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本 源头治理

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务工大区,纳入劳动管理的人口近350万人,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中“80后”、“90后”又占了约70%。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劳资矛盾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摆在深圳各级党委、政府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了探索源头治理劳资纠纷,20149月,市总工会首先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和平社区、龙华新区观澜街道银星工业园区,建设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和平社区面积9.8平方公里,职工9.82万名,有企业794家,目前共成立工会186家,其中300人以上的企业成立工会44家;银星工业园区面积0.52平方公里,职工1.48万人,有企业156家,目前在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工会14家。按照市总统一工作目标、工作模式,我们积极开展劳资矛盾源头治理的实践探索。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下沉工作重心,创新基层工会组织方式

长期以来,宝安的基层工会面临“人手少、任务重、覆盖面有限”的难题,街道工会干部配备严重不足,社区基本没有专职的工会干部。以福永为例,福永街道有职工近100万,街道总工会只有2名公务员,社区没有1名专职的工会干部。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很难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也难以开展对职工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验区以创新基层工会组织方式为突破口,下沉工作重心、充实工作力量,夯实组织基础。

首先,把社区工联会的改造和完善作为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突破口。作为联系职工最紧密、接触职工最频繁、掌握职工动态最直接的一级工会组织,市、区、街道三级工会在人员、资金、活动场所上予以重点扶持。和平社区工联会办公场所是一座800多平方米的职工之家,集中各种服务职工的设施,10名专职工会干部,累计投入资金391万元。其次,强化“联合制、代表制”,由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工会主席担任工联会副主席和委员,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第三,小微企业工人可以直接申请加入工联会,组建工会小组,尽力扩大工会覆盖面。目前和平和银星试验区已建立工会小组136个。

在这个基层工会组织网络中,体制机制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社区工联会不仅接受社区党支部的领导,同时接受上级工会的领导;社区工联会可以独立开展工作,指导、服务企业工会,培育企业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在和平这样产业工人集中的社区,使得工联会可以从以往行政的指令和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专注于工会工作。而工联会由大企业、社区、工人积极分子、工联会干部等多个方面代表组成,既可以与社区保持良好关系,又在工人群众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助于大企业工会骨干作用的发挥,又便利了企业工会干部、工人积极分子之间交流和学习,从整体上构建了一套企业工会间相互支持的体系,使工联会真正成为连接上级工会、社区、企业工会、工人小组的“枢纽”,深入群众的“神经末梢”,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

二、从满足职工迫切需求开始,组织凝聚工人

如何真正地让工会工作走入工人当中,试验区工联会变被动服务到主动出击,从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满足职工需求,为职工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入手。试验区始终坚持不调查,不了解工人需求,不搞活动;不搞工人不喜欢、不需要的活动;不搞形式主义的活动;不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一切活动都要贯彻有利于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团结和组织工人的原则。市、区总工会从不给试验区下达指令性指标,要求的是专注做实事,不搞花架子,职工服务主要集中在社区生活、法律维权、个人成长等方面。

针对职工在社区生活贫乏单调的现状,试验区大力发展工人兴趣协会,如读书、登山、长跑、音乐、球类等等。目前已建立27个工人兴趣协会,有活动小组99个,其中文化类22个,法律权益类8个,音体美活动类69个,平均每周开展活动10余种,常规参与职工1600余人。针对职工对法律维权方面的需求,试验区工联会用工人听得懂、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宣传法律法规。比如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联系工人,多用小漫画,少长篇大论,把维权案例排练成小话剧,举办模拟法庭等。市总驻点律师定期到工联会,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劳动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庭,在企业层面建立调解委员会,并定期对社区和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员进行培训。目前,向试验区工会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的个案有133起,涉及192人次,成功调处49起。随着试验区职工活动影响力的扩大,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社工、义工等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也纷纷投入资源,使试验区成为整合各类资源、服务职工的综合性平台。各类职工服务活动的蓬勃兴起,为以往松散的、“原子化”的工人,重建了交友联谊的平台和新的社会网络,工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获得了价值认同和归属感,培养了阳光正向的人格。据银星试验区的调查,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度由原来不足40%上升到近70%。工联会已经成为一个工人愿意来、来了不想走、即使走了也会牵挂的地方,成为职工们名副其实的“家”。

针对大企业职工希望与企业“共建共享”、寻求工资制度性增长的需求,市总引进国际先进的对话参与式培训方法,开发了“聚力计划”,试验区18家企业,企业方、工会、员工代表共计1879人次参与培训。经过7个月培训和模拟实践,“聚力计划”劳资共赢的理念和建立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和互信合作平台的努力,赢得了企业尊重和支持,绝大多数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并通过了加薪提案,高士线业、吉田拉链、成霖、乔奥华等企业工会还与企业就工时、休假时间、基层管理等问题进行磋商。“聚力计划”也得到全总的关注,《工人日报》连续6天在头版进行报道。

三、打造职业化干部队伍,培育工会新生力量

试验区工作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情怀、能走到工人当中、乐做、善做群众工作的工会干部队伍。市总工会面向全国招聘了19名职业化工会干部,其中既有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的学子,也有群团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这批职业化工会干部平均年龄不到28岁,年轻、有活力有朝气有干劲,与现在大部分的工人年纪相仿,工作生活上有共同语言,能够换位思考,容易与职工打成一片。试验区的试验不仅体现在对工会工作模式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对这支干部队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上。

首先,培养职工情怀。入职之初,我们统一安排所有的职业化工会干部进到工厂,下到产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会工人的工作、生活的艰辛,理解他们真情实感,学会与他们交朋友。事实证明,试验区工会干部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工人情怀和工会立场,比他们拥有的年龄、学历和经验更重要。经验是可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但立场和情怀才决定了工作目标不会偏离工会工作的方向。

其次,学习和掌握群众化的工作方法。与以前不同,试验区工会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是算数据、填表格,而是走出办公室,与工人交朋友。每一个试验区工会干部都有自己负责联系的企业和工业园作为责任田,坚持与工人打成一片。他们在开展宣传教育、文体活动、职工帮扶等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以一个团队的力量开展工人工作。两个试验区每月都一起召开总结会,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进行交流和分享,探讨更优的工作方法。

其三,上级工会给予关心和支持,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能力。在聚力计划实施中,市总专门组织了对职业化干部的“TOT”(培训师对培训师的培训)培训,提升各项专业能力。今年市总又组织了3次试验区工会干部的团队建设活动。宝安区总在开展工会干部培训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实验区的工会干部和企业工会主席。今年,区总分3批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复旦大学进行学习培训,都优先考虑到试验区的工会干部。回顾总结试验区运作两年的工作,我们认为,《工联会工作手册》的制定和职业化工会干部的培养,是试验区两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年初,市总工会修订完善《职业化工会干部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化工会干部工作职责,建立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职业上升通道,创造有利于优秀职业化干部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机制。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养,职业化工会干部已经成为试验区改革工作的核心和主导,他们与工会积极分子队伍的紧密结合,成为支撑基层组织网络发挥作用、展现活力的组织力量。职业化工会工作者“从这里出发,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坚守”,成为爱工人、懂工人、以学会做工人工作本领为己任的专业化干部团队。用年轻人做年轻人的工作,使工会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吸引了一批青年才俊投身工会。只要工会坚持这个方向,我们的队伍就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新生力量。

四、发展积极分子,扩展工会基层组织网络

试验区将培养企业工会积极分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吸纳优秀企业工会积极分子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加强政治引领,示范带动,使之成为工会自身建设的骨干力量,有效延长工会工作手臂。试验区探索的建立工会积极分子队伍的方法和路径是,通过“搞工人喜欢参加的活动,发现有号召力的人,给一个自主管理平台,持续不断的工会意识和组织能力培训”,培养工会积极分子,在职工中广泛“播种”。在这个过程中,试验区积极分子从开始没有人,后来是一群人,到现在是1个组织架构,有3个常委,设立宣传组织内联3个部,71个代表。两个试验区建立了1426人的工会积极分子队伍。今年三月,市总批准工人积极分子蒙圣球成为工联会职业化工会干部,在工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工会积极分子视为榜样。

随着试验区工会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以及作用的发挥,试验区工会会员逐步形成三个圈层:核心圈层是积极分子骨干,他们是协助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者;中间圈层是积极分子,他们了解工会、认同工会,是工会工作重要的支持者;外围层是普通会员,是在骨干和积极分子带领下的参与者。工会积极分子在反映职工思想动态、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抵制非法“劳工维权”组织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试验区工会工作的骨架和有效运作的基础。

五、源头化解矛盾,切实做好防范抵御工作

宝安和龙华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劳资矛盾高发频发。为此,试验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坚持工会立场,坚持为工人说话;依靠工会组织网络发现劳资隐患;依靠工会积极分子得到工人的理解,传播理性和规则;依靠政府部门和上级工会的主导作用与企业协商化解纠纷。也就是说在劳资纠纷的预防预警,事件发生中对工人的组织引导,事件结束后的善后上试验区要探索,如何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工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做好政府部门和上级工会想做而难以做到的工作。通过完善的基层组织网络,试验区建立了快速反应的劳资纠纷预警机制。特别是工会小组和工会积极分子发挥了信息掌握和传递的重要作用。试验区工联会每周向街道劳动办和街道总工会上报《劳资纠纷及其苗头性和不稳定因素表》。每当发生劳资纠纷,试验区工联会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亮明身份并依靠工人积极分子传播工会立场,耐心细致地做工人思想工作,争取工人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信息研判。

试验区在劳资纠纷源头治理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试验区设立以来,劳资纠纷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和平社区职工人数占福永街道的十分之一,企业数占了八分之一,2016年上半年全街道发生重大劳资纠纷50宗,和平社区没有发生一宗。和平社区2015年劳动信访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9%,一般性劳资纠纷数量同比下降14.3%2016年上半年劳动信访案件下降27%,一般性劳资纠纷同比下降39%,劳动仲裁案件同比下降50%

宝安工会有着勇于改革的传统,和平社区就是当年“宝安模式”的诞生地。试验区工作一直得到了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工作。宝安区总工会也全力配合试验区工作,把资源向试验区倾斜。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试验区的企业开展了工会主席向会员述职报告和民主评议活动,取得了良好得效果。我们还开办“职工大讲堂”试验区专场,购买了一批全总电子“职工书屋”帐号赠送给试验区的职工,这些都得到了职工的普遍欢迎。两年多来,宝安区总在参与、组织和平试验区的工作当中,深刻感受到试验区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今年年初宝安区总决定在福永街道塘尾社区以及沙井街道沙四社区按照试验区的工作模式扩大试点范围,面向全国招收16名全日制本科以上的职业化工会干部(平均年龄25岁),并按照试验区的模式进行培养和使用。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全区推广试验区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相信,只有不断筑牢工会的基层组织网络,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工作力量,工会才能在源头治理劳资矛盾中发挥基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