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异地办学条件下分校区工会工作的研究

随着我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迅速。为解决办学空间不足、满足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高校纷纷在异地开辟新校区。截止201412月,广东省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有46所,其中跨市办学的有11所。

异地办学条件下的分校区往往依托母体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体系,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也因与校本部融合不够、信息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不足等原因,在工会工作方面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工会如何根据教职工需求,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更为有效、更有活力、更适合分校区工会发展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分校区工会工作的基本概况

1.分校区工会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从管理模式看,分校区普遍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很少设立独立的工会机构,日常工会工作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普遍缺乏专职工会主席和干部,工会工作的开展依托身兼数职的党政办公室干部和工会委员。例如中山大学设有海珠校区党工委和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工会工作由党政工作办公室负责,工会主席由党政办主任兼任;广东财经大学设有三水校区党委和三水校区管理委员会,工会工作由党政工作办公室负责,工会主席由管委会主任兼任。

2.分校区工会的运作及作用发挥

从工会活动场所看,大部分分校区设有“职工之家”,都能不同程度的开展工会活动,但也存在“职工之家”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调查中有教职工认为活动不够丰富。从教代会召开情况看,多数分校区都能选派教职工代表参加学校的教代会,但没有单独召开分校区二级教代会。从职工入会情况看,分校区有相当比例的编制外人员没有加入工会,不能享受会员的权利。从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看,教职工实际困难的解决主要依托党委,工会起协助作用。

3.分校区工会的条件保障及管理监督   

活动经费方面,分校区工会的运作和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校级工会经费的下拨,除了专款专用的活动经费外,能自由支配的经费基本上是会员会费的返还部分,一般数额较少。

管理监督方面,是垂直和属地双重管理方式。一方面,分校区工会直接受校级工会的领导和监督,分校区工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教代会的召开等重要事项都要事先和事后向校级工会报告并接受其指导;另一方面,分校区工会建制于具体的分校区管委会,除了人事招聘权,其它工作的开展都相对独立,与校级工会的交流较少。

4.分校区工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一是交通问题。分校区的教职工队伍基本是由主校区选派的兼课教师和本地全职教师两部分构成。兼课教师、常驻行政人员的家在主校区所在城市,不得不在校区之间奔波,其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管理成本都不可低估。在往返过程中,教师往往增加了交通成本,消耗了时间和精力,身心疲惫,无法顾及家庭。

二是户口问题。主校区在广州的教职工,大部分选择了广州户口,但长期生活在分校区所在城市。由于目前社保和医疗保险采取本地统筹的方式,教职工面临异地医疗保险报销等问题。而就近入学的政策,也使同为广州户口的教职工子女不能入读分校区城市所在的学校。

三是住房问题。分校区一般有教职工宿舍,但需与人合住,生活有所不便。新建设的分校区一般远离城市中心,住房的周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治安和环境也往往存在隐患。

四是日常办事问题。学校领导、主要行政部门往往在主校区,分校区教职工办理职称、计生、报销等事务时不方便。

五是沟通问题。分校区专职教师与主校区教师之间,在课程衔接、学科融合、学术指导以及日常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沟通较少。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途径也受到限制。由于异地办学校区的成立时间一般较短,缺乏校本部的历史积淀,使得异地办学教师对新校区的归属感,对学校的认同感相对薄弱。

二、分校区工会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1.认识有待提高,机构有待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党政重视的工会往往工作出色。是否给予额外的经费支持、支持力度多大取决于校区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和校区自身的资金状况。大部分分校区往往注重党建而轻视工建,没有独立的工会。工会委员首先是分校区的教职工,履行着自身的教学、行政或党务岗位职责,工会工作是在履行本职工作之外的兼职工作,没有报酬和津贴,完全依靠工会干部对工会工作的热爱和无私奉献来自觉履行职责。兼职的治理结构导致了部分分校区工会职能发挥的“虚位”或“缺位”现象,这些兼职干部认为在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是硬任务,是干实事,而工会工作是软任务,是干虚事。工会工作是八小时以外的业余工作,而工作内容则是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

干部的兼职化导致工会工作缺乏长效发展机制,不是靠制度创新而是靠工会领导的个人能力推动工会发展。有些工会干部虽然从事工会工作多年,但缺乏工会工作方面的培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过多地依赖于单位的党政领导,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从个人发展看,分校区工会主席的级别一般为正处级,与各院系部处的正职同为一个行政级别,有的由分校考查,总校任命,有的是由分校区直接任免,校本部备案。他们的处境往往比较特殊,既很少有与社会交流工作岗位的机会,也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途径。

2.管理有待加强,制度有待规范

垂直和属地双重管理的尴尬之处在于,分校区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地方,所属地也并不会把它完全看做自己的学校。例如,在参加省级评奖时,评委更多考虑主校区;参加学校评奖时,评委组里很难有分校区的人,大家对异地办学的分校区存在一定的隔膜的,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分校区的特殊性,地位和其他独立院校也存在差异,所属地并不会真正将其看做是相对独立的大学。

事实上,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校区工会已在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独立而完备的体系,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各有差异,教职工权益维护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也各有不同。相较于学校级别的教代会,二级教代会更加贴近于普通教职工,是普通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本渠道和直接载体。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基本权利和顺应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3.观念有待转变,方式有待创新

主校区和分校区之间,发展阶段不同,管理体制不同,教师队伍的规模和层次不同,受教育对象不同,所处地域大环境不同,小环境也不同。一些分校区工会照搬主校区工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按照主校区工会干部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校区工会的新环境。许多学校工会活动的开展主要在主校区层面,分校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成本等问题很少参与。

作为占后勤总人数80%的主力军,合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加入工会组织上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后勤逐步实行了经济成本独立核算,合同工加入工会,后勤部门要按每月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这就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后勤部门对推动合同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刻意抵制。有人认为,合同工的流动性较大,入会后给工会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有的认为合同工入会了,会带来一系列的维权问题,如规范劳动合同、福利待遇和调节劳资纠纷等,这些都设计高校、后勤和合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两头不讨好”,因此持消极观望的态度。

三、分校区工会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在高校异地办学的模式下,如何服务好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凝聚教职工力量,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为动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抓住主要矛盾,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充分发挥学校层面政策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调动分校区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力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以贯彻中央文件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工会工作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在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元、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会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今天,各级党委更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性、紧迫性,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分校区工会组织虽无同级行政机构依托,但受党委直接领导,党组织对分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力促进了分工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学校党政和分校区管委会要大力支持分校区工会工作,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支持分校区工会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吸纳教职工加入工会组织。

1.要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机制。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工会工作摆在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政治原则上严格把关,在领导方式上积极改进,在作用发挥上高度重视,在政策机制上充分保障,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赋予工会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为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和强大后盾。

2.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必须热情关心、严格要求、重视培养工会干部。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取决于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正因如此,党中央一直关心重视工会干部的成长和队伍建设,明确指出工会应当成为培养和输送干部的重要基地。各级党委要坚持把党管干部、工会协管和尊重会员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既选优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又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既给工会干部压担子、提要求,又要给予政治激励、开辟成长通道,充分激发广大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工会主席按同级班子副职配备,任职期间享受同级副职待遇,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兼职工会副主席的工作实绩,在职称评定、晋级时应予以考虑,并应根据其兼职情况计算工作量。要把工会干部纳入党政干部培训、交流、使用和管理的统筹规划之中。提高教育工会干部素质,注意选拔优秀工会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二)以法律为依据,筑牢依法办会的基础,完善民主建设

1.依法建会。严格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对建会程序进行规范,从工会筹备组建立到会员代表产生,从工会主席候选人产生到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都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努力使建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体现法治精神,使主校区工会的各项职能在分校区都有完整、平等的落实。分校区工会必须有配套的工会机构、工作人员、规章制度。

2.民主管理。坚持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把推进法制建设作为工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积极参与立法,监督劳动法律严格执法,切实深化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分校区教职工代表应在学校教代会代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便于反映分校区教职工的利益诉求,解决分校区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建立和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教代会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二级教代会是校级教代会的延伸,是教职工参与分校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基本权利和顺应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3.普遍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进一步推进和做好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总工会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全覆盖”任务。探索劳务派遣工“双重入会”的工作方法,即劳务派遣工既可以选择在劳动关系所在的劳务公司入会,也可以在劳务输出单位入会。把广大后勤编制外职工团结到工会组织中来,打破工会会员组成中只有在编职工会员的状况,为工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让工会组织服务群体更加多元化,从而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4.突出维权。主动把工会维权服务工作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的研究和论证。分校区工会要建立健全学校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及时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可依法建立由行政、工会、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解决劳动争议问题;建立教职工法律服务机构,有效地为教职工提供帮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家资源,积极参与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工作,坚决防止出现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制造事端,在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上取得新突破。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用群众方法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1.发挥基层工会服务教职工的作用。以部门工会、工会小组等基层工会为主力,灵活开展工会活动。充分利用分校区的特色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之家”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多校区高校工会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为学校“大家”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因地制宜的建立“职工之家”,调动分校区工会“自我发展”,有利于增强工会活力、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注重人文关怀,帮助解决教职工生活问题。异地办学会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属不在身边,工会要特别注重人文关怀,使职工有归属感。工会要牵头要求学校行政部门每周定期到分校区办事服务,或在分校区设立办事机构。在生活上及时了解教职工的生活状况、家庭环境,在政策范围内,建立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制度,帮助教职工解决好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子女上学和婚恋等问题,使教职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对生病或有困难的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职工的幸福感来源于生活的满足感和工作的成就感,他们不再为基本生活需要所累,在工作中有足够发展空间,为他们打造一个轻松温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职工有归属感,增进学校凝聚力。当前,在房价高企、入学困难的形势下,很多高校都在努力为教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如广东财经大学在三水分校区修建了集资房,由工会牵头,为分校区教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会与当地医疗、行政部门沟通,使分校区的教职工子女顺利入读中山的学校,这些措施解决了分校区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更加安心教学。

2.提倡本部与分校区的资源整合。主校区有根基深厚、设施便利的优点,但区域空间往往狭小;分校区往往活动空间大,周边环境优美,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风土人情。工会可以根据不同校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变劣势为优势。以学校大集体为单位开展工会活动,凝聚教职工。充分发挥工会活动群众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和优势,因时因事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劳动竞赛,将教职工融合起来。活动要突出凝聚团队力量的特点,通过集体活动提高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要加大校区间校领导、教授、学生交流。设立直通本部的班车,将主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源源不断的传入分校,打破了由于分校创建时间短而造成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薄弱的局面,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方便两地沟通,暨南大学与某汽车公司合作,开通了校本部到珠海校区的校车,每小时发车一趟,为两地师生带来很大便利。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吸引职工群参与。通过工会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传播信息,让教职工及时了解学校情况;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通讯手段提高学习、会议效率;通过工会微博、工会微信群等信息分享平台,加强教职工之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3.创新工会工作形式,吸引教职工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工会要积极开展各种贴近职工、贴近生活、有趣味的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可以搞,但所有活动最终都要体现到教育引导职工群众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上来”。这是党的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最终目的。基层工会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明确工会政治责任和中心任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把广大教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跟党走。

□作者单位:省教科文卫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