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美德日印五国综合国力的比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资料表明,通过选择美国(这是公认的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50年代初的起点与中国相差不大,现在是综合国力的第二大强国)、德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中国较有可能赶上的国家)、中国、印度(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5个国家进行综合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使我国与综合国力的强国相比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又在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色。

综合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表现形式分生存、发展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家生存力包括国家的生存空间、安全自保和抗击外来侵略的能力;发展力包括国家发展状态和发展速度的能力;国家影响力体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索包括7个方面: 1.政治力:政治是指国事,它在国力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2.经济力:经济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根基。经济力在国力构成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科技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力构成中具有先导性的要素84.国防力:它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防务实力; 5.文教力:它包括教师队伍、文化工作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文化教育的规模、结构、体制和国民文化水平、文化传统影响力等; 6.外交力:是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和国际事务中所具有的影响力; 7.资源力:主要是指资源和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在综合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通过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测算的结果,得出综合国力排序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印度,综合的平均分数分别是: 86.48, 67 ,52,60.68,43.75,32.78。在所比较的几个国家中,用平均分数计算的综合国力美国最强,日本相当于美国的78%;德国相当于美国的70%,中国相当于美国的51%,印度相当于美国的38%;中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日本的65%、德国的72%,是印度的184%。美国在综合国力的5大要素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一、各国综合国力的差异

1.国内生产总值对各国经济实力、教科文实力、国防实力差异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对经济、教科文、国防的影响很大,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总量的多少,与许多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评价指标有关。在所做的评价比较中,国内生产总值或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指标约占40%,理解经济实力、教科文实力、国防实力的排序该首先看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表明,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则日本  、德国、中国、印度分别是I(1)按官方汇率计算为0.59、0.28、0.07、0.04;(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0.43、0.28、0.42、O.17。由于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最大的,因此其教科文、国防等实力也排在首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二位,其经济实力、教科文实力、国防实力均排在第二位。中国、印度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较少,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投入的比重也相对偏低,因此经济实力、教科文实力、国防实力都受到影响。

2.人口对各国综合国力差异的影响。在综合国力国际比较采用的统计指标中,有40个指标与人口数量有关,因此人口少的国家这些指标较高,排序便靠前。中国、印度人口众多、人均水平低,影响了排序位次。如中国、印度每10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分别是美国的3%和10%,每千人电视机拥有量分别是美国的24%和4%、人均煤炭储藏量分别是美国的13%和4%,人均水电装机容量分别是美国的7%和5%,这些都影响了综合国力评价水平。人口数量多虽然是一种优势,有利于综合国力的评价,但人口质量偏低又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人口数罢的优势。如中国、印度人口总数评分分别是1.00和0,75,总人口实力是美国的454%和340%,但人力资源评价却是美国的111%和73%。

3.资源对各国综合国力差异的影响。资源的评价涉及国土、海域、耕地、植被、矿物储量、人口等方面。其中国土面积对资源水平的影响很大,使中国、美国、印度的资源评价排序居前三位。在资源评价中,同样考虑人均水平的影响,在35个统计指标中包含19个人均指标,这就使中国在资源总景趋前的同时,受人均水平低的影响资源总评价又位于美国之后。资源评价结果仍然是美国最强,中国第二(相当于美国的67%),印度第三(相当于美国的46%),日本第四(相当于美国的32%),德国第五(相当于美国的20%)。

4.国家体制对各国综合国力差异的影响。

在综合国力评价中比较各国的政府职能、外交能力、动员能力、国民的统一意识对综合国力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很难量化。同时,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不同,难以将其纳入综合国力的比较中。采用专家评分法,对这5个国家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国家体制的评分各国比较接近,并是所有评价中差异最小的。美国的国家体制比较稳定、政府职能和外交能力较强、国民意识的统一性较强,所以评分略高。德国第二,为美国的92%,日本居第三,为美国的90%,中国和印度分别是美国的82%和75%。

二、中国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

在国际比较中,中国现实的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经过45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和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次5国综合国力评价,中国谷物产量、棉花产量、水泥产量、银行贷款余额、投资率、日报发行量、电视机拥有量、国土面积、草地面积、水能理论储量、陆上水资源总量、人口总数、劳动人口、劳动口人增长速度等17个统计指标居第一位,油料产量、商品能源产量、货运量、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水能理论储量、煤炭储量、石油储量、人均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等21个统计指标居第二位,此外在核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方面中国也仅次于美国。这些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中国在其它方面仍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是:(1)人口多,人均水平低至美国的18%(如按官方汇率计算仅为美国的13%),抵消了经济总抵第二位和资源等实力较强方面的作用,(2)中国在科技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及产生的效果较差,仅为日本的15%(如按官方汇率计算仅为11%),与经济的位次比很不相称;(3)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尚在改革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加上某些国家阻挠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外交实力与人口大国和政治大国很不相称,使中国的国家体制实力位次靠后,(4)受经济能力的局限,中国国防投入较少,国防实力只略高于最落后的印度。

尽管中国现实的综合国力位次靠后,但中国潜在的综合国力仍是国际上不可忽视的,也是我们应该发扬:并坚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的有利方面。中国潜在综合国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国土及自然资源总量 (2)人口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3)国家体制改革及国际影响的扩大,(4)高经济增长速度和高投资率;(5)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6)国防动员力。这些潜在国力有些是较易提高目前位次的,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率;有些是能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发展的,如科技投入和转化、国家体制。

这种潜在的国力既是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国际上比较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