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与集体约束、激励机制
本世纪初,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在哈佛大学梅奥教授的主持下,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工人的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曾经做过几项实验。实验证明:在改变环境照明、温度等条件时,对工人的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在对工人实行隔离操作后,并以计件工资的办法,企图造成“快手”对“慢手”的精神压力来提高效率,效果也很不理想。而当参与实验的人数增至上百人,并采取分组办法和支付小组计件工资时,发现工人对小组增加工资颇感兴趣;继续改变小组奖金的分配方法后,每个工人的产妥又有所提高。这统称为“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研究小组由此得出结论:“在决定工人的生产效率方面,工资刺激不如集体约束条件和安全感来得重要。”
也许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并不知迤远在大洋波岸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霍柔实验”,但却从实践中无师自通地懂得一个道理:工人天生有一种“共存”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意识。充分运用集体(例如班组)的利害相关、荣辱与共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大面积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体之间的磨擦内耗因素。因此,在管理中,重视群体的作用,比重视个体的作用,显得更重要,更有效。试看两例。
例一:某汽车运输车队,过去规定行车人员如发生责任事故,经济责任由该车的驾驶员一人承担。但这种规定并没有显著地降低责任事故,尽管驾驶员们认为自己在驾驶时巳经是非常非常小心的了。最近,该车队为了强化职工的班组整体意识,决定把这种经济责任改为整个班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这种集体承担还是有主次之分)。这个办法施行后,不但职工们表示支待,而且责任事故率明显下降。有的职工说:“谁能保证自己没有疏忽的时候?有责任共担,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个办法好。”这个车队的经营者自谓并不懂得“霍桑实验”和“梅奥教授”其人,但也懂得运用集体约束和激励机制。
例二:某制衣厂一向实行个人的计件工资制,注重监管层层设置。但质盎提高还是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巳经在一等品率的比例上实行奖励,但一等品率还是比较低。抱羞试试看的心情,该厂吸收别的单位的经验,实行班组质盘、产盘的控制管理,并由工会组织开展班组间的质县劳动竞赛。结果,一等品率大大提高,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们说:“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产品质最不好影响全班的声誉,影响大家的收入“。这家企业是合资企业,外方管理人员对这种管理非常赞赏。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企业应该更重视班组的作用,认真搞好班组建设和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落腮点牢牢放在企业的最小群体-一班组之上。同时,我们的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职工集体意识的培育,不要认为有了“金钱一奖金”的杠杆,就什么都可以启动了。因为人,因为我们的职工,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即需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需要满足日益培长的物质要求,也需要精神上的奖励,需要一种在集体里无愧于别人的心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