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人的第五个现代化

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28个市县,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广州)的发展主体在努力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第五个现代化一一观念现代化。珠江三角洲人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系列与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

一、无疆界的大市场意识

珠江三角洲人敢于去开拓省外和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省外和国外两种资源,走出省门、冲出国门做买卖。这种大市场意识不仅表现在他们对地理疆界时外延开拓和容纳上,而且还反映在他们对待定区域市场的内涵扩充意识方面。(0%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家应该引导消费”。深圳十几年前是公认的旅游页源贫乏地区,现在“锦绣中华”、“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开发出颇具规模和效益可观的市场。

二、负债经营观念

根据旧的经营观念,企业不管怎样穷都必须“既无外债又无内吹”,现在珠江三角洲人树立起一种借债经营、敢于当一名负债厂(市)长为新观念。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解决发展所需资金,大蛋借入国内外资金。

1991年珠江三角洲女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占全省75.49%,占全国16.88%,正是这种负债经营成了这一地区经济起飞的启动力量。珠江三角洲人巳形成一个普追的共识;借贷、负债像竞争、风险一样,是商品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个企业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只有敢于负债经营,才能不失时机掌握市场机会,在竞争中取胜。

三、“金钱生金钱”的观念

超过80%的居民的消费观念是“赚一元花五角钱”。”假如有一大笔钱”,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应直接用于商业性投资。可见珠江三角洲人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温饱知足、小富即安”的旧观念巳改变,正确的消费观正在形成,把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

四、积极的投资态度

在珠江三角洲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投资的热度,基础性投资如火如荼,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这一地区首创的多渠道集资建桥铺路、过桥收费的办法,被约七成的居民认为是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好办法。在珠江三角洲,文化教育、知识技能生财巳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在这里,最漂亮的楼房是学校。一些学校还建了多幢小洋楼式的教工宿舍。支撑这一现象的是珠江三角洲人对提高劳动力索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态度。

五、科技和人才意识

他们较早地感受到“市场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较早地将交换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于人才积聚和使用方面,形成“以财求才,以才生财”的人才观念。他们重视科技,但不迷信文凭;重视人才,但不苛求资历,论功行赏。正因如此,吸引了千千万万人才从各地到这里一显身手。

六、企业家创新精神

在珠江三角洲,凡是有一个产品能够打到国外,覆盖一大片匡际市场,其产品的后面必定站着一些颇具开拓与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他们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灵魂”。

七、政治参与意愿

珠江三角洲居民的观念正从传统的对政大事。超过半数的居民愿意参加地方人民代表的选举。一批新兴的镇办企业的企业家前着经营事业蒸蒸日上,巳产生了当人民代表,评说改革和现代化大业的愿望。在这祡原来都是普通农民的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其意味无疑是很深远的。

(摘自《广州日报》9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