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广东省职工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2018年春节后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返粤就业的情况,掌握当前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2月底至3月初,省总工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珠三角9市的部分企业进行用工调查,了解春节后企业招用工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返工返岗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和人社部门的企业用工监测信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抽样调查情况

(一)样本分布情况

此次用工调查共抽取38家企业,调查时间为2月23日—3月2日。调查企业的地区分布为:广州(3家)、深圳(6家)、珠海(5家)、佛山(4家)、惠州(4家)、东莞(5家)、中山(4家)、江门(4家)、肇庆(3家);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分别是外商投资和中外合资企业11家,占比29%,港澳台资投资企业9家,占比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家,占比10%,民营企业14家,占比37%;企业的用工规模分别是大型企业(801人以上)24家,占比63%,中型企业(301人以上)4家,占比11%,小型企业和微企业各5家,共占比26%。企业用工规模大的如富士康科技集团有员工25.8万,小的企业如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仅有20多名员工。受调查企业涉及电子、纺织服装、橡胶和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制造行业,还有仓储、建筑装饰、零售等行业。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说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平稳,有86.8%的受调查企业表示订单与往年相比持平或增加。其中17家企业表示今年的订单有所增加,占比45%;有16家企业表示今年利润略有增加,占比42%;但受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也有5家企业表示利润下降或面临经营困难,并存在用工不足的现象,占比13%。其中肇庆某鞋厂因招工困难、人员严重不足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决定在3月底前结束经营。据反映,近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鞋业由于成本持续上涨,不少订单转移到人工成本优势明显的东南亚国家,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三)企业劳动用工情况

从省人社部门的监测信息情况来看,因春节前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过年,2017年第四季度我省企业平均用工规模环比略有下降,与上期相比减少1.6万人,减幅0.75%。春节后职工回流和返岗率较高,企业开工用工及各地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平稳有序。

从工会的调查情况来看,春节后企业用工的特点有:

1、大部分企业用工规模与节前持平或略有增加,职工返粤上岗率较高。本次调查中,有35家企业表示用工规模较春节前持平或略有增加,占比92%,与去年同期93.8%的数据相比较,基本持平。其中有19家企业表示用工规模持平,占受调查企业的50%;有16家企业表示用工人数有所增加,占受调查企业的42%。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春节后的员工返工率超过90%,有的企业达到100%。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有93.9%的返乡探亲异地务工人员在节后返岗。

2、一线员工流失率仍然较高。在接受调查的38家企业中,一线员工年平均流失率为48.7%,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3%,流失率仍然较高。大部分企业表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东南沿海以及部分内地城市的迅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在整体就业环境、薪酬水平等方面竞争力相对下降。特别是收入不高的一线普工,往往因为生活成本过高、难以承受房价压力、子女上学难等原因更愿意选择就近择业或返乡工作,造成一线普工流动性大,加上珠三角城市本地户籍的工人供应量比较少,使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一线普工招工难,企业用工短缺。如深圳住友电工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节后招聘近千名新员工,全部为一线普工。

3、企业为员工提薪的积极性提高。调查反映,38家受调查企业中有25家企业在2017年为员工增加了薪酬福利,占66%,工资涨幅在3%—20%之间。涨薪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去年为35%),工资涨幅上限由去年的10%增至20%。调查中,八成以上的企业表示,近年来用工紧张的形势,促使企业更加主动地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劳动条件和加强用工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稳定用工。如中山崇高玩具制品厂有限公司的员工工资去年普涨500-1000元。

(四)劳动关系情况

被调查的企业总体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仅有1家企业反映,有员工通过故意受伤向企业索取赔偿金,引发劳资纠纷。也有1家企业反映个别员工因岗位排班调整对企业管理产生意见,但事件已得到妥善处理。除此之外,其他受调查企业近两年内均未发生过大的劳资纠纷。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较规范,依法用工的意识普遍较强。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不仅存在招工难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留人难问题。主要原因有:

(一)从企业方面来看。一是薪酬水平吸引力不大。目前,我国内地城市发展迅速,经济情况好转,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职工薪酬水平与珠三角差距缩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本地工作,也有不少在粤工作的员工选择返乡,不再出外打工。二是个别企业用工门槛较高。一些企业对劳动力提出年龄、技能、性别等要求,设置较高用工门槛,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过高,脱离实际,如某电子企业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三是企业人性化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制造业企业采用两班倒或者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员工难以适应;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私营企业加班时间过长、工资水平过低;有些企业人文关怀不够,组织活动大多局限于简单的聚会、旅游、开展文体活动等传统方式,对员工职业发展、心灵关爱等举措不多,员工没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就业质量不高。

(二)从职工自身来看。目前企业用工中,80后员工已成为主力军,90后员工也逐渐迈入职场大门。这些新生代员工有如下特点:一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新生代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比60、70年代员工差,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愿意受委屈,不愿意接受批评。与老一辈外来工相比,他们不愿意干苦、脏、累的工作,虽然他们想依靠自身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但却不愿意因为工作而放弃休闲娱乐,不喜欢受约束,不愿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宁愿自主创业或者从事收入较低的服务业,也不愿意到工厂里面当普工。二是对企业忠诚度较低。不少新生代员工持有多变的职业观念,他们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同时认为企业有责任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找工作时他们更看重企业是否能培育员工具有“可迁移”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新生代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忠诚度缺失,在工作中表现为频繁跳槽、责任心不强、敬业度较低。在企业看来,新生代员工往往把自己与企业想成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说跳槽就跳槽,有的员工甚至工作没有交接、工资自愿放弃,不辞而别,毫无顾忌。三是对职业要求高。中国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从物质上保证了80、90后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加上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较大,新生代不仅对工资收入、工作条件和用工环境要求更高,还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要求在工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能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自身价值,期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三、工作建议

(一)做好源头维护。一是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营造健康良好的用工环境。二是通过税收让利、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生存成本,为企业提高员工待遇创造空间。三是尽快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我省最近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2015年5月1日,距离现在已近三年,既不符合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的规定,也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建议省政府尽快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提高员工工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强化就业服务。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服务月等省内或跨省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开辟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网络招聘平台等多种招聘信息渠道,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促进就业再就业。二是加强就业宣传和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本地的用工优惠政策,增强地区和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对务工人员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有针对性的为广大职工提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能培训,对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三是建立健全跨省劳务协作和校企合作对接等机制,积极和中西部劳务输出地合作开展劳务对接活动,推动大中专院校与企业单位实现用工对接,建立起跨省之间、校企之间就业服务协作长效机制。

(三)加强人文关怀。调查显示,近年来不少企业着力改善劳动条件,努力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但员工对企业周边的软硬件环境越来越看重。要吸引和留住员工,还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城镇周边生活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更优质的用工环境。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着力解决员工的吃、住、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提升员工的就业质量,使员工实现体面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