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会:职业规划点亮职工成长梦想

发展是硬道理。对于工会组织而言,维护职工的职业发展权同样是硬道理。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工会组织把职业发展作为一项职工的新权益,自创各种载体,通过职业规划,点亮职工成长梦想。

补强文化底子短板

“农民工也有机会上大学了!”2012年的夏天,杭州市总工会启动“资助千名农民工上大学行动”,经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且成绩合格者,可被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录取,而且申请者最高可获得5500元学费全额补助。

5年来,“农民工上大学”已成为桐庐工会的一块响亮品牌,为了解决职工上班和学习的矛盾,桐庐县总工会和企业工会共同努力,将大学课堂搬进企业,相继在龙生汽车、霍普曼电梯、科德磁业等开办大专班,送教上门。目前,受县总工会资助的“农民工上大学”学员已达303名,166名学员拿到大专毕业文凭。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有的成为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在桐庐县总工会主席滕建明看来,农民工上大学是一场补短板行动。他告诉记者,新时代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满足于洗脚上田进厂赚钱这一最原始的诉求,他们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而制约他们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文化底子薄弱。“开展农民工上大学行动,出发点就是要打破职业规划为白领阶层量身定做这一传统思维,让更多的普通务工者通过补强文化底子短板,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点亮成长成才的梦想。”

补强一线职工文化和技能短板,成为各地工会的务实行动。去年以来,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总工会全面实施以综合素质提升和技能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免费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已有6200余人先后参加两项培训。区总工会主席戚启华告诉记者,在大力倡导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首先需要致力于农民工到职业工人的角色转型,通过技能提升和职业规划,为更多的职工铺就一条成长之路。

打通职业晋升通道

46日,历时整整一个月的“方太集团第三届工匠文化节”落下帷幕,4名一线职工经层层选拔,戴上了“方太工匠”的臂章。从2014年起,“方太”每年都要花上一个月时间,为一线员工搭建展示技艺的舞台,工匠之路从这里起步。

“在‘方太’,每个职工都有一条成长的通道。”集团工会主席胡学时所说的成长通道,在“方太”被称之为“青松计划”。这一计划包括入职、军训、素质拓展、专业培训、革新发表、文化教育等10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工匠精神的“启蒙教育”。“只要职工有成长的信念,那么这一通道永远是一路绿灯。”

为一线职工打通一条职业晋升通道,已成为各级工会的共同愿景。位于嘉兴的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磨合,职工晋升机制已进入成熟期。公司工会副主席陶剑慧介绍说,这项晋升机制包括考核、演讲、评比等多道环节,对每个职工一视同仁。

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张利平就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如今她已是雅莹集团研发技术部经理。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形成了20多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和100多人的梯次团队,每年推出新产品1000多个。“让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是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由衷感言。

搭建脱颖而出舞台

“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是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工会的一句响亮口号。公司工会负责人吕怀青告诉记者,“亚特电器”为每名员工搭建了培训平台、比武平台和晋升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为员工脱颖而出定制的舞台——全员生发。

“全员生发”秉持“自主化、市场化、合作化”的原则,通过发动全体员工的力量,针对公司管理、生产现场等方面的问题,集思广益,任何部门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改善建议,制订出可执行的方案,承担项目落实。

吕怀青告诉记者,引入“全员生发”机制,目的在于动员每一名员工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项由企业管理层和工会共同推进的机制,通过面向全体员工认领创新项目的形式,为每名员工发挥才智打开了通道,为实现成长梦搭建了舞台。一年来,通过“全员生发”,员工增收200多万。更重要的是,一批有创新意识、有真才实干的一线员工脱颖而出,挑起了大梁。

只要努力,就能出彩。近年来,各地工会自创了各种载体,为职工成长搭建平台。在嘉兴,“工人发明家”集纳了一线职工的草根智慧;在余姚,“工人革新大师”成为工会工作品牌。余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玉红表示,如果把“工人革新大师”视作目的地,那么起点就是面向全市30万一线职工的职业发展。

《浙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