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已达140万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推动我市产业调整升级,促进社会就业和再就业,2009年,我会联同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为期三年、培训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一年来,我们已培训外来务工人员60多万人次,为提升全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中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是顺利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009年初,我们成立了由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市精神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公安局共11个部门组成的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协调和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全面开展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和《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记录本》,要求全市各镇区工委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有关部门联动,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计划2009年各镇区完成辖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人次要达到总数的30%;2010年达到总数的70%;到2011年100%完成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我们还把培训工作列入工委会重点工作考核,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加强对各镇区的工作指导,也为各镇区交流工作经验搭建平台。
各镇区也积极行动,成立领导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做到机构、人员、制度、经费“四落实”,推动培训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培训工作开展初期,各镇区工委会作为牵头单位,普遍存在着经费欠缺的问题。我们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有关单位,除了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专项培训经费外,还划拨了12万元的专项培训经费到各镇区工委会,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企业搭台、多方参与、职工受益”的推进机制。
二、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促进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在全市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是工会组织加强和改进职工素质提升工作的一个新尝试。2007年,我们选择了小榄镇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的试点。在我们的指导下,小榄镇工委会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小榄镇工委会还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情况设定了考评体系,突出学习成效在其子女入读公办小学等方面的评价作用,大大调动了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成效明显,成为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示范样板,为各级工会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9年3月,我们与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经过精心准备和筹划,我们举行了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启动仪式,总结推广了小榄镇工委会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试点经验,要求各镇区工委会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对辖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中山市情、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技术技能、安全生产等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确保完成三年培训规划,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我们还邀请了省总工会巡视员孔祥鸿作了《同心同德,共渡时艰,坚定信心,实现“双赢”》的专题报告,现场800多名工会干部和企业员工代表听完报告后都深受鼓舞。东区、港口、开发区等镇区也纷纷行动起来,组织了市情教育、健康教育、维权教育等培训,石岐区、南头、大涌、沙溪等镇区结合实际,开展茶艺师、家电安装、红木雕刻、服装缝纫等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技能培训,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载体,活跃形式,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一)精选培训课程。我们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精心挑选了职业技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培训,以及市情教育、道德教育、维权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重点课程,每个课程最少安排1个课时的学习,职业技能培训则根据专业技能的不同而设置课时。通过开展以上培训,着力增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等通用能力,不断提升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参加通用能力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近60万人次,他们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创新培训方式。我们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特点,确定了课堂教学、电化教学和委托培训三种方式。课堂教学,即由各镇区上报培训课题,我们安排讲师分赴各镇区、企业分专题讲课,各镇区工委会分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每场人数不少于400人;电化教学,即把讲师所授课程录制成电教片,分发至各镇区工委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委托培训,即委托我市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009年,我们先后录制了省总工会巡视员孔祥鸿主讲的《同心同德,共渡时艰,坚定信心,实现“双赢”》、市委党校讲师刘明主讲的《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赵春晓主讲的《我的健康我做主》三个专题课程,并把光碟派发到各镇区工委会,由他们安排企业利用订单不足或开工不足的时段和员工的业余时间,积极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饭堂、娱乐室、电教室等都成为了员工的学习园地。电化教学因其形式灵活,较好地缓解了工学矛盾,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一致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参加电化教学的外来务工人员近10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各镇区联合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除积极组织符合技能培训补贴要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外,还结合当地实际,举办特色劳动竞赛活动。黄圃镇工委会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凡在比赛中取得60分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获得高级工资格,在当地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成立培训讲师团。为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我们成立了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相关职能成员单位协调安排。2009年,我们聘请了29位讲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首批讲师团成员,并在启动仪式上向他们颁发了聘书。我们收到各镇区确定的培训课题后,与相关职能单位协调安排讲师到镇区、企业授课。目前,我们已组织了市情教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程,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生动活泼的培训方式,讲师们的精心准备得到了学员们的高度评价,成效明显,深受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欢迎。
2009年是我市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方方面面共同探索实践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实践证明,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是工会履行教育职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和培训制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