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山实践谈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公开形式向信息化转变,有条件的企业建起电子事务管理平台,便于职工查询。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厂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部署。全国各地深入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制度,推动厂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更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为重点,加大公开力度,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民主参与程度,全面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及政治领域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目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状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相应对策?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均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并不断探索解决。
一、目前状况
从1999年至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推进,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制已比较健全,制度措施已较完善,覆盖面不断拓宽,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时间早、起点高,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总体状况趋好。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开局很好,但非公有制企业类型多,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总的建制率偏低,今后发展仍显艰巨。整体看,目前整个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状况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大多数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普遍在实践中尝到了“科学、民主、高效”管理的甜头,把“要我公开”变成“我要公开”,自觉公开,积极公开。包括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给以知情权和参与权,不但不会削弱企业主的权力,反而能调动职工由雇佣关系转变为新型伙伴关系,形成劳资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公开内容由注重表层向职工群众关注的“三点”问题转变。过去往往是把本单位规章制度作为公开的主体,现在从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出发,把职工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最敏感、最容易引发劳资矛盾和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热点、难点、关键点问题作为工作抓手实施公开,并随职工关注重点的转移而动态调整,公开内容从一般性问题向深层次问题深化。大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能根据职工和群众的意愿适时扩大公开面和参与度,变规定公开什么、职工才知道什么的“工作餐”模式向职工群众需要了解什么、就能及时公开什么的“自助餐”模式发展。
(三)公开领域由单一的结果公开向全程式、宽区域、广覆盖转变。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佛山市由以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逐渐向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转变;由只是对本单位职工公开转为面向本单位职工与社会服务对象并重,推动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由简单的结果公开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实现知情与议事的协调发展、公开与监督的有机结合。目前,国有企事业单位都比较注重推行“预公开”的做法,在重大事项决定前提前公开,征询职工群众意见后再作决策。
(四)公开形式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方向转变。随着佛山市现代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工作运行日趋信息化和网络化,各单位普遍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网站,通过网络公开的做法使干部职工随点随看随发表意见;金融、供电、学校、医院等服务行业的多数单位还购置了触摸屏、电子屏幕等设施作为向社会公开的载体。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也建起了电子事务管理平台,便于职工查询,也便于职工遵照执行,还为群众监督提供依据,体现了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特点。
二、存在问题
经多年的工作努力,尽管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广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开内容透明度和职工满意度还不够高。目前,厂务公开比较注重公开企业遇到的难点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但往往忽视了公开一些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问题,特别是决策过程中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此职工群众满意度还不够高。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和公开渠道不完善。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该做的都做了,没有可完善提高的;有的认为工作已经上了轨道,企业党政领导不用再像以前那么投入了,甚至把工作完全交给了工会组织;有的对今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如何深化缺少办法和行动,出现工作重点不突出、公开渠道太单一等现象。
(三)公开流于形式和职权落实不规范。有些企业没有完全认识了解厂务公开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只忙于应付上级检查,搞形式主义,没有真正把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厂务公开制度规定公开的事项,尚不能及时公开,不能如实公开;职代会的职工代表比例、结构不够合理,职工提案酝酿欠充分,职代会决议不能充分代表职工意愿;评议干部有些结果不公开。
(四)公开目的不明晰和公开效果不明显。部分企业领导不甚了解厂务公开对企业廉政建设、防治商业贿赂、和谐劳动关系等有什么促进作用?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心存疑虑,尤其是生产经营存在一定困难的企业领导,担心一旦公开企业真实情况,会影响职工群众的情绪,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有的企业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标准不高,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佛山市厂务公开工作对策实践
针对目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进行整改和推进,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对策如下:
(一)明确公开内容,突出公开重点,确保“一个规范化”。企事业单位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公开,凡本单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问题必须公开,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公开,具体操作根据行业实际作相应调整,力求内容真实、程序合规、时限适当,确保公开规范化。属重大问题和事项,引导企事业单位按职代会的规定和程序公开;属日常性的规定工作定期公开;属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及时公开。这几年来,佛山市针对大量中小非公企业分布在镇(街)、村(居)的实际,积极建立健全村职工代表联合大会制度实施细则,使大会职权有遵循的准则和依据,对已建立职工代表联合大会制度的村居、工业园,力求做到“四有、三化、一上墙”:有组织机构、有组织制度、有工作制度、有档案资料;活动经常化、职权规范化、体系网络化;实施细则上墙。尤其是要求国有企事业单位按省的部署,借鉴ISO9000标准实行贯标认证,进一步促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减少具体操作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扩大公开领域,丰富公开形式,坚持“两个拓展”。一是要从简便易行和方便群众出发,不断拓展公开渠道和载体。在以职工代表(联合)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内容,采取公开栏、内部期刊、厂情报告会、民主恳谈会、经理(校长、院长)接待日等符合本单位实际、职工群众欢迎的形式,与职代会形成有机衔接。尤其是为使日常民主管理渗透到企业各方面,确保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我们引导南海、顺德等较发达地区村工联会在定期召开职工代表联合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组织职工代表经常性地深入企业检查、督促,确保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和提案落到实处。二是要从单位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不断拓展公开广度和深度。改变以往事后结果公开的简单做法,采取事前公开、事中公开、事后公开和随时公开等方式进行,保证公开的连续性、完整性。从佛山市的实践来看,有的企事业单位自觉做到对外服务的公开,提高社会服务的透明度,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如通讯、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金融等社会公益性较强的行业,通过新闻媒体、公众网、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将有关政策、办事程序、经营权转让、招商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相继向社会实行了公开。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检查引导,实现“三个到位”。
一是坚持组织领导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体制优势,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方合力推进、广大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尤其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效果是否明显、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对搞得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搞得不好的单位严肃批评或限期改正,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各项规定,真正负起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二是坚持督促检查到位。按照“内容是否真实、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规、问题是否解决”的要求,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的有关精神上来,统一到深入贯彻厂务公开工作有关要求上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督促检查,消除部分镇街、村居、企业单位认识不到位、等待观望的态度,大力提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效能。三是坚持宣传引导到位。要有计划地发掘和积累了一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好《厂务公开简报》、《工会信息》、工会网站等载体的同时,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社会公开栏等舆论平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报道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发展的生动事例。加强对基层工会、纪检等部门干部的宣传,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增强对职代会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以多管齐下的宣传及培训活动营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
(四)围绕发展大局,紧扣中心工作,做好“四个结合”。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一项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同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专项工作结合起来,与相关工作互为因果,整体推进,拓展公开外延,丰富公开内涵,促进公开实效。
一是突出廉洁高效这一标准,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为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厂务公开工作坚持与干部制度改革相结合,大力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了企事业单位沿袭的干部选拔由上级定、论资排辈的传统作法。二是突出和谐稳定这一核心,与企业重组改制相结合。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群众承受的程度相统一,坚持推进企业改制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注重改制企业规范操作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同步加强,做到“阳光操作”、“规范操作”和“有情操作”。突出发挥职代会在企业改制中的作用,坚持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安置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有效地防范腐败行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防止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三是突出改革发展这一主题,与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要求国有企事业单位把大宗物资采购公开、工程招投标公开、服务质量公开及民主评议、考核、选拔经营者等措施上升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坚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党风廉政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融为一体。四是突出职工维权这一基础,与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相结合。在劳动关系建立方面,运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与此同时,着力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大局意识、依法维权意识,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加”,在企业内部建起一套积极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防范了企业经营者权利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的行为,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四、今后发展思路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企业改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公共服务行业办事公开等工作,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激发厂务公开的综合效应,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注重原则性、针对性、创新性和时效性,为今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原则性促发展。不论何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不论单位总体效益情况如何,都应本着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共谋发展的原则,坚持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要深刻领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运行机制,对工作原则、目标任务、组织领导、责任追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为今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政策依据。
(二)以针对性促质量。对医院、学校以及综合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主要放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大额度资金使用、收费标准、收入分配等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上;对困难企业、中小型非公企业,要把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按时缴纳社会保险作为重点内容公开,以公开凝聚职工,维护企业和队伍的稳定;对处于改制准备阶段的企业,从巩固、规范、深化入手,抓住扩大知情范围、发动职工议事这个重点,深入推进,为改制奠定良好基础;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改制的企事业单位要督促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权,充分调动经营者与广大职工两个积极性,促进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三)以创新性促提升。针对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要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解决。适应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推动工作重心向促进反商业贿赂、建立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转移;针对改制期间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坚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越是改制的关键时期、越是困难的基层单位越要坚持厂务公开的原则,以此促进企事业单位和职工队伍的发展和稳定。
(四)以实效性促水平。要着眼于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突出抓好工作机制的完善,把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共谋发展上来,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适应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引导基层单位正确处理好职代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努力形成各自职责明晰,依法行使职权的格局,积极探索推进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要充分发挥区域性职代会的积极作用,对于非公企业建制要坚持循序渐进,先推民主管理,后推职代会制度,先易后难,先建制后完善。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有利于集中广大职工群众智慧和力量,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正确决策,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引导职工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