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海珠区产业工人社会服务模式

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举办广府文化电影赏析活动。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了一批来穗务工职工子女抢答。  资料图片

2017 年 11 月,海珠区职业技能竞赛暨“海珠工匠”颁奖仪式召开。三位环卫工获得 “海珠工匠”荣誉    资料图片


摘要在新型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工人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该如何有效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及技术素质海珠区总工会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探索

关键词工会组织产业工人服务模式

  

工会组织承担着维护工人权益,保障我国经济建设良性运行的重要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即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职工教育、服务职工的职能。海珠区有 80 多万外来工人,其中大部分在企业工作,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据此,海珠区总工会不断探索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及技术素质,维护产业工人的学习权、发展权,保障权,探索出一条海珠区产业工人社会服务新路。

一、习总书记重要论述为创新工会服务模式指明方向

21 世纪,企业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党和产业工人的桥梁,工会组织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

(一)政治意识:产业工人的阶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工作, 时刻牵挂着广大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问题,多次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2013 年 10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坚定跟党走。

2015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明确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1、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

2、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强国战略、振兴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

3、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获得感不断提升。但也应该看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总量不足。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工会组织要发挥其具有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以及提高工人综合素质的维护职能及教育职能,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及技术素质正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与教育职能的综合体现。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工人队伍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维护与教育职能,努力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维护产业工人的教育权利,为产业工人搭建学习及成长平台,帮助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及技术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工会组织的应有贡献。

(二)服务意识院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3 年 4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总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2016 年 4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主体力量,深刻回答了我国工运事业特别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变化与特点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创优的热情和活力、发挥好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海珠区产业工人社会服务新模式

总书记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的系列讲话,释放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动员令。这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强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我们工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增强了工会为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

海珠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有点 912家基层工会,覆盖企事业单位 13978 家,其中企业工会13623 家,工会会员达28.4 万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会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工会枢纽型组织作用,创新企业职工服务模式。海珠区总工会从 2015 年 3 月开始,通过购买服务途径,由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的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社工团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深入海珠区企业,开展职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职业生涯发展和福利保障的服务工作,在职工福利与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在海珠区总工会和各街道总工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社工们围绕企业工会和职工的特点及需求,成功打造了职工学堂、职工周末有约、职工志愿者、职工文化休闲生活、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层工会能力提升、职工社区融入和职工音乐圆梦等十大服务品牌。

社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发展、普法教育、文化娱乐、心理咨询、城市融入、社交婚恋、生活时尚等各类职工服务活动,先后组织了“职工创文当先锋”、“‘周末有约’交友联谊”等服务活动 300 多场次,直接服务职工达 10 万多人次。该服务团队与 100 多家企业工会建立了稳固服务关系,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3433”的海珠服务模式,即树立“共融、共生、共享”服务的“三共”理念、畅通产业工人发展的三个渠道、创新产业工人发展的三大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工会服务进企业工程。

(一)树立“共融、共生、共享”服务的“三共”理念

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以“共融、共生、共享” 为服务理念,共融在于让职工融入企业,融入工会,融入社区,融入海珠,最后融入广州。共生在于让职工在工会大家庭里同生存,同生活,同参与,同成长,同发展。共享在于让职工能分享海珠工会“心贴心,实打实” 的服务,共享海珠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以凤阳街为例,这个街道在整个海珠区具有典型的意义。凤阳有近 30 多万流动人口,为了让他们能融入凤阳社区,凤阳街于 2013年成立“幸福平安凤阳联谊会”(以下简称“联谊会”),并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依法设立章程,分别在辖内 20 个社区设立分会,吸纳数千名会员。现在,凤阳人已经成为外来职工的“娘舅”,联谊会成为街道工会、社区居委会与外来工人沟通的平台,联谊会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慈善助学、助困、助残等方面的工作。联谊会在街道党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将党建、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组织通过联谊会伸展到外来职工之中,同时在与社工的联动中,开展以“热心服务、贴心关怀、用心办事、安心定居、你我齐心” 的“五心”级服务,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凤阳社会建设,共创幸福平安凤阳,共享凤阳发展的成果。

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的社工们在秉承“共融、共生、共享”项目服务理念中,致力于职工融入企业,融入工会,融入社区,融入海珠,最后融入广州。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在全区的凤阳、素社、沙园、琶洲 4 个片区,开展“以点带面、以街为重点、片区结合、街企协作”的服务,从而完善“工会法规政策宣传阵地+ 工会资源信息支持系统 + 工会社工服务示范中心+ 工会技能提升培训平台”四位一体广覆盖的服务机制,打造职工服务综合平台。使得广大职工在海珠区大家庭里同生存,同生活,同参与,同成长,同发展,共享海珠工会“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实现数万职工共享海珠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营造“工会+社工+义工+职工”四工联动的服务氛围

海珠区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形成了“工会 + 社工+ 义工 + 职工”四工联动的服务模式,工会是指体制内的工会工作人员,他们往往拥有工会的经验和资源,能够在工会语境下更快的开展工作。社工则利用专业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手法,如利用个案的技巧为职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情绪辅导等服务来创新性的弥补工会服务的死角和不足。义工是指所培育的义工,社工要充分发挥义工服务的管理者、培训者、引导者及协调者角色, 制定义工服务指引,开展义工专题培训,注重义工服务骨干的培养和服务模式的推广,逐渐形成“社工开发服务,义工推广服务”的工作模式。职工是指由被服务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的职工,社工要充分调动被服务职工的积极性,挖掘职工的潜能,让职工参与服务的组织与开展,提升活动策划和组织的能力,从而服务更多的职工,形成“职工管理职工,职工服务职工” 的良好局面。

随着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社工加义工联动方式方显成效。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组的社工们在原来基础上培养达到数千名义工, 通过组织、培养与发展,社工加义工联动加“职工服务职工”良好互动模式具有创新性。社工通过系列服务活动的吸引,通过 QQ、微博等网络平台招募,特别是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加义工队伍。在义工服务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运用“ 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坚持“培训 + 服务”两手抓的义工队伍培育原则, 为义工提供专业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有志愿、有技能、有特色的义工队伍,建立义工服务的管理与激励制度,推动义工服务创新、规模化和可持续的义工服务参与平台建设,以提高海珠区服务进企业的义工专业能力和素质。

(三)开拓产业工人发展的三个渠道

1、开拓产业工人职业晋升渠道

海珠区现有企业一万多家,产业工人八十多万人。工会根据企业发展和工人的发展需求,从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为产业工人打开晋升渠道。针对产业工人成长渠道狭窄,囿于横向流动而难于纵向流动,特别是一线工人只能当工人,即使干得再好,也不能成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问题。因此,工会通过为企业工人培训,提升工人的综合素质,指导企业工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有效衔接, 改变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独木桥’现象”。这一举措有效突破现有企业用人中“工人”与“干部”、“工程师”之间的身份界限,使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能够融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行列,从而促进产业工人在企业技术进步、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更大作用。

2、开拓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的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工会在创新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过程中, 尝试通过完善产业工人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既包括国家学习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学分转换互认。为产业工人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根据产业工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构建成一个连续的、可被认可的资格阶梯,畅通产业工人接受高校继续教育、工会技能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的渠道。

海珠产业工人大学堂目的是为提高广大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供一个阵地,并把它办成深受广大产业工人、农民工欢迎的大学校,将满足产业工人、农民工学习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开设《生活与法》、《职业生涯规划》、《电脑技术》、《电子商务》、《形象提升与服务礼仪》、《摄影技巧》、《茶艺文化》、《创业能力体验》、《健康与养生》、《音乐舞蹈》、《动漫与创作》等精品课程,为方便广大产业工人参加,时间定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邀请各领域专业人士担任培训师,同时整合省内各高校优质师资力量,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市场需求大且受产业工人欢迎的技术培训班,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技术性农民工,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提升技术工人待遇,为海珠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新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培训工作实效。对企业产

业工人的教育培训毕竟不同于学校教学,工会组织在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时务必要根据产业工人的接受能力创新教育模式,确保产业工人能够及时消化所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原则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注重教育培训工作实效。此外,还要积极创新培训形式,比如,将产业工人培训班按照特定条件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增强培训效果。

3、开拓产业工人横向与纵向流动渠道

开拓产业工人横向与纵向流动渠道,关键在于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做好职业供求信息发布等措施。海珠区总工会通过购买社工服务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社工根据产业工人就业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就业岗位信息了解,及时宣传和发布,对个人流动前景、流动成本和流动能力进行准确判断、评估。另一方面,社工根据产业工人流动性强、流动成本大,如产业工人流动中的心理压力、情感缺失、社区融合、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社工通过公共资源整合,通过专业服务,使其在流动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工会要为产业工人流动提供充分的人才评价、信息参考以及就业分析和指导,减少乃至消除流动藩篱,改进现行相关制度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问题, 发挥工会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四)创新产业工人发展的三大激励机制

1、创新产业工人的参与机制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是从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成长成才的角度的重要举措。工会十分重视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奖励力度等措施,让产业工人在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不断创新中增强自身的获得感、企业的认同感、社区的归属感、家庭的幸福感,从而全力投身于创新技能、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伟大事业。

2、建立产业工人技能竞赛机制

大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提高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是工会组织的传统工作,是提高产业工人赶超先进、创先争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劳动和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重要平台,产业工人在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实现了技术提升、技能晋级、素质提高,发挥作用,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建立和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完善竞赛的组织、效能评估和激励机制,形成服务发展、层层递进、内外衔接的完善竞赛体系,为产业工人搭建更多更好的竞技场。

海珠区总工会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热点作为竞赛主题,开展各种类型的劳动竞赛,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在开展劳动竞赛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竞赛活动的时效性、时代性以及示范性。工会在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产业工人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3、完善产业工人的奖励机制

完善产业工人奖励机制,形成以党和国家表彰为导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工人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等举措,为产业工人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出彩通道,有利于增强产业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利于激励广大产业工人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习成才,为促进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更加有效地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

社工走进企业、服务广大职工,得到各区、街、企工会积极支持。近年来,社工服务团队走访企业,通过与职工交流、访谈形式,与企业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工会服务进企业项目组每年走访百家企业,为数百家企业建立工会档案,同时从中筛选出一百家重点服务企业, 建立起经常性联系制度,与企业工会共建,建立合作、互助、服务关系,扩展工会服务进企业内容。例如,我们协助海珠保安公司工会打造“爱岗共进,暧心海珠”企   业工会服务品牌,协助海珠区保安公司工会组织策划企业各类活动和团建;协助广东金成潮州酒楼饮食有限公司工会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文化,使该企业工会成为有凝聚力的工会;协助苏宁工会开展系列职工关爱活动,通过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服务,该企业工会被职工评为有温暖的工会。

作者系广州市海珠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

参考文献

[1] 戴志刚.浅谈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及技术素质[J].中国产业工人教育,2014,(06):28-29

[2] 谢建社.农民工社会工作[M].北京院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