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工会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研究

“建设”是工会组织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如何有效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关系到工会是否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是否能团结和动员到更多的职工群众,是否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一环。建设职能的具体表现,主要在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劳动竞赛上。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要认真谋划,积极实施。

一、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条件及优势

教育工会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有的人会认为是越俎代庖,是工会干了行政部门该干的事情。因此,有的工会组织及工会干部在开展劳动竞赛上积极性不够高、动力不够足、腰板不够硬,甚至是消极应对。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对工会职能的认识不够,对工会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够,也对工会与行政的关系了解不够。

教育行政部门是主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政单位,毫无疑问是具有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职能,基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教研实践活动都与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但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力又是有限的,其条件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政府转变职能后,更多服务教职工的具体职能会由群众团体或社会机构承担。

教育工会在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上,具有天然的良好条件。工会是以服务职工为己任,涉及到职工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凡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都与工会有关;而行政部门的分工比较明确,职能条块结构比较明显,开展劳动竞赛的面也就没有那么广。行政部门的行政力度大是优势,其受约束多又是局限。相对来说,工会的软性服务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更重要的是,凡符合有关规定、具备了相关条件的劳动竞赛,其竞赛活动的优胜者,最高荣誉可以按程序报请同级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其它任何部门所没有的优势。

当然,工会并非是万能的组织,劳动竞赛也并非是单一的一场活动,其涉及的面很广,需调动的部门及人员很多,应以一项综合工程来建设。这样,会调动更多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发挥更大的功效,产生更广泛、更正面的社会影响,从而树立工会的良好形象,增强工会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二、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单来说,涉及教职工的劳动竞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一)广泛性原则。开展教职工劳动竞赛,必然会赛出结果、颁发荣誉。但不应把获得名次及荣誉作为竞赛活动的终极结果,甚至是唯一结果。应把着力于发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调动教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作为劳动竞赛追求的目标、任务。基于此,为了组织参加上一级工会举办的劳动竞赛,本级工会都会事前组织开展相关的选拔赛,选出优秀选手参赛。同时,同级总工会也要求,如要申请授予优胜者“五一劳动奖章”,必须要纳入总工会本年度的劳动竞赛项目计划,凡纳入计划项目的单项决赛选手必须在60人以上。这就保证了劳动竞赛的广泛性。

(二)公平性原则。公平是竞赛的基础。开展劳动竞赛,要体现公平性。凡符合参赛条件,又有参赛意愿的,都欢迎参加。在选手的资格认定、比赛规则的制定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没有双重标准,也没有特殊性和照顾性,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阳光政策,尽可能使竞赛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的标准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竞赛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三)公正性原则。公正是竞赛的生命。开展劳动竞赛,涉及到评判及仲裁问题。在评委的选定上要慎重、科学,既要体现专业水平,又要考虑其职业操守、代表性及全面性,尽量照顾到各方面。评委的选取可公开推荐,建立专家库,然后随机抽取,尽可能减少评委与选手及参赛单位接触的机会,尽可能实行评委与选手回避制度,杜绝裁判不公现象的发生,以致赛果不受质疑,保证竞赛的公正性。

如果竞赛中出现争议事件,要有独立、公正、完善的仲裁机构依法依规来裁定,确保竞赛顺利完成。鉴于此,不少的劳动竞赛,都设有仲裁委员会、公证处,或者由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组成监察委员会,巡视整个竞赛过程,确认审核竞赛成绩,使竞赛结果经得起考验。

(四)创新性原则。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一项常规性、重要性工作。要使这项竞赛有生命力,并持续进行下去,就要不断创新竞赛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增加竞赛的新鲜感和吸引力,特别是对社会形势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分析,把握新机遇、新条件和新内涵,提出新的竞赛项目和主题。要关注和善于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及时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竞赛之中,增强劳动竞赛的时代感,增加劳动竞赛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竞赛的效益和影响力。如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云技术的兴起等,都值得关注和重视。

(五)联合性原则。教育工会是群众团体,其所拥有的资源和手段,完全取决于党和政府赋予的力度。这既决定了工会独立运行能力的有限性,也赋予了工会依靠或联合党政开展工作的无限性。只要与党政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有关的竞赛活动,工会都可以联合党政的相关部门来共同开展。劳动竞赛采取与党政联办的形式,一方面增强了竞赛的党政力度,提升了认可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竞赛的范围,增加了覆盖面,使更多的人都来关注和参与劳动竞赛,也使党政部门增加对工会的了解,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在党政部门没有联合举办意愿的前提下,工会也应该独立组织开展劳动竞赛。

三、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从学校教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

1、教育方面:班主任工作竞赛、辅导员工作竞赛、校长管治工作竞赛等。

2、教学方面:

1)面向全体教师的: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各专业学科教学竞赛等。

2)面向部分教师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年教师教学竞赛、特教教师教学竞赛、职教教师技能竞赛等。

3、研究方面:

1)面向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操作竞赛、设计技能竞赛等。

2)面向教学研究的:教改方案竞赛、教改点子竞赛、教育家擂台赛等。

(二)从学校教育的阶段性来看,主要有:

1、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教学竞赛等。

2、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师教学竞赛、初中教师教学竞赛等。

3、中等教育阶段:高中教师教学竞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中等技工学校教师教学竞赛等。

4、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教师教学竞赛、高职院校教师技能竞赛、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等。

(三)从学校教育的学科设置来看,主要有:

1、文科教学竞赛:中、小学为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科;大学为各文科所设专业等。

2、理科教学竞赛:中、小学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大学为各理科所设专业,如数学、应用物理、病理学等。

3、工科教学竞赛:中学为信息技术、中职为技术操作等;大学为各工科所设专业,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

以上无论是选用哪一种方式,都要采取统一划分的标准,不要交叉设置,避免不均等或出现重叠之处,引发争议。一旦选择了竞赛的方式,也就明确了符合参赛条件的范围,关键在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竞赛方法了。主要步骤有:

第一步:深入调研。在确定竞赛的项目及竞赛的方式之前,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当前教师对开展劳动竞赛的愿望和需求,选择教师最期盼、工会又能实际操作的项目和方式来进行。同时,要善于向兄弟单位或先进单位学习,外出进行专题交流、考察,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在已有的基础上,扬长补短,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步:多方论证。针对调研得到的信息以及收集到有关资源,召开专家座谈会、老师代表座谈会以及承办单位代表座谈会,初步形成竞赛的方案,并经多次、多方论证,修改、补充、完善方案。

第三步:制定规则。根据竞赛活动方案,逐一制定相关的科学有效的规则。主要有:

1、竞赛规则。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任职时间、户口所在地等有关问题)、学科设置(文科、理科、工科等)、教学手段(是否应用多媒体等)、竞赛时长(20分钟、45分钟等)、竞赛方式(说课、教学、教案、论文等)、评委设置(专家评委、学生评委等)、评委选拔(随机抽取还是推荐等)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减少歧义。

2、评判标准。主要是对竞赛内容的评判标准,要邀请资深专家依照已有竞赛标准结合新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公正的评判准则。如教学竞赛涉及到老师的仪容仪表、教态教法、口头表达、内容设计、教具使用、思维拓展、现场气氛等方面,并对每一标准项目确立分值及权重,做到量化评定。

3、组织规定。根据劳动竞赛的实际需要,本着实事求是、提高效率的原则,对竞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有明确要求,明晰各自职责,共同组成领导组织机构、办事机构和拓展机构,依规对各自负责的环节和工作一抓到底,确保整个赛程顺利进行。

第四步:组织竞赛。竞赛活动主要有三个阶段工作:

1、赛前工作:随着竞赛时间的接近,要对竞赛方案中的日程安排逐一落实,排除工作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包括竞赛场地是否符合条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竞赛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评委是否确保出席等。

2、赛中工作:是整个竞赛活动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一是参赛选手的参与及发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二是评委的到位及公正,保证评判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三是条件的完善及保障,每节竞赛前或竞赛后,都要对竞赛现场有关设备进行检测;四是现场氛围的营造和维持,尽可能组织有关人员观摩,并维护好现场秩序;五是信息的沟通及畅顺,对每天的竞赛情况及时掌握,适当传递;六是应急的处置及反馈,做好突发事故的处理预案,应对竞赛中出现的争议仲裁和非自然力能解决的问题,适时适度作出回应,寻求最佳效应。

3、赛后工作:各个竞赛环节完成后,标志着整个劳动竞赛基本结束。随后进入竞赛成绩的统计、审核和公布阶段,有的竞赛现场公布成绩,接受群众监督,现场进行颁奖,效率很高,易得到认同;有的竞赛过后一段时间才公布成绩,确定等次,并择机颁奖,容易给人留下疑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做到现场亮分,现场颁奖,最受欢迎。

还可以将竞赛的过程制作成光盘,将有关资料结集出版,供观摩、阅读、交流、借鉴之用。

在合适的时候,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回顾、总结和研讨竞赛的得失,探讨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教训。也可以组织优秀选手开展巡回讲演、教学示范活动,将劳动竞赛活动持续发酵,发挥更多、更大的辐射作用。

四、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主要效果、收获

20128月,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天津市顺利举行,标志着全国性的教师教学竞赛的开端。同年7月,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成功举办了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来自104所高校的124名选手参赛,暨南大学王兵、南方医科大学吴芃、华南理工大学熊巍老师分获文、理、工科一等奖,并获颁省“五一劳动奖章”,随后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竞赛,均获一等奖。

在省级及以上教育工会组织开展劳动竞赛之前,不少的基层工会组织,如市县(区)教育工会或者学校工会,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范围开展了相关的教师劳动竞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良好的成绩。

(一)提高了教育工会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组织教师开展劳动竞赛,主要是围绕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点环节来组织实施的,这就促使各级教育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了解研究教育教学情况,掌握教育发展的态势,把握教师需求的脉搏,协调有关部门,凝聚有利于开展劳动竞赛的共识和力量,从而推动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改变人们对工会组织可有可无、工会干部靠边打杂的错误认识,树立教育工会可为、工会干部有为的新形象。

(二)提高了教育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

为了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教育工会干部必须要学会协调,将有关部门、有利因素都充分吸收进来,形成合力;必须要掌握教学业务,钻研有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开展课题研究,增进沟通了解;必须要学会服务,提供满足教师、专家及有关工作人员需要的服务;必须要学会依法依规办事,促进竞赛的公平公正。

(三)发现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骨干。

通过劳动竞赛,发现、选拔、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代表,他们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和领军力量,有的成为了各级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有的获得单位的肯定和重点培养,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者;有的激发起使命感,增强自信心,潜心治学,安教善教,成为深受学生拥戴的明星教师。

(四)培育、铸造了可贵的竞技精神和劳模品格。

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胜负、成败、荣辱、悲喜。如何看待竞争,如何面对胜负,这是检验每位参赛选手的“试金石”。有的人很在乎结果,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则骄,败则馁,不足为训;有的人只在乎过程,志在参与,胜在体验,充分享受其过程,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了宝贵的竞技精神,坦然面对人生的任何挑战;有的竞赛优胜者获颁“五一劳动奖章”,一步迈上劳模的台阶,有的参赛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创造了更多的业绩,很快成为了各级的劳模,他们共同铸造了崇高的劳模品格,值得大力弘扬。

(五)增强了团队意识,形成了团队合力。

劳动竞赛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赛方,都不是单干的活,需要集结单位的精良力量才能胜任。有的参赛选手背后集中了名师良才出谋划策,共同为集体荣誉而战。因为,他们将每一次的劳动竞赛,都视为集体的荣誉,是对一个团队实力的大检阅;每一次的劳动竞赛,都不是选手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战斗。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教育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主要经验

1、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的主观能动性是开展劳动竞赛的前提。当前工会工作的软性特质,决定了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态度和力度,是否开展,开展什么,开展如何,都取决于本级工会的态度及认知,尚没有硬性要求开展劳动竞赛的考核标准。各级教育工会组织,本着尽职、有为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争取将劳动竞赛纳入同级总工会的年度竞赛项目中,先立项,再有序组织开展。

2、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开展劳动竞赛的关键。教师是竞赛参与者,没有参与者,就竞赛不起来;参与者多了,竞赛度就大了。宣传发动、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参加竞赛,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参赛者的范围及素质,决定了竞赛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3、充分体现竞赛项目的特点、特色和特质,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赛规则是开展劳动竞赛的制度保障。竞赛必须有规则,规则是竞赛的依据,是成败、高低、取舍的评判标准,制定好竞赛规则,才能确保竞赛公正进行、顺利开展。

4、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服从和服务于竞赛是开展劳动竞赛的重要环节。因涉及面广,各方诉求不尽相同,要以一切为了竞赛、一切服从竞赛、一切服务竞赛的原则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好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化解岐见,谋求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竞赛的正能量,将劳动竞赛进行到底。

5、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现代传媒手段,是提升劳动竞赛质量、保证劳动竞赛可持续开展的条件支撑。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体现了劳动竞赛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增加吸引力;发达的传媒手段,有助于扩大劳动竞赛的影响力,提高美誉度。

□作者单位:省教科文卫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