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共享,心之所驻

——南海区总工会“职工·家”建设情况

近年,南海区总工会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部署,南海区总工会按照“基地、基金、机构、机制”的模式,于20121129日正式启动“职工·家”建设,致力于为职工和会员提供普惠制、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实现对职工事业上“扶”、生活上“帮”、权益上“护”、感情上“融”。

“职工·家”建设包括“工业园区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百千万厂企和谐家园创建”、“工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立家FUN基金”(“家FUN”工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培育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等五大方面内容,以职工需求为切入点、以强化服务为着力点、以凝聚职工为落脚点、以职工参与为增长点,全方位服务职工的成长、成材。

“职工·家”建设方案发布后,主动申请并经区总确认参与创建的镇街、园区职工活动中心22个、企业近300个,至2013年底,经区总工会严格按照标准验收通过的职工服务中心有14家,累计开展服务396项(场),服务职工15万余人次;评选和谐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0家、标兵企业10家。

一、“职工·家”建设的成功范例

瀚天科技城“职工·家”服务中心,是2013年第一批通过验收的服务中心,位于南海区桂城街道瀚天科技城(工业园)生活区,一期面积700多平方米,场地布局以开放式进行,宜分宜合,匹配服务及活动项目的需求,功能分区包括:阅读区、议事区、舞台区、休闲区和斯诺克区以及电脑培训室。中心场地及水电由瀚天科技城有限公司无偿提供,街道财政出资30万装修,区、街、园区三级工会组织以奖代补,资助中心开展各类服务;目前中心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包括小影院、舞蹈中心、知心阁、室内健身中心、户外篮球场、职工快乐大舞台、极限运动区等,预计投入160万元,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中心采用“家”的理念,为瀚天科技城职工提供维权帮扶、职业发展、文娱康乐、心理疏导、资讯及宣介、社区事务及外展、会员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快捷解决职工生活工作问题,满足职工文娱交际需求,就近搭建职工展示自我平台。每周三个半天有专业律师驻点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逢周三有心理咨询师驻点倾听并协助解决职工心理困惑,休闲咖啡吧全天候营业,打出“我们服务时间有多长,就看您的热情有多高”的口号,职工不离场,中心不打烊,打造出“周二K歌夜”、“电影集结号”、“足球周末”、“职工生日会”等特色服务品牌。中心2013724日正式运营,至今已运营超过3240小时,举办活动开展服务36次,直接服务职工3600多人。

服务中心由桂城街道总工会聘请专业社工机构进行运营。工会主导中心发展方向,监督机构服务质量;机构的专业社工负责统筹中心的运作、联系园区职工、了解职工需求热点、设计策划服务项目、指导园工企业工会开展职工服务、发展工会会员、发展中心义工、培育职工社团、整合部门资源、发展各界合作伙伴等,真正实现融“整体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前线服务、需求转介”为一体的枢纽型的工会服务特点。比如:中心的阅览区不仅有职工书屋的书籍,还有佛山联合图书馆的藏书,有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共享资源,职工足不出园,即可实现与全市甚至全国图书文化信息的交换流转,多部门联合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学讲座等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更是助推了职工“阅读.悦读”的浓厚氛围;中心的快乐职工大舞台,除了上演园区的“周二K歌夜”之外,还承接区总举办的职工文化服务季的各项活动,桂城外来工艺术团“南飞雁”的专场演出、桂城文化站“文艺进万家”专场演出也时常登上中心的舞台;职工在中心除了享受工会提供的服务,还能参与宣传、文化、体育、计生、司法、妇联、团委及其他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社工指导下成立的职工兴趣社团经常自动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自娱自乐之余,还充当义工协助中心的日常管理;中心服务得到各界支持,大集团、园区企业及中心周边小商户积极主动赞助中心活动。

二、“职工·家”建设的主要做法

回顾一年走过的路程,南海区总“职工·家”的成功在于深刻理解“职工·家”建设内涵,忠实地实现了“职工·家”建设创新:

(一)园区建家,辟工会服务职工的新阵地

工业园区是工会服务职工的主阵地,南海区总牢牢把握这一主阵地,在职工密集的狮山松夏工业园、瀚天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建立实体“职工·家”服务中心,使园区职工能就近、便利、快捷地获得为维权帮扶、职业规划、个人成长、文娱康乐、心理疏导、资讯交流、社区及外展事务、会员特惠服务等贴心服务,由此扩大工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狮山松夏工业园的职工服务中心“树本产业家园”服务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设电影院、网吧、自助借书室、舞蹈室、树本义工之家等多种功能空间,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设“员工关系管理体验坊”,以“社工+义工+员工”的模式,搭建政企、商会、社会组织、工人“五位一体”的产业工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最终推动新型和谐劳资关系及园村产城融合发展。

瀚天工业园内的桂城街道职工服务中心“创享家”服务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桂城街道办事处首期拨资400多万元建设而成,此后每年还将投入200万元用于聘请社会组织进行专业运营和服务项目购买。服务内容包括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服务,员工联谊、健身、心理咨询、企业培训等,企业只需提前预订登记,就可免费使用中心的各个场室。中心也定期举办“企业会员活动日”活动,提供给创享家会员企业自己策划、组织活动的平台。

大沥镇职工活动中心“新南海人梦家园”位于外来员工聚居中的嘉怡社区,由区镇联动投入1400万建设而成,27名专职社工常驻中心为在南海工作的外来人员提供全链条的公共服务。别具一格的外来人口行政服务审批服务模式使外来工不但可直接在职工服务中心办理居住证、婚育证明等,还可获得房屋中介、积分入户、心理援助、危机干预、子女托管辅导、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就业创业等免费服务。

“职工·家”服务中心以人为本、兼顾个职工个性化需求的服务特点,更代表了我们的服务理念:人性化的服务时间避免了“中心开放时职工上班没时间去,下班后中心关门职工无处可去”的“假便民”情况,切实为职工着想,使中心真正成为服务职工的中心;开放性的空间布局摒弃传统的柜台与格子间的,使职工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去行政的接待模式使进入中心的每一个职工都得到平等的信任与尊重。中心的建设,使职工的服务圈、文化圈与生活圈重合,得到职工喜爱与支持。而职工在享受职工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同时又积极参与自愿服务,成为义工,主动支援中心日常管理、支援大型活动的秩序维护和后勤工作,为工会和职工提供服务。

(二)厂企建家,植企业服务职工的新理念

启动“百千万厂企和谐家园创建活动”,强力推进以“家”为主题的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凝心聚力中促进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和谐,在提升素质中促进职工与职工的管理和谐,在做强品牌中促进企业与社会的环境和谐。园区及企业工会开展活动时坚持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职工相统一、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统筹、上下联动与各方参与相配合,促使企业支持职工活动,甚至赞助园区工会活动的开展。

(三)网络建家,创工会服务职工的新途径

建立网络“职工·家”服务平台,“开通南海区职工服务网”,整合、发布各职工服务中心的动态信息,包括各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活动预告、工作回顾等,将网络“家”与现实“家”统筹结合起来,实现与职工的点对点零距离交流,并利用热线、微博、QQ群、微信等线上平台为职工提供不间断服务;启动南海区工会会员信息化管理,工业园区的职工服务中心负责对本中心服务的会员进行电子信息采集及录入,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所有会员的实名录入、数据准确、信息丰富、动态管理的工会会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会员信息采集与建会入会同步进行、会籍流转与用工调动同步调整。

(四)设立基金,扶中心服务职工的新项目

为鼓励镇(街道)、园区各“职工·家”服务中心自主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社工根据本地区职工的普遍需求提供高品质、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满足职工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南海区总工会设立首期出资200万“家FUN基金”,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接受各“职工·家”服务中心特色服务项目申请,加大对基层服务职工的经费支持力度。“家FUN基金”,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筹资,每年初从上一年度会费中提取10%作为基金的补充。2013年基金资助基层工会特色服务项目45个,购买企业安全生产顾问服务,开展职工安全生产讲座150场。

(五)培育社团,孵社会服务职工的新组织

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加强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形成以工会为核心的社会工作体系。一方面,重点扶持一批与工会工作相关、与职工群众贴近、与和谐劳动关系相适宜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如成立南海区职工服务类组织联合会,成立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成立灯湖笔友会,成立南飞雁外来工艺术团,聘请社协专业社工为基金资助项目进行评审,委托博睿、北达博雅等NGO运营“职工·家”服务中心;另一方面,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和项目化委托、专业化服务、社团化管理的要求,联合企业、行业、社区中的各类协会,以工会主办、协会承办的模式推动各类协会在基层开展活动,如联合计生协会共同举办K歌大赛,委托汽车协会承办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与玉器协会联合举办玉雕大赛,委托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职工需要调研;同时,发挥工会“品牌”的效应,将工会已经成熟运作的特色服务品牌如“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关爱等通过授权、委托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吸引一批有条件、有能力、有资质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共同促进工会社会服务向非公企业和异地务工人员延伸。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通过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调研及各类活动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交往支出成为职工食宿之外最大的支出,说明职工有强烈的社交和文化娱乐需求,而在职工最想要的服务中,培训学习及文体活动占了最大比例。接下来,我们将立足于职工需求,在对职工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更扎实的措施,不断丰富“职工·家”内涵,扩展“职工·家”外延。

(一)以“专业”提高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工会工作者培训标准,规定工会工作者年度学习培训时间,分级分类培训并与职务晋升挂钩,同时逐步提高工会工作从业门槛,鼓励工会工作者学习社工知识并参与社会工作师考证,力促工会工作专业化,以应对会员职工日益增长的服务诉求和日益增高的服务要求。探索向企业派驻社工,辅助工会开展工作。

(二)以“在地”促进服务多元。任何服务都会受时间、距离、名额、社交圈等因素制约,参与的职工都有其局限性,只有把服务下沉到村(居)、到企业、甚至到车间、到班组,使服务随手可得、无处不在,才能使每一个职工都平等地享有获得服务、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且细分人群有服务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加大对基层工会特色服务项目的资助,活动的声势或会降低,却能使工会服务的产出更大、效益更高、影响更深。

(三)以“自助”培养服务志愿。构筑枢纽型社会化的工会服务网络体系,除了孵化培育以服务为职业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外,更要引导职工根据兴趣、特长、需求等组织各种团队、协会,并给予活动及展示的平台,引导团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走进社会、服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