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温暖之家圆和谐之梦 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

——深化和丰富“职工之家”建设,创建“三个特色之家”探讨

惠州市龙门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矿产和建材资源丰富,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下辖12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共44所。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有20349人,外来工子女3150人;外出务工人员45200人,留守儿童4263人。目前,已建立“外来工之家”11个,组建率达92%;已建立“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41个,组建率达93%

“筑家圆梦”是我县工会组织深化和丰富“职工之家”建设的理念。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省、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围绕“职工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创建了“三个特色之家”——“外来工之家、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对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创建原因

(一)求稳定,创建“外来工之家”

龙门县龙江镇矿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吸引大批外省民工前来从事采矿、运输行业。20065月,龙门县撤销路溪镇合并龙江镇,企业归属地管理,来自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等不同省份的民工相互抢夺地盘,包揽工地,他们以老乡相呼应,遇到利益之争,便拿拳头说话,矛盾纠纷由此产生和加深。本地人、外地人,湖南帮、四川帮、贵州帮……人与人之间、帮与帮之间互相争斗,互相抢夺,龙江镇到处弥漫着一股戾气,斗殴、劳资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全。

2007年初,龙江镇发生了一宗当地人与外来工严重的斗殴事件,龙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梁少文同志陪同县委主要领导到龙江处理斗殴事件时提出:“要解决外来工问题,必须为外来工建立一个——‘温暖的家’,感受政府的关爱,感受党的温暖”。初步提出创建“外来工之家”构想。接着,我县就在龙江镇建立了“外来工之家”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向全县铺开。

(二)促和谐,创建“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深入发展,龙门县有大批农民工(包括龙门县的农民工)携妻带儿外出务工,因子女户口难迁入务工所在地,外来工子女在异地读书入学难,有部分外出务工者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读书,由祖(外)父母看管,他们的子女缺乏父母监管和家庭温暖,。同时,龙门县又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到龙门打工,有部分人员将老婆子女也一并带来,但因其子女户口不在龙门,这些孩子要在龙门读书也很困难。留守儿童和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都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为了让农民工能够安心工作,我们深入基层探索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入学难、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等问题。2012年初,梁少文副主任陪同县委主要领导到龙江中心小学调研,发现龙江中心小学不但对外地生与本地生都是同等待遇,还特别关爱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校风和谐,学生个个学习积极向上,学生学习总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6月,县总工会联合县科技教育局、县关工委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委会、中小学认真听取镇、村领导和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建议。8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以龙江中心小学为试点,创建“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支持,全民给力,筑温暖之家

为维护社会稳定,我县总工会在狠抓“职工之家”建设的同时,在龙江镇探索创建了“外来工工会联合会和外来工之家”。惠州市委、市政府和龙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省、市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20098月,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一条由政府服务与外来务工人员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外来工工会联合会和外来工之家”,一个专门为外来工而搭建的服务平台。成立了由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外来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外来工之家的家长由外来工担任,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协调外来工的劳资纠纷,接待处理来信、来访,帮助政府协调处理外来工就业、医疗、救助、法律援助、诉求、外来工子女上学等问题。

在“家”的温暖下,外来工实行自主管理,用当地人的语言说,就是“外来工自己人管理自己人”。从此外来工之间、外来工与当地人之间都能和谐共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八方联动,群策群力,为党政分忧

为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2012年底,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县总工会与县科教局、县关工委再联合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妇联、县卫计局、文明办,实行“八方联动”,创建“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努力做好关爱青少年的工作,营造和谐社会,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联系互动制度、帮扶制度、个人成长跟踪记录制度、活动日制度、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确保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2.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难问题。龙门县在各中小学校建“家”以后,各中小学入学不分户籍,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学校入学,学校对本地生和外来工子女都是同等待遇。

3.开展活动,贴心为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服务。

一是开展常识教育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常识教育辅导,为外来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流感预防以及防震安全教育。

二是开展阳光助学行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支持212名贫困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读书,资助资金53万元;为219名留守儿童购买学生意外保险,投入资金3万多元;为289名贫困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资助资金57.6万元。

三是建设希望家园。为进一步夯实“三家”建设基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争取专项资金,投资66万元,建立了以志愿者、企业团体、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帮扶网络,帮助外来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展求职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情感交流、学习疑难、文体活动。

四是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利用春节、中秋、六一等重要节日,慰问外来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三年来,慰问困难外来工、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家庭800户,慰问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1500名,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600名,发出慰问金和慰问品40多万元。

(三)党工共建,和衷共济,圆和谐之梦

20134月,我们以龙江镇外来工之家为试点,成立龙江镇外来工之家党支部。外来工之家党支部书记由龙江镇工会主席担任。坚持“建会、建制和建家”三位一体,同步推进,进一步丰富“职工之家”建设的内涵和拓宽“职工之家”建设的外延。通过建设“三家”来凝聚人心,和谐民众关系,形成了“党委领导、工会运作、民众参与、自我监督”的工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使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了本地人、外地人在龙门都是一家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初见成效

成效一:党工共建,建设“外来工之家”,实现“三不”承诺:一是不让任何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企业恶意欠薪而蒙受损失;二是不让任何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三是不让任何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维不了权。

成效二:八方联动,建设“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实现“六个没有”:一是没有出现因父母工作变动中途失学;二是没有出现因家庭突发经济困难而辍学;三是没有出现因家庭困难无法在校开膳;四是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现象;五是没有发生过矛盾纠纷事件;六是没有发生黄、赌、毒、邪等违法违纪现象。

成效三:社会关系和谐,学先进当模范日益凸显。创建“外来工之家”以来,龙门县没有出现外来工违法乱纪现象;创建“外来工子女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以来,优秀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不断涌入“家”来。2013年,我县龙江中心小学河南籍学生宋蒙蒙荣获惠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20147月,龙田一小六年级外来工子女刘秋香同学的感人事迹被入选了广东省关工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物故事》文选。

四、几点体会

1、深入基层,依靠群众,是做好“三家”建设工作的前提。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赢得干部和群众支持,才能破解难题惠民生。

2、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是做好“三家”工作的关键。上级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大激发了我们八个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县、镇、村三级党政齐抓共管,当地群众与外来务工人员、学校与家长紧密配合的强大合力,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了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3、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是做好“三家”工作的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和管事,才能使“三家”建设不断深化完善,提高成效。

4、八方联动,齐抓共管,是做好“三家”工作的动力。人心齐,大山移。团结就是力量!通过八方联动,让全社会都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关爱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和衷共济,共建和谐社会,我们的工运事业在新的形势下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