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问题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编者按:加强对工人阶级问题的理论研究,无论对国家宏观决策还是具体政策的调整,无论对于党还是对于工会,都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需要。全总最近在上海召开了“工人阶级问题理论研讨会”,给广大工会干部和各级工会带了个好头。希望我所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发挥优势,结合实际,切实搞好工人阶级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登出三扁研究文章,作为一个开头。木刊将陆续刊登有关研究文章,欢迎大家来稿。


在研究工人阶级问题中遇到了几个理论问题,现归纳简述如下:

(一)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应当作出新的概括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由旧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雇佣劳动者,转变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主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所下的定义是:“无产阶级是指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现代雇佣工人是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待生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465页),这个概括反映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但它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企业的工人阶级,我认为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现实生活条件来概括,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是以社会或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阶级。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这个概括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的本质特征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在工业产值中占5.7%,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人占工人阶级总数的3.3%。工人阶级的这个新的定义,不完全适合部分工人的状况。

(二)资产阶级被消灭之后,工人阶级为什么依然存在?工人阶级和谁结成一个新的统一体?

这个问题最早是在1982年我讲课时,有一位青年递了一个条子写道:  “请老师回答:盾之不存,矛焉存乎?”意思是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统一体,一方不存在了,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辩证法中讲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为什么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工人阶级还存在?

从人类历史上看,奴隶社会崩溃时,奴隶主和奴隶这两个阶级是同归于尽的,因为它们都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封建社会被推翻之后,地主阶级被消灭了,作为对立面的农民阶级,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还有一部份作为农业小生产者而存在,但它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灭亡之后,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阶级而存在,它已不是原来的意义无产阶彶了,它之所以继续存在,从理论上讲有三个理由:(1)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它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代表;(3)它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国内还没有消灭三大差别,国际上还有资产阶级存在,因此,它是不能退出历史舞台的。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阶级的三大剥削阶级被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阶级在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蜇新组合。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以公有制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两个基本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眉表现为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工农差别,工农两个阶级结成了新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差别,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一批的农民逐渐加入工人阶级队伍,工人阶级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从孛农业生产的农民,当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之后,农民则转化为农业工人,工农之间的差别就最后消灭了,这就是消灭工农差别的途径及其历史的辩证运动。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前,淡化工人阶级的口号甚嚣尘上,有人提出“阶层论”、“群休论”,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巳不存在着阶级,只有不同的阶层,或者认为只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这样工人阶级就变成一个“阶层”或“群体”。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群体这四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研究社会结构时,对不同的人群联合体,可以因情况不同来使用。但是,在还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不能把阶级消融在阶层、社会集团或群体之中,这样会抹煞阶级的本质特征。那种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巳经消亡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工人阶级“消亡论”,将导致共产党失去了它的阶级革础,改变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将使人民民主专政失去坚强的阶级支柱,并不成其为人民民主专政。

(三)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如何?有没有不同阶层?如果有,根据什么标准加以区分?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劳动方式的不同,具体利益的不同以及社会功能的不同,从宏观上叨步考虑工人阶级内部的结构如下:

(1)以产业工人为骨于的物质生产者阶层。即从事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划入这一阶层中去,因为他们直接参加物质生产过程,产品中凝结着他们的劳动,马克思曾把他们包括在“总体工人”之中(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5-556)从事商品流通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者,从宏观上也可以单独划分出来。因为交换和流通既是生产的延续,又和生产有区别。

(2)知识分子阶层。它涉及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什么时候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如何评估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分子要不要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其他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

根据我国现阶段民族文化的状况,我认为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中等以上的文化程度,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中国的知识分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从原来依附于不同阶级的地位转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总休上巳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文化素质最高的一部分,是以智力为武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它肩负着劳动人民知识化和四个现代化的双重重任。知识分子为了发挥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3)管理者阶层。指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它涉及到的一些蜇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管理者阶层是否划在工人阶级内部?管理者阶层中是否有一部分人转化为企业家,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家阶层?如何防止其中某些入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甚至发展成为一个特殊阶层?等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管理者队伍,无疑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不直接参加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而是专门从事政治、径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和服务。

总之,这是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基本状况。其中还有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如亦工亦农阶层,一部分不固定的工人,等等,从社会学的角度,还可以进行多视角、多导次的研究。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他们之间的劳动方式、收入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功能等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差异就是矛盾,正确处理工人阶级内部关系,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休作用。

(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口号

这个口号,是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入城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党的工作重心长期在农村,农村的阶彶路线是十分明确的,进城以后,我们依靠谁呢?是依靠城市贫民,还是依靠工人阶级?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重申和强调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深得人心,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人提出几个关系问题: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依靠农民阶级的关系,有人说,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否就半心半惹依靠农民阶级?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的是党和工人阶级的关系,这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由党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处理先锋队和“本队”的关系,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群众”,从党的宗旨来说也应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中,它是最基本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由于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阶级力量一-无产阶级,才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依靠少数入实现社会改革的幻想。从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党实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的第一句话讲的是党的根本宗旨,第二句讲的是党的力盘的源泉;第三、四句话,讲的是党的根本领导方(去和工作方法。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了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让会主义劳动者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所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化,它和依靠广大农民并没有矛盾。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依靠知

识分子的关系,知识分子巳经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全心全意依纬工人阶级当然包括依靠知识分子。

(3)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如何处理厂长的中心地位和工人的主人翁的地位的关系问题。两者在“主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厂长是经营者,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厂长一方面代表国家和工人管理好企业,另一方面,又要依靠工人阶级搞好企业;工人一方面是物质生产者,要维护领导的权威,另一方面,工人作为企业的主人,又要发挥监督和参加管理的作用。

(五)如何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要把这一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关于谁依靠和依靠谁的问题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本质上是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实现当家作主,它不是依靠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人,而是依靠工人阶级的整体,发挥阶级的整体作用。在工人阶级中,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部分,要发挥产业工人的骨干作用,同时,也要发挥以智力武装的知识分子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作用;还要发挥管理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导向、组织、计划和调控的重大作用。只有不断地调节工人阶级中各部分成员的关系,把工人、知识分子和管理者结合为三位一体,才能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作用。

第二,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这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核心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让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切实保障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才能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公有制的建立,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就一劳永逸和完全解决了,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地完善和切实保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例如,创造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现公有制的具体组织形式;实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和支配权的分离形式;建立把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者结合起来的企业利益共同体,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从体制上、方针政策上和法规上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真正的主人翁地位。

(3)增强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工人阶级有了主人翁的地位,才能在工人阶级头脑中产生主人翁意识。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就是工人阶级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正如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样,工人阶级的自觉的主人翁意识,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的地位,使广大职工在实践中感觉到自己是主人,但感觉的东西,并不一定深刻地理解它。所以,还必须坚持灌愉论,反对自发论。这就是要把依靠工人和教育引导工入前进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在实践中所形成的零星的、朴素的、非系统的主人翁意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主人翁意识。工人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历史过程。

(4)正确处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这也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一个蜇大问题,公仆与主入是相互联结而叉相互渗透的。工人的主入翁地位和意识,径常受公仆者的地位和意识的影响,它从自己对方的反照中印证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广大干部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工人就越感觉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如果有些公仆“越位”,由“公仆“变为“主人”,那里的工人也必然由“主入“转化为“公仆"。因此,在确立工人阶级的主入翁意识的同时,也必须确立公仆的意识。什么是公仆的意识?就是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和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政意识就是树立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利用权力谋取任何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民主意识,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依靠和支持工人当家作主。我们要发扬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克服在一部分干部中和群众的油水关系或蛙水关系。所谓蛙水关系,就是指我们有些干部当遇到困难时,就密切联系群众,当工作顺利时,就不联系群众了。

(本文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