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通报第四季度重点工作

10月13日,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了2016年第四季度新闻通气会,通报了几项重点工作。


绘就“十三五”农民工工作蓝图

全总日前已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农民工工作规划(2016-2020)》,围绕农民工组织化水平、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素质水平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20多项措施。

为提高农民工组织化水平,工会将通过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创新农民工入会方式、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打造“互联网+”服务职工平台等方式,以便捷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吸引农民工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55%以上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工会还将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工会小额贷()款、“农民工学习能力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举措,强化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农民工素质提升,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每年普法活动覆盖农民工1000万人次。同时协助政府做好帮扶解困工作,到2020年底,实现建档困难农民工全部解困脱困。

为扎实做好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工作,2016年上半年全国工会已新增农民工会员700万人,工会“两节”期间帮助476万人次农民工平安返乡,为225万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

 

推动改革试点工作

现在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收官阶段。去年11月《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之后,全总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改革试点工作。近一年来,全总党组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据了解,7个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总有10个全国产业工会)和14个省(区、市)总工会已相继选举了32名劳模兼职副主席。全总把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精简了25%,将精简的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全总本级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在这次改革中,全总还将6个主要职能部门进行了整合,对100多名干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全总机关正在建立专职为主、兼职与挂职相结合的工会机关干部队伍,突出机关干部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把更多知职工、懂职工、爱职工的人充实到工会领导机关。

 

全总“两微”已全部上线

在全总赴湖北宜昌召开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打造网上网下工会工作的新平台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全总已专门组建了网络工作部,并开通了全总微博“工会在线”和微信公众号“全国总工会”。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大力推广更全面的了解职工、贴近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配合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

工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做深做细职工分流安置中的有关工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据了解,全总将印发《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着力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同时,各级工会要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使他们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为职工提供普惠性、项目化服务,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解困等等。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各级工会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权益维护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将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行动

2017年是工会送温暖的第26个年头。工会在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的同时,将着力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努力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2017年“两节”期间,各级工会将认真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着重开展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全总将与国家八个部委联合下发工资清欠联合检查的通知;各级工会将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行动,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提供服务;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等工作。

 

进一步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工匠》第四季,并且还播出了全总与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国工匠》八集新闻专题片,央视新闻客户端八场直播共计总触达用户3320.5万人。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下一步还要把这项工作进一步叫响做实。第一,继续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进一步营造弘扬工匠精神、宣传大国工匠的浓厚舆论氛围;第二,会同教育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把弘扬工匠精神真正地纳入到教学的重要内容,让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崇尚技术的良好品质;第三,推动建立培育和造就大国工匠、充分发挥大国工匠作用的机制,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第四,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大国工匠书写,创造更多的反映劳动者、反映大国工匠的优秀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