,十二大工作报告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时,明确指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渠道和社会调节作用”。这一提法,是过去工会内部正式文件所没有的。可以说,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社会作用认识上的提高,对指导今后工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