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职工对改革承受能力的调查分析

今年,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大中型企业,国家和我省将有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出台,这些都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真实地收集职工群众对改革承受能力和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的意见,二、三月间,我们对部分骨干企业的于部、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分析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选择广东仪表厂、云浮硫铁矿、小湘水泥厂、配件厂、南粤淀粉厂等五个企业为调查点,共发出调查卷252份,收回246份,回收率97.6%。在246个答卷职工中,男155人,占68%;女91人,占37%;一线工人125人(占51.4%),专业技术人员55人(占22.6%),企业中层管理人员31人(占12.8%),后勤人员29人(占11.9%),厂级领导3人(占1.2%)。这次调查,采用无记名作答办法,按群体抽样的原则发至一个车间、科室、班组,不受任何因素干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不同层次的职工对改革的态度和反映。

二、职工对改革承受能力的现状

1.职工对搞活国营企业认识深刻,看法中肯。

职工们普遍认为,目前,国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设备老化,技术陈旧(占54.J.%)和结构失调,效益低下(占41.4%),其余依次为,资金紧缺,三角债突出(占34%),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占31.1%),价格、税率等经济关系没有理顺(占17.2%),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占12.7%)。由此可见,我市职工对国营企业的现状认识是正确的。在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措施上,91.8%和85.7%的职工分别认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和“加强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并且有40.8%的职工希望“健全民主管理制皮”,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更为可喜的是,40.4%的职工认为,要搞活国营企业,“实行全员合同制和岗位技能工资制”也是主要措施之一。职工的这些看法是中肯的,并为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实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打下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2.我市职工基本能正确对待改革,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经过改革实践的锻炼,大多数职工对正在进行和即将出台的改革基本上能够正确对待,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增强。48.3%的职工对推行全员合同制持积极拥护和赞成的态度,43.4%的职工认为无所谓,不赞成或反对的仅占8.2%。70.3%的职工巳意识到,."以后就业竞争将更激烈"'"不好好干就会丢饭碗”。对企业将要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70.3%的职工积极拥护和赞成。在企业实行各项改革的同时,职工希望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目前,职工最为关注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退休养老统筹(占30.5%),其余依次为:改善集体福利事业占(25.1%),劳保公费医疗(占17.4%),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占11.7%),工伤保险(占0.9%)。上述结果表明,大多数职工对改革是有心理准备的。因此,当问到“如果你所在企业要关停并转,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出路”时,33.2%的职工表示“国家发给最低生活保护费,自谋出路";17.6%的职工愿意并转到“三资”企业工作,38.9%的职工愿意在本行业内由组织安排壑新就业或换行业,等国家救济,由国家重新安排的只占  7.4%。如果自己生活出现困难时,50.6%的职工认为,尽自己努力自救或宁愿接受亲友资助,也不要国家或企业救济。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职工面对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巳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

3.相当部分职工对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仍比较低。

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经济承受能力的决定作用更为大些。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职工的生活水平无疑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职工家庭收入在支付各种H常生活开支后,50.2%的职工表示稍有节余,无节余的占36.3%,收稍不低支和亏欠较大的分别占9.8%和3.-7%;就目前的物价、职工收入和负担情况看,如果各项改革要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费用(如养老、住房、医疗等),职工每月能实际承受的金额依次为:1至5元的占54.5%;5.5至10元的占14.7%;10.5至18元的占20%;18元以上的占10.7%。这表明,半数以上职工的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比较低。最近几年,国家和我省陆续出台了一些调价措施,对职工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情况是:16.3%的职工认为无影响J53.9%的职工认为有一定影响,但不大;22.4%和7.3%的职工认为影响较大和影响严重.。因此,如果自己的生活出现困难,仍有42.3%的职工希望“自己可做一些努力,但主要争取国家救济”。上述各项调查反映出我市相当一部分职工对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比较低。

三、职工生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的活力源泉在千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前,我市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呢?调查结果表明,职工认为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发挥得很好的仅占18.4%;认为“好,但尚未得到最大发挥”的占32.7%;"一般,还有潜力”的占42.4%; "不怎么好,还有很大潜力”的占6.1%。由此可见,占80%的职卫的生产(工作)积极性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究竞足什么因素影响着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呢?主要因素依次为:“收入、福利低”占49.8%;“分配不公”占24.5%;  "才能得不到发挥”占7.5%;"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落实”占6.6%;"企业效益差,没出路”占4.1%;"单位人际关系差”占3.3%。

四、关千职工对改革承受能力的几点启示

更大程度地增加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对保证各项改革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1.只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增强对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

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大职工获得了极大的实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有目共睹、职工切身体会到的事实。因此,广大职工群众是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大为增强。近几年,国家和省实行的一系列涉及职工利益的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步伐。这样不但不会影响稳定,还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使职工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少数职工对改革缺乏勇气,对改革信心不足。对即将推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不赞成和反对的职工还占趴2%;对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持不赞成和反对的占7.2%。当碰到企业要关停并转时,有7.4%的职工表示要“等国家救济,由国家重新安排";当自己的生活出现困难时,有7.1%的职工认为“自己没必要去努力,社会主义国家应解决职工个人的生活困难”。可见,并非每个职工都有勇气面对改革,都能正确理解改革。针对职工的这种心理和各种顾虑,我们要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充分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再完善,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要帮助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改革意识,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企业内部改革中去。

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开掘企业活力源泉。

企业的活力源泉在于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必须全面贯彻《企业法》,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三句话”,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内在潜力。

首先,要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在这次调查中,有40.8%的职工认为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是搞活国营企业的主要措施之一。所以,各级党政工领导要进一步确立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增强民主意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按照《职代会条仇》规定,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把企业的情况,改革的内容、措施告诉职工,同群众商燥,充分挖掘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其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每年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几件好事实事,增强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三,在即将进行的各项改革中,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要综合测算各项改革中的个人总费用支出,充分考虑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中老年职工、女职工和伤病职工的实际问题和利益,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保障他们的生活。另外,在社会环境方面,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控制物价上升幅度,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广大职工以全副精力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