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高理应多得

3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有力地改善技术工人的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7.76亿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仅有1.65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1.3%:而高技能人才更只有区区4700多万人,仅占就业人员的6%: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趋势的技能人才,更是堪称匮乏。按照市场经济思维,哪里有短缺,哪里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从而吸引来更多的供给。然而现实却是,技术工人整体的待遇长期上不去,“技工荒”也持续多年困扰企业。显然在这方面,“看不见的手”部分地失灵了。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当数量的企业提升技术工人待遇的动力不足。在企业层面的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如果“蛋糕”(企业收入)的总量短期内不变,给技术工人切的“蛋糕”大了,企业方得到的“蛋糕”必然变小。企业方自然欠缺为技术工人涨薪的积极性。可是,如果不能用好的待遇来吸引、留住、培育技术人才,企业则无法进一步发展和升级,“蛋糕”会永远做不大,甚至有“萎缩”的危险。

企业层面如此,类拟地,社会层面同样陷入了“工人技术不行,所以他们不值得好待遇”和“待遇偏低导致劳动者不愿意干技术、年轻人不愿意学技术”的“鸡生蛋、蛋生鸡”恶性循环中。这样的恶性循环,单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已经难以打破。

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基础。这一供需矛盾如果不能尽快缓解,势必严重影响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进程。于是我们看到,中央适时地出台了《意见》,提出了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循着《意见》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完善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让技术工人的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能够按贡献参与分配。而通过调节经济收入等重要杠杆,我们就有望将前述“恶性循环”拔转为正向循环——当技术工人是体面的、收入有保障的,年轻人都愿意学技术,工人们都乐于钻研技术:劳动者技术提高,企业收益提升,也能给技术工人更丰厚的回报。这样,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方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