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的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在现阶段还必须通过其政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间接地加以实现,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对工人阶级的悄况具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决策真正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工人阶级做为一个阶级,是由千千万万各地区、各行业具体的职工群众构成的,因此,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了解,仅仅依据理论上对于这个阶级的特点、立场、性质的分析是不够的,而必须通过对构成这个阶级的各部分职工群众的具体的劳动和生活状况的了解,才能真正完全、系统地把握我国当代工人阶级状况的全貌,从对部分的了解逼进对于整体的了解。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劳动用工方式并存的新情况,这种经济生活的空前活跃,使我国工人阶级内部这部分职工群众与那部分职工群众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具体权力利益上的差别,通过对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状况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化的具体情况,使我们的具体政策措施的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调整工人阶级内部的关系,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二、关于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问题
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必然涉及到社会阶级构成的划分方法问题。关于社会阶级构成的划分方法,最有影响的莫过于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概括起来,其基本点在于:“(l)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指出: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以上两段著名的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级阶分析理论,其出发点在于揭示人们关系之间”一个阶级能够占有另一个阶级的劳动”这种根本的、最深层次上的社会差别,其理论归宿在于论证人类社会必将“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级阶社会”。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和批判色彩,它通过揭示入们之间最本质的社会差别在于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指明了一条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人类大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道路。资产阶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张运用多元标准进行社会分层,即采用“财富(收入)一声望—权力”。这三种因素作为标准,将人们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分析各层之间在利益、政治立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用于指导和影响政治决策。很显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方法,是从浅表层面上来划分人众的,其分层标准不是“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而是将这种关系的结果作为分层标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它是从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立场出发的,它并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否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通过对“阶级分析”方法与“社会分层”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阶级构成划分方法,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或者政治学说,它都是作用于社会运动的,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是为维护现存制度服务,就是为推翻现存制度服务。从具休的方法上来说,一种致力于推翻旧制度的社会阶级构成理论,在划分人众时,它选择的标准是足以动摇现存统治基础的最深层的原因,从而揭示社会差别、社会对立根源,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旧制度的反抗者、掘墓人,共同来推翻旧制度,相反,一种致力于维护现存制度的社会阶级构成划分理论,因为其目的是要维护和完善现存制度,因此它在划分人众时选择的标准仅仅是一些浅表层次的指标,这些指标只是用以说明现状,而不是为了说明形成现状的原因,通过这种划分,可以有效地学控现存制度下人们利益关系的状况,为调整政策、维护和发展现存制度服务。
三、关于时代特征与方法问题
社会阶级构成划分方法不仅与研究工作的目的有关,而且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关。人类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两种运动形态,它们分别构成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是渐进的形态,一是突变的形态,它们对于社会历史的前进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片面强调某一种发展形式而忽视另一种发展形式,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当历史处于渐进形态时,其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通常不表现为尖锐对立,因而解决社会矛盾通常是采取改良的方法;而当若社会处于突变时代时,往往是社会基本矛盾达到了尖锐对立的程度,非采取革命的手段就无法解决这种矛盾。
社会阶级构成划分方法不但是具体的学术研究手段,而且更是作用于社会实践的政治理论,我们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必须涉及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选择具体的方法时,必须考虑到我们时代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社会历史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是彻底否定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这一艰巨历史过程中积极能量的阶段,在我们这个时代中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缓和的形式得到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这只有通过改革(改良)现存制度中不合理的因素来解决,因此,我们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研究工人阶级问题,只能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在确定社会阶级构成的划分标准时,我们的立足点应当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社会基本矛盾。
四、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划分标准
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划分方法,近年来学术界存在许多种提法,从理论体系来说,有的学者主张仍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有的主张用阶层分析法,有的主张用利益群体划分法,还有一些学者不同程度地综合运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在实践上,形成了不少具体观点,以阶层法为例,就有“三个阶层”(1)农民、工人阶层;(2)切识分子阶层;(3)个体劳动者阶层)、 “四个阶层"(4)干部、(5)工农、(6)企业家、(7)切识阶层)“六个阶层“(8)党政机关干部、(9)国营企业干部、(10)教学、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11)工人、(12)民办公司人员和个体经营者、(13)农民和乡镇企业工人等许多种划分方法。
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事实上涉及到工人阶级的概念,如果我 们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当前我国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的确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既可以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来作为划分标准,也可以用劳动者所在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作标准划分;既可以用一系列政治标准来划分、也可以用一系列自然标准来划分;既可以用矢盎标准进行垂直划分(如年龄),也可以用非矢量标准进行水平划分,(如职业)那么,是否存在着某种绝对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划分方法呢?是否一定要寻求某种绝对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划分标准呢?笔者认为,划分的标准是为研究目的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研究目的,就有什么样的划分标准,同一研究目的有时需要同时采用若干种划分标准,某一种划分标准也可能同时有助于多种研究目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标准休系,通过运用这个休系,多侧面、多层次地观察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达到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内部结构状况的目的。
不同的标准有助于说明不同的问题,因此,这个标准体系中,应当包括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行为的、垂直的、水平的等各方面的划分标准,分别用以研究和分析各方面的问题,服务于各种层次上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活动。
五、关于社会流动与动态的结构研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必
然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必然导致社会流动的活跃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进深化,不但人们对于社会流动问题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在具体行为上也日益频繁,这就给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比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中的层间流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人阶级内部的流动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就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了,否则就不足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真实情况,不论是对于基本状况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态度来说,都将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内部结构问题进行动态的研究,既要研究某一时期的静态状况,又要研究社会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既要进行现象描述,又要探索发展规律和进行中长期预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内部结构指标体系。
总之,认识和了解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问题巳经相当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了,无论对于国家宏观决策还是对于具体政策调整,无论对于党还是对于工会,这个问题都是十分迫切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准确地掌握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进行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作者是全总政策研完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