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搞好大中型企业的辩证关系

去年以来,特别是九月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各方面对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都极为关注。各种有关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的研究仍在进一步深入。本文仅就企业的“活”与“死”、“治外”与“治内”、“治标”与“治本”等关系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活”与“死”

我们在研究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首先面临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活”?即“活”的标准问题;二是“活”是否意味把所有企业搞活?是否有的企业应“死”?第一个问题,现在巳基本取得了共识,在九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巳经作了很明确的概括: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殖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职工群众有/疑聚力。第二个问题,也有了不少好的意见见诸报刊。我们的看法是:企业的“活”与“死”是一种辩证关系。有活必有死(按通俗说法,“死”就是“垮台”、“倒闭”之类);只有“死”一部分企业,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活”,即所谓“死一块,活一片”。

因为搞活企业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搞活。要搞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有竞争,就必须实行优胜劣汰;有优胜劣汰,就必然有一部分企业“死”。

企业的“活”与“死”总是相伴而生。

因此,我们说“搞活大中型企业”,严格说是“搞活大多数大中型企业”。

“治外”与“治内”

这里所说的“治外”,指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治内”,则指眼睛向内,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比较有活力的和活力严重不足的,以及经营状况表现一般的,各占30%左右。为什么在同样的体制条件下,在大体相同的政策环境下,有的企业搞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而有的企业却经营困难呢?调查表明,凡是那些经营状况好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新产品开发,及时灵敏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产品竞争力很强。做到了市场疲软,它们不疲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前一段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产值、利润以及企业资产都大幅度增长。最近被特邀到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介绍经验的上海市二纺织机械厂和天津市第一毛纺织厂,就是突出的例子。

相反,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往往都习惯于传统体制那种企业生产什么都由国家包销的作法,不能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不注重新产品开发,不注重捕获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信息。因而,它们在市场疲软和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出现产品滞销和生产能力闲置,陷入经营困境。这些企业往往领导班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职工人心涣散,劳动纪律松弛,浪费严重。

可见,不能把搞活企业仅仅看作是一个解决外部条件的问题,通常“治内“比“治外”更显得重要。

“治标”与“治本”

搞活大中型企业,有“治标”和“治本”之分。所谓“治标”,就是企业有什么困难,就帮助它解决什么困难,特别是帮助那些在经营中处于困难的企业,使这些企业维持生存。这实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长远看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治本”的办法应当是使企业自身具有“造血功能”,也就是要深化改革,着力转变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企业拥有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权利、责任、义务,改变那种只负盈、不负亏的状况。企业也只有真正实行自负盈亏,自己承担风险和责任,才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真正建立起自我约束的机制,在竞争中不断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而要做到自负盈亏,企业又必须拥有自主权进行经营决策,使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为了实现经营机制转换,我们认为:

当前首先要认真贯彻九月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企业法》,逐项落实企业的生产经信自主权。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的行政于预,多为企业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方向,改善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步放开对企业生产经营、一般性技术改造和小型建设等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逐步缩小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使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按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企业,彻底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为了促进形成自负盈亏机制和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对那些产品无销路或经营混乱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坚决停发奖金和减发工资;对长期亏损、拯救无望的企业,要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同时实行停产整顿或者关闭。在企业内部,要改进和完善企业人事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真正把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挂起钩来,形成一个能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决克服那种“干好于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现象。

第三,坚持完善承包制,协调配套地进行改革。承包制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但要进一步完善。要做到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个入三者之间的利益,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并逐步发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的作用。要完善企业留利办法,合理确定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的比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此外,还要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的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协调配套地进行计划、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资方画的体制改革。

转变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钡而不舍地抓下去,才能取得显著成效,使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