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企业为什么不如乡镇、三资企业活

现时有句俗话,叫做“国家队打不过,老外,也打不过’老乡’”。也就是说,国营企业不如三资、乡镇企业活!

为什么?

活与不活,关键在机制。我们不妨作些比较:

乡镇、三资企业一一大都在改革中诞生,从生产到发展,基本上没有受到旧体制的束缚,它们的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基本上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企业运行也没有纳入原来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中,它们实际上是在宏观间接调控和市场导向的体制下运行的。

国营企业一一一直在产品(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运行,虽然近十年经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仍不彻底,长期以来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经营机制比较死板,甚至僵化,既不能自主经营亦无法目负盈亏,企业内在功能发生萎缩。

以上是从总体上来比较。再从具体方面来比较:

自主经营的机制不同一一国营企业承担了国家的主要指令性计划,企业投资要定规模,贷款要进笼子,生产要有计划,定价要靠国家,企业经营自主权很少。

乡镇、三资企业则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靠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在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主决策,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机制不同一一国营企业一方面没有自主权,另一方面又不能自负盈亏,多盈利多收走,有亏损国家包下来,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又没有优胜劣汰或倒闭威胁促成的约束机制。

乡镇,三资企业资金靠自己筹,原材料靠自己采购,产品靠自己销售,盈亏靠自己承担,经营不好自己关门,吃不上国家的大锅饭,为了生存和发展,它必须自觉地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用人机制不同一一国营企业经营者坐“铁交椅',,职工拿“铁饭碗飞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压力,没有活力,更没有创造力。

乡镇、三资企业则实行全员合同制,既没有“铁交椅',,也没有“铁饭碗'',以实际能力和经营成绩为标尺,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干不好,今天是经理,明天可能是工人,后天可能回乡拿锄头。这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随时调整生产,增减人员,职工于不好随时辞退,不需报哪个部门审批。相反,干得好不仅事关荣誉,而且有直接经济利益,经营者和职工既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也有动力,自然努力进取。

分配机制不同一一国营企业过去一直在分配领域实行平均主义,虽然在改革中曾触动过这个问题,有了一些好转,但近两年平均主义、大锅饭重新抬头,职工收入能上不能下,就高不就低,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弱小,职工劳动热情不高,缺乏创造性。

乡镇、三资企业则一般实行全额计件,全面浮动,能多能少,能高能低,奖罚兑现,分配的激励作用很强。

总之,不论国营企业与乡镇、三资企业有多少不同,归根到底,就是乡镇、三资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国营企业不能。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发展商品经济要求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成为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要求。因此,这是国营企业机制改革的关键之处。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素质,是搞活国营企业的根本途径,这,有待千全面深化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之时,也就是国营企业真正活起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