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实现“五突破一加强”,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在广东省总工会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99年12月27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委员们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1999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都在这一年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一年里,我省广大职工与全国人民一起,奋起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显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深入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广大职工在这场斗争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对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广大职工义愤填膺,纷纷予以驳斥与批判,进一步激发了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斗志。在省委和全总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工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围绕我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省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中国工会十三大精神,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国有企业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为我省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省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达到了继往开来,团结奋斗,共同开拓新局面的预期目的。各级工会组织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为转型时期我省工会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使全省工会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中国工会十三大精神取得良好成效

1999年,全省各级工会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国工会十三大精神为主线,以提高工会千部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各级工会结合揭批“法轮大法”,学习十五届四中全会、工会十三大精神,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学习了邓小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理论,对“工人阶级地位和使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群众路线、保证职工政治权利、维护职工经济利益、明确工会工作方针和原则、工会接受党的领导”等方面的内容有了更确切的理解。工会千部队伍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邓小平理论,尤其是工运理论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风气,避免了思想上、工作上的盲目性、片面性,为进一步开创我省工会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理论思想保证。各级工会还认真组织职工学习《邓小平原著摘编》(职工读本)和《邓小平理论职工读本》,近百万职工参加“99全国班组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答题竞赛”活动,促进了群众性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的深入发展。广大职工欢欣鼓舞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对落实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充满信心。通过学习和各项活动,全省广大职工进一步理解了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涵,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党的十五大精神,提高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动员组织职工为实现全省改革和发展目标建功立业

围绕我省经济”三大发展战略”,各级工会把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摆到了重要日程上,积极探索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新路子。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五创"(创新、创先、创优、创佳、创文明)劳动竞赛和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比赛以及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开展了“向国庆50周年献礼”活动和职工技术技能运动会、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成果展览等工作;各级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协作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在广度,深度和成效上有新的发展,数百万职工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40多万职工参加了技术比赛。职工技协活动成绩斐然。我省职工技协组织项目参加了第90届巴黎国际发明展和第2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银奖2项、荣誉奖一项,全省技协技术交易额达5.2亿元。这些活动都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工会组织的活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各级工会主要是基层工会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学文化、学管理、学法律;各级工会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省总选树先进典型一—全国十杰工人刘铁儿,召开了“向全国十杰工人刘铁儿学习座谈会”,在全社会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各级工会还通过先进入物报告会、迎接澳门回归、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形势报告及各种娱乐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发职工的爱国热情,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使职工的主人翁使命感、责任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各级工会还充分利用职工学校、文化宫、俱乐部等阵地,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提高了这部分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1999年,全省各级工会以“推行厂务公开”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全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市、县、区领导为组长,纪委、工会、经委负责人矗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全省地级以上市及大多数县(市)已下发了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工作思岱,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方案和措施。省、市两级近200户试点企业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重大间题,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事项,民主评议情况等为基本内容,积极推行厂务公开。许多地方和企业在试点的带动下,推行“厂务公开”初见成效。职工的民主权利进一步落实,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四、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协助政府(行政)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更加广泛扎实

各级工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主动承担特困职工“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了困难职工、特困职工档案制度及联系困难企业的定点帮困制度,全省为超过10万名特困职工发放了《特困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全年筹措送温暖资金近3000万元,为2986家困难企业和431679户困难职工、劳模(先进工作者)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高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程度。年初,省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央、省属驻穗企业特困职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将其纳入了广州市民政救济范围,为困难职工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各级工会还认真监督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困职工的优惠政策,使特困职工切实享受到有关待遇。

各级工会以对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把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六个方面切实加强了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把情况、信息搞准确,同时实行动态分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省总工会就省属煤矿企业下岗职工异地就业的安置费,入户增容费、住房等问题向省再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了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采纳。二是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动员下岗职工解除顾虑,进入企业再就业中心。三是加强再就业培训,利用工会自身的阵地对下岗职工进行免费培训,全年累计培训下岗职工10多万人次。四是运用典型示范、形势报告等多种形式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五是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参与企业下岗分流方案的制定,监督各种对下岗职工优惠政策的实施。六是积极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直接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五、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级工会在集体合同的续订、质量、落实上下功夫。各市工会抓住执法检查机会,推动集体合同的续签;注重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修改、补充,把工时、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措施等都纳入集体合同文本;一些地方工会结合政府的执法检查,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或进行集体合同专项大检查,以保证集体合同发挥其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据省总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我省企业集体合同履约率在90%以上。今年我省集体合同签订形式有了新突破。粮食系统、邮电系统等签订了行业性集体合同。广州、江门、深圳在去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广、完善区域性集体合同实现形式,加快新经济组织集体合同签订速度,扩大了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预计续签、新签集体合同的企业数可以达到年初省总确定的工作指标。

六、强化源头参与,为工会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全省各级工会都十分重视源头参与工作。省总机关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安全法》等7项国家法规草案的修改,参与了《广东省企业欠薪处理条例〉等7项地方法律的制定,对《教师法》、《工会法》、《广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草案)》《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草案)》等一批法律法规提出了修改意见。省总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与有关部门联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作的通知》、《关千对全国和省劳动模范实行荣誉津贴的补充规定》等文件。21个地级市也都积极参与地方法规、行政规章的制订工作,为各级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为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各级工会加强了劳动法律监督,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检查。省总和一些地方、产业工会积极参与人大、政协组织的《劳动法》大检查,有些市还参与了劳动安全、欠薪等专项检查,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切切实实地维护了职工权益。加大调研力度,省、市工会一起开展了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权益保障状况调查,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对全省社会保险实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建议省人大对《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工会法》进行执法检查。各级工会还直接参与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案件、劳动安全事故的处理。省总先后参与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调解15宗。在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和呼声。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与“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丰富了安全生产知识。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制度进一步健全,一些市总工会还设立了主席接待日制度。全省地级以上工会机关累计接待处理各类信访个案1500多宗。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会履行维护职能,推进了工会的法制化建设。

七、以改革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搞好工会自身建设

今年6到9月,省总领导班子和省总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著作和论述,联系工会和个人工作实际找差距,查原因,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了领导班子和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理论和服务广大职工的自觉性。现在,一系列整改措施正在出台、实施当中。

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各级工会十分重视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转制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企业转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重组到哪里,做到组织不间断,会员不流失,工作不停止;认真探索新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形式,不拘泥千原有的组织形式,重在组织覆盖,重在维权职能的落实,尝试采取多个小企业建立联合基层工会,或按区域、行业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等形式,取得较好效果。一些企业暂时不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而设立工会小组,发展会员,实行“流动会员”制度,扩大了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加快了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步伐,有利于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预计全年新建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1200家以上,比年初确定的工作指标增加20%,使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数稳定在投产开业企业数的90%左右。新建民营企业工会组织数也可以超过年初确定的100家工作指标级工会组织建设有了新起色。省总和各市总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实行分类指导,采取了适当措施促进县级工会组织建设是加强了与当地党政的联系。争取党政的支持,为县级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大对县级工会领导班子的协管力度,做好县级工会一把手的配备同时,加强对县级工会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工作水平:三是实行适当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造血功能”加强产业工会工作、突出产业特色。加强了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的联系和协作:许多产业工会把工作重点放在本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上,在探索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会工作。搞好国有企业调整、重组的工会组织建设、推行“厂务公开”,建立适应企业科技进步的劳动竞赛新形式等方面,都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各产业工会加强了调查研究,坚持从本产业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推动职工关注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省总成立了经贸工会,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做了组织上的准备经费收缴工作知难而进。面对工会数、会员数减少。企业困难的情况,工会财务人员突出了依法收缴的指导思想,抓住经费收缴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新的增长点,开展以经费收缴为核心的工会财务工作竞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了今年经费收缴任务的完成,达到了年初制定的增长指标。工会兴办的各类型企事业,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为工会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贡献女职工工作扎实活跃。各级女职工委员会深人开展调查研究,开展了“实施广东省妇女发展纲要调查”“珠江三角洲女职工劳动保护情况调查”等专项调查,及时发现了问题,全面掌握了情况,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女职工的劳动技能。目前全省有120多万女职工参加了“专一门会二门、学三门”的话动,有70多万女职工掌报了两门以上技辅

经费审查工作稳步发展。工会经审机构和力量配备得到加强。目前全省已建经审组织19178个,组建率为56%,-些地区的组建率已达98%。省市两级有了一支专、发职经审干部队伍,各产业工会重视工会经审的组织建设,加强了领导。一些大型企业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经审干部、各级工会建立健全了经审工作制度,加大了实务审计的力度,为全省经费收缴任务的完成和经费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监督、促进作用。同时,推动了工会系统的财务工作制度化和廉政建设。

省港澳台交流和对外交往频密。一年来,共接待和组织的团队共34批,465人次,其中接待来访25批371人次,组织出访9批94人次。突破性地与台湾台中市总工会建立了往来交流的关系,省总代表团首次成功访台湾,成为大陆正式以工会名义访问台湾的第一个工会代表团。在海峡两岸工会界反响很大在澳门回归倒计时-周年及一百天之际,粤澳两地工会组织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恢复了与意大利工会的交往,加强了与古巴、西班牙、巴西等欧、美地区工会组织的交往,扩大了中国工会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1999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并解决:面对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工会如何及时调整运行机制,改革组织体制,改进工作方法?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维护新经济组织中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县(区)级工会的指导服务,切实使这一薄羽环节强化起来?如何更好地发挥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上级机关如何进一步为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会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大职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