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环卫工人后顾之忧问题的调查报告

最近,市总工会对环卫工人后顾之忧问题进行了调查,在了解全市一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市内四个老城区(越秀、东山、荔湾、海珠)环卫职工状况进行分析。先后与四区环卫局党政领导干部交换了意见,召开了七个座谈会,有一百五十多人参加座谈,广泛听取了一线工人(包括全民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管理干部、工会干部的意见和要求,参观了职工宿舍、临工宿舍、荔湾区临工村,与住户进行交谈,并发出了300张调查问卷。这次调查使我们深深感到,环卫工人披星戴月勤奋工作,为保障人民身休健康,美化羊城作出了贡献,使广州进入了“全国十佳卫生城市”。我们又注意到,他们工作的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劳保待遇偏低,由于长期同粉尘、有害气体接触,对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他们还忍受着世俗偏见对环卫工人及其子女的歧视,在家庭生活方面也有许许多多后顾之忧。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地影响着环卫职工队伍的稳定。近年来,市政府为环卫工人做了大量工作,如举行“环卫工人节”庆祝纪念活动,表彰“优秀城市美容师”,在环卫工人中评比选树先进模范人物,每年拨款建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环卫临工宿舍。荔湾区政府、东山区政府还为解决监工住宿及其子女入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工作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都颇见实效。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环卫工人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与否,会直接影响广州市的环境卫生工作,建议市政府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本报告归纳了环卫工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建议,供市政府决策时参考。

一、问题

广州市(不包四县)共有环卫职工1247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5457人,占职工总数的43.73%;大集体所有制职工768人,占职工总数的6.15%;小集体所有制职工6254人,占职工总数的50.12%,形式上分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在1.2万多名职工中,临时工有7244人,占职工总数的58.05%。临时工基本上在一线工作,巳成为环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次调查重点在四个老城区,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

1.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

环卫工人长期在马路、大街小巷作业,一年365天都经受风吹雨淋日晒。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手工操作,每天作业不少于7.5小时。而在市、区检查期间每天作业超过14小时。据了解,保洁工人每人每天负责清扫的面积一级马路为1800m的二级马路为2800m2,三级马路为3800m2,四级马路为5000m2,而负责边缘地段的保洁所,由于新路的开辟,旧职工的退休,且无法招到新工人,则每天需清扫的面积也为5000m2,如广州大道、海印桥地段。而且,一、二、三级马路实行清晨六时前清扫完毕,还有两普扫、循环保洁和中午插班制,劳动强度非常大。按规定,厕工人均只需保洁1.75间公厕,清洗30-40格坑位,而实际上他们人均却要保洁3.3间公厕,清洗60-70格。清运粪肥仍是靠工人用手拉车一车一车地运,劳动强度很大。如清运石马岗一带粪便,要拉到市二宫转运池,运一车粪来回要走3公里,约一个半小时,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拉四车。不少环卫工人都说,环卫是被现代化遗忘的角落。据问卷调查统计,“您对目前使用的劳动工具”认为“一般”或“不满意”的有197人,占答卷者的81.40%。

值得注意的是,环卫工人长期同粉尘、有害气体接触,患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保洁的退休工人,得肺癌病故的多;清粪的退休工人,得肝癌病故的多。

据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广州市四区1980-1987年环卫工人死因回顾性调查报告》统计,在保洁、粪管、车队、修配几个工种中,以保洁工人的死亡率最高,祖死亡率是11.89%0'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的是肺癌,死亡率为44.39/10万。而且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从80年的139.oo/10万,上升到87年的329.28/   10万。环卫工人平均死亡年龄,男性:62.5岁;女性:63.1岁,平均62.8岁。根据广州市区7一6-79年人口死因回顾调查报告资料,我市四年平均寿命,男性:70.29岁;女性:74.73岁,平均72.49岁。环卫工人平均寿命比我市人均寿命短少了10年!又根据市环卫研究所《广州市区116例清扫女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统计,工龄20年以上,不吸烟的马路清扫女工中,有66.37%患呼吸系统疾病。

2.工资收入低,劳保福利差。

据问卷调查反映,环卫职工每月工资总收入共250元左右,由以下部分构成:基础工资97元;奖励工资25元;职务津贴20元;清凉饮料7元;副食、粮油、煤气、洗理费等合计40.88元;环卫工种保健津贴清扫工每天一元,收运、清粪每天1.2元;奖金20元。临时工在180-230元之间,街道环卫站新来的临时工每月总共才160元。值得注意的是,环卫工人(厕工、清粪、保洁工)的收入是一种包干性质收入,包括了医疗费、工具费、劳保用品费。医疗方面,全民所有制的基层单位里,除了职工因病住院由单悴负担外,职工、临工每年的医疗费最高为],20元,包干使用,超支自理。据市卫生部门统计,1990年我市医药费门诊开支每次最高为18.70元,最低为12.8元。每月10元的医疗费不足看一次门诊。集体所有制临时工医疗费更低,每月只有5-6元。仅劳保用品中可计算的开支项目达14种之多,包括了国家规定定期发放的工作服、帽子、口罩、雨鞋、雨衣、毛巾、手套等。再扣除工具费中必需的水桶、扫把等开支之外,所剩有限。问卷调查表明,有59.2%职工认为目前的苦恼是经济紧张,排在六个选择项的第一位。在回答,“您每月家庭收入在支付各种日常生活开支后,是否有所结余”的问题时,有0.4%的家庭有较多结余;有51.8%的家庭稍有结余;有38.8%的家庭无结余;有7.3%的家庭,收不抵支;在回答“与您五年前的情况相比较,家庭经济负担是否有所加重”时,回答大大加重的有9%,加重的有18.4%,稍有加重的有32.2%,维持原状的有21.2%,负担减轻的有16.7%。调查情况表明,目前环卫工人收入偏低,家庭负担加重,有少部分家庭入不敷出。

3.住房困难,居住条件差。

环卫工人住房上分困难。近年来政府尽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环卫工人的居住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有许多职工挤在阴暗潮湿低矮的宿舍里。例如,荔湾区沙基西后街20号,是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危房,住有35户环卫工人,共125人。全栋楼仅有两个公用厨房,摆着43个煤炉;3间简易洗澡间,两个公用水龙头。中山五路198号后座,泰康路42-46号二楼,禺山新街2号之一等环卫宿舍,许多房间阴暗,四面无窗,通风差,楼层矮,有的房间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东山区环卫局有3位科长至今仍在公厕顶安家。海珠区环卫局粪管处、公厕队几十年来未分配过一套住房。该局目前人均居住面积3m2以下的有36户,有21位大青年因无房而未能结婚。车队司机李志光已进行结婚登记,只因等了几年也没有房子,女方只好提出离婚。

据问卷调查统计,人均居住2m2以下的有25户,占答卷者的102.01%;居住2.-5m2的有103户,占答卷者的42.04%;居住5.1一7m2的有25户,占答卷者的10.20%。居住条件差,其中有独用厨房厕所的只有71户,占答卷者的28.9%;有厨房没有厕所或有厕所没有厨房的占答卷者的30.9%;没有厨房、厕所的占10.6%。在回答“您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有57%.6职工回答要求解决“住房困难”。

临工居住条件更差。如越秀保洁二所在楼梯走廊的上面搭楼阁,3m2的地方要住8-9人。大塘街环卫站在13m2的房子安排了14个临工。今年市人大代表到该处视察时发现,去年13m2住13个人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今年还多了一个。还有许多临工无法安排,他们只好到郊区租农民屋,一间10m节勺平房每月租金高达300至400元,10多人挤住一起,每入每月都得交上30多元房租,既贵又差。

4.辱骂、殴打环卫工人的事时有发生。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现在仍有部分人把环卫工作视作一种简单低下的工作,不尊重、辱骂甚至无理殴打环卫工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89至90年环卫工人被打的有87宗共100人;91年1-10月有13宗共24人。近年来,还有一部分上早班的环卫工人遭强暴被搜掠的事件,给环卫工人带来新的顾虑。

5.临时工的具体问题。

临时工除了有以上的困难相问题外,还有自己的特殊问题。

(1)户口问题

由于广大的临工没有本市户口,收入不高,却要吃高价粮,烧高价煤,还要寄钱回乡养家,经济很紧张,到成家立业的年龄,还担心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都不安心在环卫系统工作。如金花环卫站临工苏英,丈夫是市建四公司工人(有户口、住房),她81年到金花街环卫站工作,强烈要求能给她“广州户口”。另一临工缪忠良(五华县人)也在金花街推了7年垃圾桶,也要求解决户口问题。据问卷调查统计,认为“目前的苦恼"(任选两项)是“入不了广州户口”的有74人,占答卷者中临工、合同工总数的85%。

(2)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少

大部分街道环卫站职工业余生活枯燥,许多人晚上围在路边居民家门(窗)口看电视;由于文娱活动少,个别的甚至于一些小偷小摸的营生,引起群众不满,成为社会上不安定因素。

(3)子女入学难

除东山区政府作了决定,环卫系统临工子女入学解决得比较好之外,其他区的临工子女入小学都较困难,因为吸收没有户口的临工子女,要交“建校费”、“赞乱费“千元左右。中学则一律不收无户口的临工子女。临工对此忧心忡忡。

二、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环境卫生是市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是政府兴办的一项公益事业。它没有为国家提供积累的义务,其经费来源应主要靠政府拨款解决;它的性质决定了其职工应是全民所有制;它的工种基本属于脏累苦差类型,其工资福利待遇应高于其他行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解决环卫工人中现存的问题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增加投入,把蛋糕做大;二是解决体制,调动积极性;三是给点政策,解决后顾之忧。基本的原则是,保证环卫事业与广,州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保证其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保证环卫工人人均年总收入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保证职工能够享受国家规定的劳保待遇和物价补贴,不得降低或变相降低;有计划地逐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居住条件,使他们居住面积逐步达到广州市的平均水平。要达到这些目的,建议有三个方面。

1.增加投入,以弥补环卫经费不足。环卫经费不足,是造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环卫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划拨,实际使用表明,缺口很大。以海珠区环卫局为例,每年需支出经费850万元,而市、区的环卫经费拨款仅为532.7万元,缺口金额达317.3万元。造成环卫经费不足的原因是:

(1)市核定日产垃圾最低于实际清运量,清运费少。市核定每个市民垃圾日产最为0.75公斤,按海珠区66.2万人计算,日产垃圾曼为496.5吨,并按此拨款进行包干。而经环卫部门今年1一4月实地测算,目前人均垃圾日产旦为0.815公斤,全区日产圾垃量是540吨,每天要超运垃圾43.5吨,每年尚欠经费16.5万元,

(2)车队核定的运输单位偏低,维修经费缺口大。据了解,市运输公司去年1-8月份运输单价按0.24元/吨公里计算,9月份以后提升到0.384元/吨公里,而环卫部门现行单价仍按0.23元/吨公里拨款。据测算,环卫车辆按0.304元/吨公里计算较为合理。若从去年1至8月按0.24元/吨公里计算9月后按0.304元/吨公里计算,今年运输单价与核定单价相差666.3万元。环卫汽车的维修费缺口大。由于环卫系统使用的是特种车,附加设备多(如起落架等);垃圾废品卸场砖瓦、石、玻璃、金属类多,行车路面复杂;装运垃圾、吸粪时,汽车发动机处于中速行车工作状态等原因,据环卫部门测算,环卫特种车与运输公司的汽车相比较,轮胎损耗要高出2倍,油耗、机械磨损要高出35%,大修里程要缩短25%。按正常测算所拨经费是明显不够的。

(3)卫生公厕管理费用大。现在每月拨给每座公厕的经费是230元,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工具、水电费等项开支。由于水电费提价,公用电费从每度0.26元升到0.38元,公用水费从原来每吨0.09元升到0.18元。今年1-5月份,海珠区公厕经费为9.89万元,而水电费开支就用去8.764万元,古经费的88.6%。

(4)政策性补贴增多。近年来,政府同意发放的物价补贴均要企事业单位自行消化,在没有增加拨款的情况下,增加了环卫经费开支。

(5)街道环卫站经费长期不足,由于街站经费来源是居民卫生费、机团垃圾费,而目前收费难度很大,月收费率只有70一80%。据了解,荔湾区多宝街有住户8200多户,交垃圾费的只有7300户,占总户数的80%。海珠区小港街收费率是78%,而东山区的大塘街则更低,只有60%。

(6)承包分配方案按马路平方米数拨款,有不合理因素。造成新区一、二级马路多,则经费多;老区一、二级马路少,则经费少。如清扫南方大厦门前的人行天桥,一年的经费只有24元,其工作量与拨款数额不成比例。

为了解决环卫经费不足的问题,市、区政府都采取了积极措施,特别是在城市维护费中划出大部分作环卫经费。但是蛋糕只有那么大,不可能再提高划拨比例。我们认为解决的办法一是实事求是地核定环卫经费需求量,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拨款,增加投入,这是解决环卫经费不足的最可靠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二是提高垃圾费的征收率。按一条街8000户计,卫生费每户月交1.5元,每提高10%征收率,等于增加1200元。这是解决街环卫站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征收工作。对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发或换领营业执照时作为认可条件之一,也可以赋予环卫执法大队更大的执罚权力。对居民的垃圾费可借鉴外省经验在发居民物价补贴时同时一次征收;三是鼓励和持持环卫职工从事环卫方面的仕会服务,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增加收入,以弥补经费不足。我们认为,只有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才有物质基础来解决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2.解决体制,调动积极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区粪管处和街环卫站均是集体所有制编制。主要弊端有二:一是经济紧张,补充困难。理由前面巳述。二是无定编,有相当部分长期从事环卫工作的管理干部一直没有明确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站长书记退休与工人待遇无异,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使环卫系统的干部来源更加缺乏。目前国内或省内的许多城市,都把这部分作全民性质处理,而我市在1964年前也把这部分环卫工人作全民所有制,以后才陆续改变所有制性质。据此,我们建议(1)先恢复清粪、厕工队全民所有制性质。(2)对街环卫站实行定员定编并给予合理的干部待遇,如定编暂有困难,可采取老人老办法,先解决从事环卫工作20年,现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转为正式干部。

3.给点政策,解决后顾之忧。

(1)解决住房困难、住宿条件差问题。

无粮不聚兵,无房不留人,安居才能乐业。建议政府部门在规划小区建设时把环卫工人的住房和工具存放用房纳入建设规划。供应环卫工人住宅以成本出售。有条件的可以由政府拨款,规划部门规划住宅用地给环卫系统建宿舍。巳纳入市解困计划的人均居住2m2以下的,要考虑到环卫工作早出晚归、一天多班的特点,采取变通办法就近安排解困住房。对符合条件,又未纳入解困计划的,应实事求是地有计划地给予解决。

解决临工住房问题,不能作权宜打算。外地民工在环卫一线工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妥善地安排好他们居住和生活,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耍未市绸缪,做好准备。从目前情况看,解决临工居住问题主要解决两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用地。资金可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来筹集,即区财政出一点,街道办事处出一点,环卫站出一点。各部分分摊比例,可根据财力情况各区、街自定,不必作统一规定。用地是颇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即有条件可相对集中,一般最适宜分散解决。具体应由街道办事处、房管所(站)与环卫站共同规划商量解决。所确定使用的用地,如果没有明显不妥,规划部门、城监大队等应给予充分的配合和谅解。

(2)关于户口问题。

要在近期解决外地民工的户口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因多数外地民工到广州工作是为了谋生而不是谋户口。基本思路是通过比较好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外地临时工,能留则留,不留则另招,即可解决“招不进、留不住“问题。但是,有条件地解决部分人的户口问题,无论是增强环卫系统的吸引力,稳定职工队伍,还是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议:

给从事环卫工作满5年以上的外地临工办集体户,由环卫系统单位统一管理。

对于有突出贡献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卫工人,可办理“农转非”:

1.省(中央部级)、市劳动模范;

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3.凡配偶或直系亲属一方有本市正式户口、住房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年满35周岁以上的;

4.从事环卫工作25年以上的。

(3)解决外地临时工、酝合同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东山区政肝作出关于解决环卫系统临时丁子女入学的决定,区教育局贯彻执行,问题即迎刃而解,今年全区临工子女达到学龄又要求入学的30多人,都巳进入学校。市可推广东山区的经验,由各区政府都作一个决定,解决外地临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4)适当提高环卫津贴。据了解,北京、天津及13个计划单列城市的环卫津贴每天2.50元,而广州市是1.20元,明显低于国内同等类型城市的水平。建议近期内将一线工人的环卫津贴提高到3.00元。(因为广州是十类地区,且物价较高)

4.建设一个人人尊重环卫工人的社会大环境。

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卫意识。运用一切舆论工具在全社会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逐步解决“一人扫,万人丢”的问题。特别应该规定收视效果最佳、观众最多的电视台每日做公益广告。

第二,要严肃处理辱骂环卫工人的当事人,严厉处理殴打环卫工人的人,以保障环工人的人身安全。对辱骂、殴打环卫工人事件的处理结果要通过舆论公诸于众,使其起到警醒作用。

第三,要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我市设立的环卫工人节是一个创举,这个节日的设立向全社会宣传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对此,我们建议市政府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把每年的环卫工人节尽量搞得隆重一些,实行逢五小庆,逢十大庆,让环卫工人上报纸、进电视、坐前排,要使广大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理解。

广州市各级政府一向重视和关心环卫产人的工作、生活,我们相信,以上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当然,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环卫工作的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